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8-04-20 05:03:50 故乡的三月三(散文)
    梦是有趣的,我常常梦回到故乡的童年时代,那时,姑娘长到16岁,爸妈就要在门前搭起一间小茅房,点上一盏昏暗的海棠灯,三月三的夜晚,让自己的女儿去放寮。那晚,如果窗外没有人吹鼻笛,女儿找不到对象,就会受到奚落,被认为女儿没人要,败坏了家门风。从此,姑娘就要在泪水中度...   [阅读全文]
    2018-04-19 12:07:00 赵霞:童年是我们“步履缓慢的灵魂”
    记者:“童年”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而醒目的文化消费符号。围绕着这个符号展开的各类文化消费活动,对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近,你出版了《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为什么关注到它在当代大众文化生活中对于包括儿...   [阅读全文]
    2018-04-18 08:29:38 落人:狗日的青春
    没有哪一种烟能让我抽两个月,今天去买大前门的时候,跑了几家全部断货。我跟老板商量好如果到货了就联系我,我给他留了一个电话。</h1>因为抽过,才会爱上。</h1>我有一个朋友,每当和他在一起,他总是不安分的像打了狗血,饮了兴奋剂,走在人群中都是活蹦乱跳。在别人眼中,我听...   [阅读全文]
    2018-04-18 08:26:27 刘小波:无声回望人性深渊
    影片《暴裂无声》开始于张保民儿子的失踪。得到消息后,可以说话但就是不说话的张保民踏上了寻子之路。这段路程也让他卷进了其他两个人的生活,一个是处于上层社会的昌万年,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干出各种事来,一个是被昌万年选中作伪证的律师徐文杰。但是观罢全片,你会发现,他们...   [阅读全文]
    2018-04-16 12:20:38 郑永涛:生命最初的画面
    对一个人的生命最正确的计算,应该从他有记忆的那一刻算起。如此算来,我的生命是从一个秋日的下午开始的。那天下午,我从临窗的床上醒来,觉得眼睛格外的明亮,头脑格外的清醒。我坐起来,望着窗外浓浓的秋景,迅即被深深地吸引了。日头已然偏西,天高气爽,云淡风轻。院子里高高...   [阅读全文]
    2018-04-16 12:17:32 周静华:布谷声中夏令新
    一家军是个土生土长的白马河人。尽管白马河没有疾风暴雨,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英雄名人,只有众多小人物的日出日落和命运情感。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如许许多多个小红果子,随意插排在一根名为村子的细棍子上,穿成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尽管在琳琅满目的食品里算不上美味,...   [阅读全文]
    2018-04-13 11:33:47 徐霞:上河
    上河垱放水了。</h2>儿时每到麦收插秧的时候,看到干渠里汩汩而来的水,母亲总是念叨这句,充满了感激和深情。正是这从上河开闸奔涌而来的水让土地生机勃勃,喂饱了我们贫瘠的日子,也始终滋润着我们的记忆。在母亲的词汇表里,没有“母亲河”这种文雅的说法,也许即便是会说她也...   [阅读全文]
    2018-04-13 11:32:01 刘学刚:舌尖上的绿豆糕
    形容一件事情极其微小,我们都说绿豆大的事。绿豆淡绿色,形似圆柱,但超短,比芝麻大不了多少。千粒绿豆才重30多克。还有一个歇后语:“王八瞅绿豆——对上眼儿了!”早在明末清初,安丘人就对绿豆青眼有加。人们把微小的绿豆集聚起来,通过粉碎、制坯、蒸煮的方式,化硬为软,集...   [阅读全文]
    2018-04-12 11:02:27 熊自洲:四月竹笋香
    老家没有人工栽培的竹林,但山上野生的水竹多,一人多高。农历三月,几场春雨过后,一根根嫰绿的竹笋从泥土里钻出来,它们有的穿着黑褐色的衣裳,有的裹着黄色的外衣,像一个个威风凛洌的战士,傲然挺立在崇山峻岭之中。竹笋是竹的幼芽,圆圆的、细细的、嫩嫩的。它不仅组织细嫩,...   [阅读全文]
    2018-04-10 02:05:03 刘琼:三月的最后一天
    那个一直大声叫我“小师妹”的大师兄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竟成了悲伤的日子。</h1>叫“小师妹”其实不准确,这么称呼唯一的依据,是雷达师兄与我有共同的母校——兰州大学、共同的授业师长——柯扬老师等。尊敬的柯扬老师去年5月去世。之前不久,我们87级在京同学刚刚与老人家团...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