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9-11-25 10:47:20 刘运飞:高家花屋的故事
    2019年10月9日,位于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的“高家花屋”被授予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为了一探究竟,驱车一睹其风采。来到解家沟村委会,沿只有一车宽的水泥路盘旋而上,至半山腰现一平缓之处,便见“高家花屋”。宫廷式古建筑车停稳当,一座“八字”门楼...   [阅读全文]
    2019-11-25 10:36:51 王继怀:有朋自远方来
    几天前从湘西南的一座城市来了位老朋友。我们是老交情,但我与他已十余年未见了。他的到来使我想起了在湘西南那座城市工作生活的难忘岁月,使我想起了很多故事,记起了很多人。因为租房,我与这位大叔一家人认识了。那时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没有房子,也买不起...   [阅读全文]
    2019-11-22 02:42:56 念人:春到塘猛
    据说塘猛村在振兴乡村的蓝图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喜讯,一下子把我的心勾住了,引起我格外的兴趣。然而,塘猛村为何引起我这么大的兴趣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昔日的塘猛村,她像古代诗人写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样,这里除那些破旧矮小的房屋、遍地污泥浊水的小路...   [阅读全文]
    2019-11-21 09:01:12 沈轶伦:宝庆路三号
    宝庆路上最后的老克勒,离开虹桥老街的动迁居民,融入城市的外来务工者……他们的侧影,折射出变革年代上海这座城市的静水流深。一2014年12月,朋友来微信告知,宝庆路徐元章在郊区去世。寒冷冬夜,我似乎又一次听见徐元章用软糯的上海话说:“离开宝庆路,我走走忒算数了呀。其实...   [阅读全文]
    2019-11-21 08:58:22 龚静:西门聚气
    出租车从温宿路左拐进察院弄。弄口那一头原乃当年嘉定人民大礼堂和军人大礼堂所在。多年变迁,两座大礼堂已拆,路还在,也从弹硌路修缮为石板路,路面平整,明净灰色。此处周边有间社区卫生中心,余以居民住宅为主,周日的上午颇为安静。嘉定图书馆老馆在此,边上如今修建了一处“...   [阅读全文]
    2019-11-20 08:48:26 王同光:万事但求半称心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月圆是圆满、团聚、吉祥、美好的借托,但却发生在月半,老祖先的农历造得好,好事偏就在月半时发生。有歌唱道:“半个月亮爬上来”,“月儿弯弯照九州”,“弯弯的月亮”,都是借半月抒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缺...   [阅读全文]
    2019-11-20 08:46:00 陈永明:荒野葛藤
    秦岭的荒山野岭中多葛藤,我们都叫它葛麻藤。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蔓草,茎长二三丈,富含纤维,韧性极好。树林中生长的葛藤沿着树杆向上攀生,侧枝挂满树梢;荒地上生长的葛藤顺山坡或山沟匍匐向四方延伸,叶怲处又生出一些新根来,生发成另外一窝来。葛藤细者一小指头粗,呈灰色,老...   [阅读全文]
    2019-11-19 09:09:14 闫会作:柿子红了
    深秋的田野,空荡荡的一望无际,新生麦苗细长嫩绿的叶子,在瑟瑟的秋风中自由地摇曳,给裸露的大地披上了绒绒的绿装。濛濛秋雨似薄雾一样,用阴沉湿冷把秋忙后闲散的人们包裹在热乎温暖的房子里。街巷、田地里没有一个人影,房檐、柴垛、树枝上滴滴答答的水珠声,让村庄更显得湿滑...   [阅读全文]
    2019-11-18 09:02:57 滁州:从沉淀处飞扬
    很多年前,有个北宋的官员,叫王禹偁,山东巨野人,他在朝廷做谏官,就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进行规谏。这肯定不讨喜,所以后来三番五次被贬出京城,放在地方上当个小官。后来王禹偁还写了《三黜赋》来表达心情,说“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公元984年的时候,王禹偁到了苏州做知县...   [阅读全文]
    2019-11-15 08:31:58 我们,都在为自己活着
    这个命题,就这样摆在我和你的面前,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去隐瞒和收藏的点滴情感,最真实的就是我们已经全都做了过来,而且在许多难得的光景里早已经履行了许多生活的诺言,在许多得失的过程中,永远了那些难忘的情节与片断,使人收获到了许多可贵的财富:那就是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