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7-09-28 11:31:28
段家军:吃水不忘挖井人——浅析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之二)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刘姥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虽算是王家在京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可在曹雪芹的妙笔下,她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一尽管刘姥姥勇气十足,但她一进荣国府并非真得十分顺遂,仍有层层难关要过。《红楼梦》第六回中叙述他到了...
[阅读全文]
2017-09-28 11:14:52
娄炳成:尤三姐之殇
《红楼梦》里写的真正的爱情故事并不多,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生死相恋,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故事,只能勉强算作一个。因为,如果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双双相互爱慕的话,那么,在尤三姐和柳湘莲之间,更多的则是尤三姐的“单相思”。柳湘莲在尤三姐姥姥家贺寿,串演小生,尤三姐一见...
[阅读全文]
2017-09-28 11:13:23
罗里宁:文章的长与短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年轻人怕文章写不长,而老年人又怕文章写不短。大概是因为,年轻人阅历浅,不谙世事,很多事情还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无话可说,文章自然拉不长。老年人呢,说话又不免沉醉于啰哩啰嗦里,话一出来就不容易打住,因此文章就会越拉...
[阅读全文]
2017-09-27 09:20:30
李爱林:秋日的家乡
</h1>喜欢家乡的秋色,是因为它不仅天高云淡、月明风清,还因它青山碧水筑起的秋景盛况,到处洋溢着稻谷醇香,无处不赋诗情画意。中秋佳节回家看望父亲,当我一踏上家乡那片热土时就心潮澎湃,喜悦、兴奋、慷慨、激昂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喜看稻菽千层浪”,站在村头放...
[阅读全文]
2017-09-26 09:11:56
林延军:都江堰寻踪
一一条江。一条祖国的江,一条世界的江,一个遗产的名字。一条蘸满风霜雨雪的江,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至今仍翻滚着大地的肌肤,诉说着“天府之国”的奇妙乐章。公元前256年,大秦的遗珠从咸阳宫秦昭王的一筒竹简中尘埃落地,李冰那一把治水利剑,以天为笔、地为砚、江为墨,...
[阅读全文]
2017-09-26 08:54:48
郭军平:微信论语:生活即文学 文学即生活
说明:以下杂感都是我在茶余饭后、旅途小憩用微信所写,辑录起来,也洋洋三千言,有些朋友不解我已经出了四本专著,问时间从哪里来?这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说明,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写作的意识问题。时间到处都是,成功的人都是运用时间的高手,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阅读全文]
2017-09-25 08:52:55
丁竹鸣:天津陀螺
一再次路过天津,黄黄的太阳挂在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上空。场景回到电影《红高粱》的粗线条。左右逢源的大巴为了逃避什么,弯来绕去地多走了好些路。八月的青纱帐,平原的自行车队,渔人`瓜摊似曾相识,一一后退。另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把小船划进河汊纵横`芦苇青青的白洋淀。游人像叮...
[阅读全文]
2017-09-25 08:50:28
黄宏宣:夜半红薯香
昨晚,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我和妻从女儿家喝酒回来,刚刚准备进入小区,忽然闻见远处有烤红薯的味道,那独特的香味不禁让我怦然心动,便拉着妻急匆匆地跑过去,尽管肚子撑的已经像只正在鸣叫的青蛙,还是让妻买了两个大的。红薯,在我们老家又叫山芋,是我们小时候最讨厌的食品之...
[阅读全文]
2017-09-22 08:21:55
朱灿:我不知道风从什么时候吹来
听见狗叫、鸡叫、麻雀喳喳。看见月亮升起来,又落下去,漫天星子,换作太阳。又有云、有雨、有风。竹叶沙沙,每一片打着每一片,每一天挨着每一天。换来换去,一个个的相似人间。劈树、砍柴,迎着风向的柴刀随枝叶狂摆。从坛子里再多添半碗米,从灶洞里省着抽出一条干枝。柴米油盐...
[阅读全文]
2017-09-21 04:20:04
解永光:“有钥匙那个卡打三次”
上午出行去八大关,206路车开到台东八路站。上班时间刚过,这里上车人多。前门上不了,司机让上后门。后门上车的要传递打卡,有多个传递者。其中有一个声音道是“有钥匙那个(卡)打三次”,说这话的乘客,是对于前面帮他打卡者的托付,还包含对这辆车司机师傅的报告:我这卡还带...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