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论文百家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2013-04-08 04:19:07
黄秀峰:刘瑞胜的兰花艺术赏析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既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题材,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
[阅读全文]
2013-04-07 04:01:56
梁鸿:阿丁的文学逃离
我对阿丁的小说集《寻欢者不知所终》有自己的看法。文学本身一直在逃离,阿丁和阿乙的作品,其实可以看做新文学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逃离。 和余华的暴力不一样,余华的暴力是暴力的书写,写“文革”里面非常残酷的东西。阿丁一点不暴力,写得非常平淡,读他的****完全...
[阅读全文]
2013-03-27 10:22:38
王宝泉:从诗歌到寓言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萌生了对诗歌的爱好。只记得学生时期,我已经喜欢读语文书中的诗歌了。渐渐地,还会在课外找诗歌阅读。这种对诗歌抓狂般的喜爱,竟使我意外阅读了一本现在看来仍不失为一本好书的诗集。尽管当时的我仍是个...
[阅读全文]
2013-03-25 05:07:32
何子英:叙事姿态与小说家的追求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小说叙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我感到相当的困惑。作为一个职业阅读者,我必须每天阅读大量的小说稿,从中筛选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可是现状却常常令人失望,我对当下的小说写作状态不免有一丝隐隐的担忧。我想这可能不是杞人忧天。看看当下充斥眼前的大量...
[阅读全文]
2013-03-19 06:36:18
陈世旭:发现世界与发现自己
很多年前,有位美国青年大学毕业后投身当时最热门的找石油工作,在大沙漠里一待就是好几年,一无所获,不得不怀了无限的失望离去。在那个西部小镇简陋的火车站候车的时候,他默默地守着一大堆找石油的仪器设备,满腹懊恼和悲伤。 然而,就在他离去不久,就在他满腹懊恼和悲...
[阅读全文]
2013-03-18 04:00:51
夏欣:好女人怒放的中年
把《英国的左图右史》这本书拿在手上品读,感觉很美好。那是一个人的“‘纪实摄影’留学记”,是艺术视角上的一种图文史,与我而言,还是作者曹小鸥一段纯美的精神之旅,是她和她的家庭一段优质生活的斑斓印痕。 十七八年前,我与小鸥同过事。为了拉她一起办光明日报的一个...
[阅读全文]
2013-03-13 03:36:11
我们的生活是一种骇人的现实(吴萍)
[阅读全文]
2013-03-08 03:49:47
萧雨风:一个诗人的气场
前不久,我博克里来了一位与《说唐全传》中名列隋朝第八条好汉的靠山王杨林同名同姓的访客,我知道此杨林绝非彼杨林,但还是礼貌地做了回访,孤陋中方知此杨林原来是一个较有名气的新乡土派诗人,也是自己同省籍的老乡。这种头衔没有刺激着我的神经,倒是那被他置顶的万元征评迷了...
[阅读全文]
2013-02-25 03:06:11
郭梅:在花园里种庄稼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时间是追风少年,他一撒腿,人们就开始疲于奔命。信息爆炸、世界变小、通讯快捷,忙碌的人们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在看似繁多自由的选择面前,有人无所适从。 这时,一个名为苏沧桑的温婉女子,带着一颗怜悯和纯真的心,适时出现...
[阅读全文]
2013-02-21 04:21:30
做好中华大诗人诗集的出版工作
<!--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begin--><!--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end0mscost!--><!--functioncontent()parsebegin--> 我们的出版社应当努力出版出我国历史上的大诗人的诗集,让大家较全面地阅读到我国大诗人的优秀诗词作品。<!--advertise...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刘伟:老师,你为啥总是忧郁不快?...
刘伟:严师何处寻?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王冲:面子的重量与尊严的底色——读...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刘醒龙:自信如青铜重器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庄晓明:关于诗歌的反抒情写作...
刘伟:辩证看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亟需整治基础教育系统的非教学...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杨维松:在机器轰鸣中种下诗的种子—...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