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山高水长――读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的山水画
    山高水长――读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的山水画
    • 作者:东方 更新时间:2009-12-26 09:00:03 来源:东方之光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409
    [导读]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澳门书画院院长、澳门出版社社长、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的个人画展“山高水长”于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一○年一月三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山高水长——读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的山水画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澳门书画院院长、澳门出版社社长、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的个人画展“山高水长”于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一○年一月三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孙蒋涛数度西行昆仑, 穿越戈壁,探两河源头,饮雪域甘泉,饱游馀看,一览众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浩然之气集于笔端,创作了一批以“山高水长”为主题的巨幅大构,急流飞瀑,气势撼人,体现了自然之美,在画坛独树一帜。

      孙蒋涛把自然中的崇高、伟岸、雄浑、豪放,通过笔墨的演绎而成为一种高远的视觉感受,这种以范宽《溪山行旅》这样的经典为依据的范式,所形成的形势气象,绝非常人所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也不是自魏晋以来文人理想中的林泉之心,而是激发了人们自古就已形成的对山水的敬畏———高山仰止。范宽的《溪山行旅》所展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压人的感觉,那种理性化的视觉安排,表现了北宋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气度。而孙蒋涛的这种高远的境界,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现代方式,更符合现代的节奏和生活方式。

      在郭熙所讲述的规律中,“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孙蒋涛画山少有“尽出”,也少有“烟霞锁其腰”,他是通过被郭熙视为“活物”的水,使山在崇高中变得鲜活,从而形成山高水长的境界。以水为山的血脉,进而增加了山的高,这不仅是“山得水而活”,而是山得水而有神采。这也是孙蒋涛山水的意境。

      孙蒋涛的画,重其势,高且大。那突兀的山峰,往往是拔地而起。他在画面的处理中,不为小节所拘,以得其大意而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气象。

      在表现上,他注重高远的势与笔墨的关系。对于笔墨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和感觉,这种感觉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那种非生而知之的内容,尽管这之中也有习而知之的努力。中国的笔墨在“墨分五色”的简单陈述中,强调表现与对象的关系,并突出在画面上的变化。同时那种以书法为基础的“用笔”,更是在一种深藏的技术基础中,反映内在的学养。

      孙蒋涛以不遗余力的努力,使自己的笔墨能够表现出那高远的气势和山高水长的意境。他的画法所展现的一种“乱中求治”的精神,在笔线和皴法之间,以一种不合规则的“乱”表现山体或山石,描写瀑布或山泉,其“乱”往往呈现出一种丰富性的内容。

      理性之“乱”与理性之“治”,不仅是笔墨之道中的辩证关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孙蒋涛以“乱中之治”表现出“乱”中的规律,“乱”中的情趣,“乱”中的意味,正反映出“治”的学养和心手相应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