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8-04-20 05:03:50
故乡的三月三(散文)
梦是有趣的,我常常梦回到故乡的童年时代,那时,姑娘长到16岁,爸妈就要在门前搭起一间小茅房,点上一盏昏暗的海棠灯,三月三的夜晚,让自己的女儿去放寮。那晚,如果窗外没有人吹鼻笛,女儿找不到对象,就会受到奚落,被认为女儿没人要,败坏了家门风。从此,姑娘就要在泪水中度...
[阅读全文]
2018-04-19 12:07:00
赵霞:童年是我们“步履缓慢的灵魂”
记者:“童年”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而醒目的文化消费符号。围绕着这个符号展开的各类文化消费活动,对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近,你出版了《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为什么关注到它在当代大众文化生活中对于包括儿...
[阅读全文]
2018-04-18 08:29:38
落人:狗日的青春
没有哪一种烟能让我抽两个月,今天去买大前门的时候,跑了几家全部断货。我跟老板商量好如果到货了就联系我,我给他留了一个电话。</h1>因为抽过,才会爱上。</h1>我有一个朋友,每当和他在一起,他总是不安分的像打了狗血,饮了兴奋剂,走在人群中都是活蹦乱跳。在别人眼中,我听...
[阅读全文]
2018-04-18 08:26:27
刘小波:无声回望人性深渊
影片《暴裂无声》开始于张保民儿子的失踪。得到消息后,可以说话但就是不说话的张保民踏上了寻子之路。这段路程也让他卷进了其他两个人的生活,一个是处于上层社会的昌万年,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干出各种事来,一个是被昌万年选中作伪证的律师徐文杰。但是观罢全片,你会发现,他们...
[阅读全文]
2018-04-16 12:20:38
郑永涛:生命最初的画面
对一个人的生命最正确的计算,应该从他有记忆的那一刻算起。如此算来,我的生命是从一个秋日的下午开始的。那天下午,我从临窗的床上醒来,觉得眼睛格外的明亮,头脑格外的清醒。我坐起来,望着窗外浓浓的秋景,迅即被深深地吸引了。日头已然偏西,天高气爽,云淡风轻。院子里高高...
[阅读全文]
2018-04-16 12:17:32
周静华:布谷声中夏令新
一家军是个土生土长的白马河人。尽管白马河没有疾风暴雨,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英雄名人,只有众多小人物的日出日落和命运情感。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如许许多多个小红果子,随意插排在一根名为村子的细棍子上,穿成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尽管在琳琅满目的食品里算不上美味,...
[阅读全文]
2018-04-13 11:33:47
徐霞:上河
上河垱放水了。</h2>儿时每到麦收插秧的时候,看到干渠里汩汩而来的水,母亲总是念叨这句,充满了感激和深情。正是这从上河开闸奔涌而来的水让土地生机勃勃,喂饱了我们贫瘠的日子,也始终滋润着我们的记忆。在母亲的词汇表里,没有“母亲河”这种文雅的说法,也许即便是会说她也...
[阅读全文]
2018-04-13 11:32:01
刘学刚:舌尖上的绿豆糕
形容一件事情极其微小,我们都说绿豆大的事。绿豆淡绿色,形似圆柱,但超短,比芝麻大不了多少。千粒绿豆才重30多克。还有一个歇后语:“王八瞅绿豆——对上眼儿了!”早在明末清初,安丘人就对绿豆青眼有加。人们把微小的绿豆集聚起来,通过粉碎、制坯、蒸煮的方式,化硬为软,集...
[阅读全文]
2018-04-12 11:02:27
熊自洲:四月竹笋香
老家没有人工栽培的竹林,但山上野生的水竹多,一人多高。农历三月,几场春雨过后,一根根嫰绿的竹笋从泥土里钻出来,它们有的穿着黑褐色的衣裳,有的裹着黄色的外衣,像一个个威风凛洌的战士,傲然挺立在崇山峻岭之中。竹笋是竹的幼芽,圆圆的、细细的、嫩嫩的。它不仅组织细嫩,...
[阅读全文]
2018-04-10 02:05:03
刘琼:三月的最后一天
那个一直大声叫我“小师妹”的大师兄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竟成了悲伤的日子。</h1>叫“小师妹”其实不准确,这么称呼唯一的依据,是雷达师兄与我有共同的母校——兰州大学、共同的授业师长——柯扬老师等。尊敬的柯扬老师去年5月去世。之前不久,我们87级在京同学刚刚与老人家团...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