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结束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他斩杀了当年迫害自己的臣子吕省和郤芮等人,之后大赦天下,表示对吕氏、郤氏等各家族人既往不咎。
吕氏、郤氏各族的人数众多,党羽遍布,他们虽然见到了大赦的文告,但是都不敢相信。很快,国内谣言四起。晋文公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怎样才能快速扭转混乱的局面,他一时也没有好的对策。
有一天早晨,有个叫头须的人来到宫门外,要求面见晋文公。
说起头须这个人,以前还有一个故事。晋文公重耳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国君继承的问题受到迫害,幸亏有人提前通风报信,躲过了第一次刺杀,跑到翟国躲了12年。不料想新即位的晋惠公还是忌惮他的影响,又派人追到翟国刺杀他。重耳听到消息,赶紧安排人准备车马、钱财等逃跑。然而,刚出城不久,这个头须就趁乱把钱财一股脑儿全都卷跑了,害得大家挨饿受冻,讨饭乞食,忍受着奚落,受尽了磨难。路过卫国时,想找卫公借点钱粮,但卫公闭门不见;想找人讨点吃的,又被农夫戏弄侮辱。因此,重耳恨透了头须。
现在,重耳回到晋国,成了晋文公,他还没有来得及找头须算帐,头须却自己找上门来!
当时,晋文公正准备洗头,突然听说头须在门外求见,顿时勃然大怒:“头须这个窃贼!当年叫他管理钱财,他竟然全部盗走,害得寡人当了好几年的乞丐!今天他竟然还有脸来见?寡人不想杀他,让他快滚!”
门卫走出宫来,大声喝斥,让头须快走。
头须略一沉思,抬头问道:“主公现在正在洗头吧?”
门卫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
头须笑着说道:“只有洗头的时候,才会低着头,躬着腰,他的心就跟着身子反过来了,所以他说的话就是颠倒之言。主公既然能容得下吕氏、郤氏两族,难道就偏偏容不下我一个头须吗?我有安国之策,你快快再去通报!”
晋文公听到报告,心中诧异,就召头须入宫相见。
头须一路小跑,赶进宫来,见到文公,就扑通跪在地上叩头请罪。晋文公余怒未消,还在对他当年卷款逃跑的事耿耿于怀。
头须却满口都是狡辩之词:当年我没有跟着主公一起逃跑,是在坚守阵地、守护社稷!那些随从虽然一直跟着公主流亡在外,但是这十几年来,他们究竟帮助主公做了什么呢?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如果主公和我这样的小人物都记仇的话,那全国担心害怕的人就不知道该有多少了!
晋文公听了,开始仍很恼怒,慢慢地气息稍平,最后默默无语。
头须趁机说:“吕氏、郤氏两大家族在晋国的势力很强大。虽然主公既往不咎,已经赦免了他们,但是他们还会放心不下。主公应该想一个万全之策,他们才好安心。”
晋文公很为难,气恼地说:“万全之策?难道我要把他们全部杀掉吗?大屠杀那一套解决不了问题!”
头须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计谋:“请主公深思!当年我为主公管理钱财,却趁乱把钱财都带着走了,让主公一行成了乞丐,挨饿受难,我的罪过之大,杀头灭族都不为过!现在,主公如果封我一个高官,继续让我掌管钱财,别人就都会说主公不念旧恶,不记旧仇,有容人之量,自然也就没有疑虑!”
晋文公开始觉得头须是胆量包天,负罪之人还敢开口要官,简直恬不知耻,想要杀他;但是转眼细想,觉得头须的话不无道理,如果真像他所说,确实也是一招妙棋,就答应封头须一个官职,让他去掌管钱财。
头须赶紧叩头谢恩,继而又献计说:“为了更快更好地起到效果,现在就让我驾车,拉着主公到国都各处走走看看吧!”
晋文公点头称是。于是,头须驾着车,拉着晋文公在国都四处奔走,吸引了晋国臣子百姓都来观看,一时间人们都议论纷纷。
吕氏、郤氏各大家族的族人党羽见到头须为晋文公驾车,也都私下议论说:“看来,文公重耳还真是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人,他连当年流亡时卷款逃跑的窃贼头须都不计前嫌,重用为官,何况咱们这些大家众族呢?”于是他们都不再谋划造反,而是去向晋文公效力讨赏。
至此,晋国十多年的动荡,终于安定下来。头须也成了晋国的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