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1-10-25 04:02:38 任瑜:贾平凹笔下的中国病人
       [阅读全文]
    2011-10-14 09:09:48 刘小川:为你的子孙后代,请捧读张炜
       [阅读全文]
    2011-10-11 03:51:32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导读]有价值的文本,其历史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大变革时代的见证者,作为作为亲历者与忠实记录者的历史见证者,其通过自己的写作来保留下的一份人性化的历史记录,无疑具有其巨大的历史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与处于大变革时代的中国1赣西某地农...   [阅读全文]
    2011-10-08 03:10:47 光,是这样照进来的
       [阅读全文]
    2011-09-28 03:07:37 雷从俊:在思想中成长
    <!--正文内容begin-->  读王伏焱的作品,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小说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军营“小人物”。这么多年,王伏焱把自己的笔墨献给了火热的基层部队,用自己的才情孜孜不倦地刻画着“士兵兄弟”的群像。如果说熟悉生活、熟悉士兵是他写作的优势,那么,这种优势...   [阅读全文]
    2011-09-22 03:18:11 张梦阳:鲁迅后园的枣树
       [阅读全文]
    2011-09-21 03:01:45 槟郎:女诗人屏子的世界
          认识屏子,是由我的一个学生介绍的。他还没有上过我的课,便慕名前来联系我。交谈中,他向我推荐他的江宁高级中学校友、本地的女诗人屏子,介绍她了不起的文学奋斗道路,以及取得的成就,我自然发生了兴趣。直到这个秋天开学后,在桂花飘香、荷花盛开的江宁大学城的校...   [阅读全文]
    2011-09-20 05:04:15 韩作荣:马新朝和他的诗
    <!--正文内容begin-->  和马新朝交往多年,他是我一提起河南就首先想到的朋友。在我的感觉里,任何城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名胜古迹、层楼广厦,也不是特产美食、山川河流,而是那里的几位有情有义、无话不谈的诗人朋友。因为诗的缘故,让一个城市有了创造力的灵魂,有...   [阅读全文]
    2011-09-19 03:10:12 李树德:巴金与胡愈之
    <!--正文内容begin-->  在巴金先生走过的101年人生历程中,与许多文化巨人结下真挚的友谊,他们像相互辉映的星座,由于这种互相辉映的光芒,使得他们各自的人生更加绚丽璀璨。巴金与胡愈之的友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1918年仲秋的一个黄昏,在四川成都青年英文补习学校里...   [阅读全文]
    2011-09-17 04:06:11 郑润良:可悲的是我们不敢正视生活
    王戎平先生的《可耻而又可悲的生活》一文对田耳的小说《湿生活》颇多非议,最主要的一点是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形象过于猥琐,不合乎“典型”的中学师生的形象。这种典型论听来令人颇感亲切和熟悉,我们都知道当代文学中曾经流行的“一个阶级一个典型”的光辉论调,工人阶级形象必定是...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