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12-03 03:30:00 解永光: 川行小记(五)
    川行小记(五)这次川行结束,我们是5月13日晚离开绵阳的。车到德阳有旅客找铺位过来,谈起此游,谈起地震,谈起重建。听到两个东北旅客(从德阳上车的)讲十邡市的杜甫种的“红豆树”故事,且有自拍的照片为佐,红豆树、“红豆村”、还有红豆诗碑,很长见识。有上铺(到淄博的)旅...   [阅读全文]
    2010-12-02 04:19:25 黄骁扬:我们没有故乡
    <!--正文内容begin-->  周末回家的夜晚,因为换了住宿场所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中有了身若浮萍的飘零之感。故乡、异乡,在往往复复的历程中,于我而言渐渐变成模糊的概念。  一位朋友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暂时安身,秋天的夜晚,独步街头时忽然产生了强烈的异乡之感,他说:什么叫...   [阅读全文]
    2010-12-01 04:37:45 杨喜鹏:冬天的印记
    冬晨去散步。遍野的白雪皑皑,树木瑟瑟站立。阳光洒下一层耀眼的银白,风,徐徐的吹过,几只喜鹊翩翩飞着,呢喃的鸣叫声中透着几丝欢悦,还有,几丝迷蒙。它们迷蒙什么呢?我猜想,他们一定是在怀念远方的故乡,怀念故乡的一切。故乡的冬天也是这个样子的吧?故乡是长在心口上的一...   [阅读全文]
    2010-12-01 04:34:00 安建达:带着方达明去太仆寺旗
    <?XML:NAMESPACEPREFIX=O/></O:P>那天,阳光先是撞向玻璃窗,然后再扑到身体上,天气好,北京北面的山脉清晰得像刀子刻过。又走了一段路,开阔起来,玉米地里成捆的秫秸四四方方的,一溜排开。我去内蒙太仆寺旗,一个人,还有一个人,在我的书包里,是方达明,确切说,是方达明的...   [阅读全文]
    2010-12-01 04:14:58 解永光:川行小记(六)
    访邓小平故乡5月5日晨5点起床,车6点出发,我们夫妇加上哥哥和妹妹四人,要经南充市,到广安,去访邓小平家乡。乡间没有专线的旅游车,但是到广安去,出租车也是熟悉的,今天还是一位伟人马克思的生日,这次到广安的日子好记。事先关于路途乘车等有许多未定,但是想起从家里出来就能...   [阅读全文]
    2010-11-29 03:40:20 刘聪震:瓦花
    在我的写字桌前放着一张我用作照像“样品”的摄影图片,我一抬眼就可以看到它,我一看到它就想起一些事情。这是一张我给它取名称作《瓦缝中的生命》的艺术小照。它是我在1996年10月17日那天中午光线最好的时候,专程骑着自己的那辆人站在上面也不致晃倒的“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我...   [阅读全文]
    2010-11-29 03:38:34 抚摸远去的时光
       [阅读全文]
    2010-11-26 02:38:04 千海江:家事
    爷爷1942年是因身患严重肺病去世的,终年59岁。据母亲回忆说,在爷爷去世的两年前,即1940年,她和父亲结的婚,当时父亲21岁,母亲17岁。<?XML:NAMESPACEPREFIX=O/></O:P>爷爷没有患病之前,父亲在焦作市郊的一家国营农场工作。爷爷患病后,叔叔年龄还小且还在上学,奶奶负担过重...   [阅读全文]
    2010-11-26 02:32:43 解永光:李白故居在重建
    2010年进蜀,原想到汶川一行。但腿行不便,没去。闲谈中知道,去汶川要经过江油,那里是李白故乡,也在5·12地震一线。江油近一些,就去江油看了看。4月28日,周三,多云,今天去江油参观“李白故里”,我们看见的是即将完工的诗人之家。援建者来自中原,是河南驻马店的建设者。汽...   [阅读全文]
    2010-11-26 02:26:01 千海江:童年记忆
    我的童年是苦涩的,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但那时代让我正好赶上了。由于弟兄姊妹较多,十七岁的姐姐又得了现在看起来都有点难治的骨髓炎。为了给姐姐治病,我们全家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异常艰难。<?XML:NAMESPACEPREFIX=O/></O:P>(一)</O:P>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大概是隆冬...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