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论文百家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2018-01-31 09:30:47
唐晓敏: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
[阅读全文]
2018-01-29 12:44:12
杨芳:在读书中学做人
</h1>“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是值得阅读的书,都需要细细品味,边读边思,这样才能读出书的味道来。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的陪伴与滋养。就像冬日温暖的阳光穿过窗玻璃照到我的身上,朱光潜先生的《读书与做人》让我眼前一亮。“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
[阅读全文]
2018-01-22 08:53:33
雷开艳:初识小周郎——我所结识的天津作家段家军先生
一初识小周郎,是在我任主播的美刊作者群里。有天闲来无事,看到群里很是热闹。作者们互相交流,独小周郎每出一言,都蕴涵着历史典故,虽并不深奥,但颇觉有趣。那些天,我正练习古文诵读,点开他的朋友圈,除了毛主席头像,干净的什么都没有。能把主席头像作为背景图,这样的人能...
[阅读全文]
2017-10-31 08:16:41
周静华:乡吟(十二)——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一乡土,是家军永远的精神家园。家军的家园意识是强烈的,也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他将自己的笔端深深地融入了这种家园意识的“根”之中。无论是语言的表述,主题的揭示,手法的表现,都是老到而娴熟的,这也是他的成功所在之处。家军的笔下的古柳河、白马河,河河都是故事,玉米地、...
[阅读全文]
2017-10-18 09:23:36
周静华:香如故——段家军先生长篇乡土小说《白马河》赏析
与家军相识于南开大学,时令中秋。几位文友在南开大学范孙楼推盏言欢,家军便在其中。人看上去忒憨厚,偶尔露齿大笑,笑罢低眉俯目,隐隐露出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机智和聪敏。在家军的小说叙述里,我们容易发现一种文字的张力与命理,它与乡土更似于一种生态依存,好比地里恣意生长出...
[阅读全文]
2017-10-16 12:15:53
周静华:乡吟(十一)——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是岁月中最美的画卷。无论是柴扉前大红的福字,还是红泥火炉边土制美酒,特色年糕,或是那侧挂着的喜庆的对联,火红的灯笼,以及那袅袅的炊烟,柔美的云霞,都是带有一种令人倦恋的乡土味道;故乡,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无法抹掉的记忆,更是离乡游子的...
[阅读全文]
2017-10-10 09:02:57
周静华:乡吟(十)——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一朴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见神奇。家军是一个很敏感的人,这敏感能让他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或者难以言表的很多东西,包括他人的情感与苦难,虽然这些苦难不是他的。在他的散文中,将乡村记忆与人生感悟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很多,几乎每一段经历都隐射着人生特殊的意义,张扬着人性的辉...
[阅读全文]
2017-10-09 09:52:37
黄宏宣:由《楚乔传》想到……
几个前,朋友向我对推荐了电视剧《楚乔传》,还叮嘱说特别好看,剧情好,演员演的也很到位。我有个习惯,在看电影或电视剧之前,总喜欢先查看谁是导演和剧情简介。在我看来,导演的水平,也一定决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我一查,说该剧讲述了天下战乱、一个独立独行的女奴楚乔,在协...
[阅读全文]
2017-09-30 10:22:37
周静华:乡吟(九)——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一生于燕赵之地偏远乡村的家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读书。当然,这也是所有渴望改变命运的、中国乡村普通百姓人家孩子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因为早期生活艰辛的缘故,催促着家军不得不自幼便刻苦读书。在一次闲聊中,家军说他七岁开始读红楼梦。开始我还不信,但在后来我和他在...
[阅读全文]
2017-09-21 04:05:55
周静华:乡吟(八)——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一家军是大平原上走出故乡的燕赵儿女,他的散文一直有一个根本的主人公:那就是他的家乡。为他的家乡做传是他散文的根本主题,而对故乡土地的回望,使得他常有不可抑制的疼痛之感。沉实厚重的冀中大平原托起家军的远行之足,而面对故乡消失的美好,他则有一种先知先觉般的疼痛与忧...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刘伟:老师,你为啥总是忧郁不快?...
刘伟:严师何处寻?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王冲:面子的重量与尊严的底色——读...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刘醒龙:自信如青铜重器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庄晓明:关于诗歌的反抒情写作...
刘伟:辩证看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亟需整治基础教育系统的非教学...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杨维松:在机器轰鸣中种下诗的种子—...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