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刘心武:穿越这个时代
    刘心武:穿越这个时代
    • 作者:邱华栋 更新时间:2010-01-25 02:44:3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066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史30年来的一位贯穿式人物。

      ●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一直被文学史家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之作。

      ●他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的作品单行本,已经超过了140种。

      刘心武,1942年生,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

      ■■刘心武是3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贯穿式人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和他的师生之谊也已经有10多年了。

      1993年,我受一家杂志的委托,去采访他,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此前,我已经读过了他发表的大量作品,深受其影响,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作为一个大学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记者,去采访他的。他的家在安定门外护城河边的一幢塔楼里。进门之后,我看到客厅不大,但是屋子里盆栽植物生机盎然,三只大花猫在跳上跳下地警觉地观察我。我记得那次采访很成功,因为我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聊得很愉快。第一次的印象里面,刘心武非常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观点犀利但又待人宽厚。

      那个时候我20多岁,在一家报社工作,精力旺盛,白天写新闻,晚上写小说,一年能够发表20多篇小说。一年后的某一天,他出其不意地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问我,很多文学杂志上那个和我同名的写小说的,是不是我?我告诉他就是我。他很高兴,说,他正给华艺出版社主编一套“城市斑马丛书”,希望我把那些小说编辑整理好给他,可以出一本小说集,就放到丛书里。他还告诉我,这套丛书还有朱文一本,张小波一本,都是第一次出版的小说集。并且,他主动说,你的小说集的序言,我来写!

      我很高兴,确实有受宠若惊之感,也非常激动,于是赶紧整理好了一本小说集《城市中的马群》,交给了他和出版社。我18岁的时候出版过一本小说集,可是,毕竟那是少年写作,不值一提。而这本书,才是我迈上文坛真正意义的第一本书。我想当时不仅对我,对朱文和张小波应该也是如此。而他给我写的序言的题目叫《和当下共时空的文字》,准确地捕捉到了我的小说的意义和特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可以说我迈上文坛,很大程度就是依靠刘心武的“第一推动”。

      从此,我们就经常联系了。10年间,我们还作了多次对话,对当下的文学和文化问题,对城市建筑和规划发表了看法。过去,我听一些作家说,他的脾气有些怪,可是,10多年的交往,我从来没有发现他的脾气古怪过。而且,他属于那种一旦接受了你,和你成了好朋友,关系就一直很好,很不容易改变的人。

      ■■刘心武对年轻作家都特别好,尤其对一些虽然很边缘,但却是真正优秀的作家很关注。

      记得刘心武曾经给我讲过,十多年前的一天,他读到王小波的一些作品,非常喜欢,就想尽办法找到了王小波,请他吃饭聊天,写评论文章。本人也记得曾在刘先生组织的聚会上与王小波两次见面。不仅有王小波,他还约了另外的两个朋友,就在离他家不太远的一个餐馆里。都是刘老师做东,谈天说地,大家聊到很多与文学、文化有关的问题。

      我清楚地记得,席间,王小波有些话说得非常尖锐且很有意思。大家喝了不少酒,王小波很能喝酒,每当他轻微地醉了的时候,脸红红的,说了很多有趣的话。深夜,我们散场走出去,他曾问王小波,“你做自由撰稿人,稿费不够养活自己怎么办”?王小波笑了,说:“我还有个大货的车本,我当货运司机肯定没有问题!”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在电话里,刘老师和我叙谈起他,叹息和惋惜了很长时间。

      刘心武经常给一些年轻的作家提供机会。某一天,他和法国大使馆文化专员吃饭,那个专员是一个汉学家,也是他的作品的翻译者和研究者,他就特意地带上我和祝勇参加,不遗余力地推荐我们。后来,我的几种法文本小说的翻译出版,也都是他牵线搭桥。有时候他显得很仗义,2004年中法文化年的举办中,他出版的作品法文翻译本在短时间就超过了6种,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世界报》、《解放报》、《费加罗报》都对刘心武的作品进行了热烈深入地评介。

      刘心武总是对处于边缘地位的作家非常关注。我还记得,在王朔的小说遭到各种批评的时候,他能够写文章支持王朔,对王朔大为赞赏。我记得还有一年,作家协会开大会,他听说王朔、余华这些人既不是会员也不参加那个大会,就对我说,“一个作家代表大会,连王朔和余华都不参加,还叫什么作家代表大会”!

      作家王刚也是一个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物,前些时候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英格力士》,刘心武很喜欢,立即撰写了书评,还请王刚一起吃饭聊天。后来我见到王刚,他给我说起来这件事情,忽然就有些哽咽了。王刚是一个新疆出生的刚强汉子,他一直很少和文坛人士来往,因此,当一个前辈作家十分真诚地、充满了激情和喜悦地欣赏他的作品,不遗余力地推荐他的作品,从来都觉得自己是边缘化的王刚,当然会很感动,我很理解他的哽咽。

      一晃1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月,我们一些年轻的作家借着给他过生日的由头,喝了好几次酒,每一次场面都非常热闹,也非常令人难忘。

      ■■从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始,一直到刚刚出版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畅销,他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的作品单行本,已经超过了140种。他像一位有着耐力和活力的长跑运动员一样在中国文坛永不停息地奔跑。

      8卷本《刘心武文集》里收录的都是他30年来最重要的作品,包括《钟鼓楼》、《四牌楼》和《栖凤楼》三部长篇小说,还有中篇小说《如意》、《木变石戒指》、《小墩子》,短篇小说《班主任》、《白牙》,纪实文学《519长镜头》,两部非虚构作品《私人照相簿》、《树与林同在》,以及他的一本日记体散文集《人生非梦总难醒》,谈人生、友谊与爱情的散文集《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加上时下热销的另外一个单行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基本上可以一览他重要作品的全貌了。

      刘心武在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文学史家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之作,尽管现在看来这篇小说显得有些简单化,可是,新时期文学的源头,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篇小说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学各个流派,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等的产生。短篇小说《白牙》是刘心武后期小说的代表作,白描中透露着荒诞,精致简洁到了极点。中篇小说《如意》、《小墩子》和《木变石戒指》大都创作于10多年前,它们大多是被称为“民俗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分别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而谈起刘心武小说的扛鼎之作,当然是“三楼”系列:长篇小说《钟鼓楼》发表于1984年,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和北京市政府奖。这部小说的结构非常巧妙,用桔瓣式的结构,写了一天的事情,通过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礼,写到了几十个人物,从一天延伸到了几十年,有着大量的民俗的、社会学的信息。获得了上海市文学大奖的长篇小说《四牌楼》和《栖凤楼》,继续延续着他对北京民俗与文化心理积淀和生存范式的探索,三部长篇构成了三座令人瞩目的小说山峰。这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三楼系列”,我觉得和198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马哈福兹的代表作“三街系列”———《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相比,毫不逊色。对这三部小说的解读与评价、细读与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纪实文学《519长镜头》是当代纪实文学的先驱之作,通过对1985年的一次北京的足球骚乱事件,透视了当时国人的普遍心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人们争相传阅以为快事。而《私人照相簿》则是在《收获》杂志开设两年的专栏,通过对一些普通中国人家藏照片的解读,描绘了经历历史沧桑巨变的中国人及其家庭的命运。长篇非虚构作品《树与林同在》,仍旧是普通人的一曲漫长而温暖忧伤的命运歌谣,他为一个很普通的北京人任众,写下了一本图文传记,表达了他十分独特的文学观,那就是,中国人都是由“任众”这样的普通人组成,是他们构成了民族的森林。

      刘心武的两册散文集《人生非梦总难醒》和《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是他200多万字散文随笔中的精华,表达了他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对人生、婚姻、爱情和命运的思考,也是一个作家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发表出版的当年都深受年轻的读者喜欢。

      从1977年他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始,一直到眼下刚刚出版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畅销,他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的作品单行本,已经超过了140种。像他这样有着耐力和活力的长跑运动员般的作家,现在并不多见了。

      一直到今天,无论在文坛的中心地带,还是边缘地带,无论在风口浪尖上,还是在波谷地带,刘心武都泰然处之,神情自若,只是拿作品不断地说话,不断地参与着当下的文学进程。因此,要了解30年中国当代作家的心路历程,刘心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是一个不可抹杀的文化存在。

      作者简介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评论家。2004年起担任《青年文学》杂志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教授》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评论、诗歌作品丰厚。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等文字。曾多次获上海文学奖、山花杂志文学奖、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等奖项。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