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是一种标准的候鸟,尤其是四声杜鹃。一到夏季,杜鹃便展开它的歌喉,清脆而响亮的叫声弥漫在村庄、田野。它的叫声就像标准的四字句子。“夏季已到,准备镰刀,为了割麦,磨好镰刀”它的叫声,俨然一副苍桑老人的谆谆教导,仿佛是在提示人们农事到了何种程度。
我了解杜鹃,是从传说中开始的,我感到它非常的独特和神奇。杜鹃不仅有提醒督促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功能,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寄子。这事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杜鹃鸟还有这招?
据说,杜鹃从不孵化自己所下的蛋,也不养育自己的幼鸟,而是寄生在其它鸟的巢穴。每年春季到来,杜鹃雌鸟便悄悄地在喜鹊等鸟的巢穴中产蛋,产完蛋就飞走。由于杜鹃所产的蛋其形状和喜鹊等鸟产的蛋几乎无差别,喜鹊等鸟巢主人完全无法辨认出来,依然按时孵化。恰巧,它们的孵化期亦同。然而,孵化出生的杜鹃幼鸟比寄主幼鸟,生成快、成熟早,而且硬朗!一旦它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便立刻向其它的幼鸟发起攻击,把它们啄死或驱出巢穴。让喜鹊等成鸟更专心地扶养自己,直到长大飞出巢穴,飞向蓝天,飞向生活。对于杜鹃的这种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但是,它在农业生产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的叫声宛如与农业生产存在某种关系!
“小满已过,小麦快熟,磨好镰刀,准备收割”乍听杜鹃的叫声怎么听怎么象人的语言,又象征着农事某种程度的进度。经过多年的经验,人们发现,这一年,如杜鹃的叫声,格外频繁,格外响亮,那么年景好,小麦也丰收。反之年景不好,粮食欠收,或者遭遇干旱、多雨、冰雹等坏天气,致使夏粮收获面临损失!
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听到杜鹃在村庄在田野以来飞去地叫着,它连贯的叫声象说话一样,但,我没有听懂,问,奶奶说,你听“夏季已到,长势良好,加强管理,很快熟了”我仔细听了一下,确实这样,我也学着杜鹃叫了一阵。奶奶又说:“这杜鹃有多能叫,今年的收成就有多好”。听,杜鹃叫得多么起劲!
粮食丰收是个天大的好事,也许它们也特别高兴,不停地提醒,告诫和嘱托,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地叫着,甚至噪子都叫嘶哑了,但它还在叫,嘴角都在流血,年景好,它有可能一直叫到立秋!
每年的夏季,杜鹃一来,我祖母就很高兴。尤其是在它叫得非常起劲的时候说,今年的收成又有指望了,你听,杜鹃鸟叫的多么起劲!生活有盼头了,你们也有馒头吃了。一听有馒头吃我非常高兴。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普遍困难,一年中能在年节里吃上一顿面食那便算是很大的奢侈了。
在邹东山区,土地瘠薄,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人们才能吃上几顿安稳饭。特别是夏粮,夏粮对农民很重要,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直到夏季的芒种季节,家中所存粮食几乎用尽,此刻,多么盼望着杜鹃的到来,听到它那熟悉的嗓音,盼望着通过杜鹃的叫声,能给农业带来一个好的收成!
杜鹃又叫了,“小麦熟了,抓紧收割,晾好晒好,存入仓库……”人们多么祈盼着年年都能听到杜鹃的高歌!
可是,也有不顺(景)的年景,据老人讲,有一年,杜鹃迟迟的不来,来了以后,叫声也很低沉:“天气不好,令人烦恼,多加防备,损失减少”果然到了成熟的时候,出现了下雨的天气,而且还有冰雹。这时的人们非常的焦虑和担心。生长期长达八个月的小麦竟然遇上这样的坏天气!人们的心情非常沉重!那时人们就想到的不是个人损失,想到的是如果收获不了优质小麦就完不成上缴国家公粮的任务……
现在,我国农业在各地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优质化肥的施用,充足的水利灌条件,加上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且有保障。全国上下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可是,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事实上杜鹃的叫声与农业生产无甚关系,它只是一种候乌罢了。我爷爷说,农业生产是个大事,粮食安全是个大事,它既关系我们的温饱又关系我们健康!他说,从古至今都应该重视农业。国家大事吃饭第一,民以食为天!他还说,要把李绅的两首悯农诗牢记,其一,春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又说,熟记这两首诗,才能体会出农民生产粮食的艰辛和重要性。家中有粮心不慌!
实践证明,粮食的生产,靠的是政策,靠的是技术。
近年来,咱们国家三番五次地强调粮食的安全性问题。这是一个多么英明伟大的决策,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稳固、健康、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今年的夏季又到了,恰好又听到了杜鹃的叫声,愿杜鹃的叫声伴随着农业先进耕作技术,给今年的农业生产带来一个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