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蒙木:我和维特根斯坦的缘分
    蒙木:我和维特根斯坦的缘分
    • 作者:蒙木 更新时间:2010-05-31 02:19:5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79

     

     
         

        尽管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无非一个书虫。但读研三年,我可以豪言读书的,也无非一本书和两个人,这书是《文心雕龙》,两个人指弗洛伊德和维特根斯坦。《文心雕龙》是我的专业“圣经”,读它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硕士文凭和在北大那个地方混得下去。而读两个人纯粹是巧遇,若从专业来看,甚至涉嫌不务正业的。弗洛伊德,尽管被教科书完全弄扭曲了,今天绝大多数人对他还是如雷贯耳,今天花花绿绿地谈弗洛伊德的人和书太多了,以至于我羞于说自己看过弗洛伊德,否则我将会成为一名科学的解梦先生。而维特根斯坦,他在中国被阅读的指数,和他老人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实在太不成比例了。我记不得如何遇到这个怪人,但我对他的兴趣从相遇起至今不曾稍减。

        “哲学是一种风度。”这是他对我影响很大的是这句话。我记不得出自哪里,我买了大部分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小册子,经常是随手翻哪本是哪本。

        而维特根斯坦的所有论述中,我最奉行惟谨的则是:“说,就说清楚;对不能说的,务必沉默。”这个观点,维特根斯坦说是其《逻辑哲学论》的最终核心观点。

        《逻辑哲学论》语言洗练优美,充满了隐喻和非凡的想象力。但我大学学习的数理逻辑的一点点底子早就顺着肠道走掉了,所以读它还是很吃力。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读不懂奥勒留的《沉思录》,当然,如果谁宣称完全明了了《逻辑哲学论》,我则会更加纳闷。这是一本远比《沉思录》难读一百倍的书。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读《逻辑哲学论》中体味到了思辨的巨大愉悦。胡耀邦同志谈《爱因斯坦文集》说:“大部分读不懂,但就读懂那一点点,我就非常受启发。”我有幸和胡前书记有了同感。

         《逻辑哲学论》不仅对我这样的哲学外行难读,对哲学内行也同样不易。因为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并非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那里生发出来,而是主要源于他苦心孤诣的自我思考,当然他汲取了很多优秀的营养,例如罗素、弗雷格、摩尔,还有奥古斯丁、叔本华、弗洛伊德、克尔凯郭尔,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卡夫卡、甘地等。他并非哲学出身,但他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素养,执着于人和世界神秘性的倾心和关切,一点诚如弗洛伊德。

         每个人都是一部文化史。无论伟人与凡人,无论古人与今人,每人的人生面对的难题有什么根本差异呢?大凡忠诚于自己,深潜于思想的人,谁不是哲学家呢?维特根斯坦的堂兄弟、那个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哈耶克也算哲学家,哈耶克的朋友、自认为埋葬逻辑实证主义的数学家波普尔也算哲学家,如果说被誉为深远影响20世纪的三个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是哲学家,更应该没有人否认。哲学的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在古书里,不是在教科书里。所以“哲学是一种风度”,这不是一个低品位低境界的人所能言说的。

         即使博学聪慧如罗素阅读维特根斯坦也有难以克服的障碍。《逻辑哲学论》出版很费周折:这个世界不愿意“以正当的方式接纳它”,出版社要求有名人推荐。当这书稿寄到罗素手里,罗素义不容辞地撰写了导言。而维特根斯坦看到这个导言后非常失望,他觉得罗素完全误解了自己,但还是把这篇导言译成了德文,不久后他又告诉罗素,序言的德文译文不佳,他不想把它和自己的著作一起付印,尽管这本书可能因此无法出版。不出所料,没有罗素的导言,出版商拒绝出版。维特根斯坦竭尽努力也无济于事,该著被罗素访华前夕再托林奇女士,林奇女士成功地把它以德文于1921年在《自然哲学年鉴》上发表。这对亦师亦友的有风度的高贵的人也最终恢复了友谊。正是在罗素的影响下,1922年,C. K. Ogden 和剑桥另一位英年早逝的思想天才F. P. Ramsey把《逻辑哲学论》翻译为英文,由英国著名出版社Routledge & Kegan Paul 以德英对照的形式首次出版了单行本,书名则采用了G.E.摩尔所建议的拉丁文名称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罗素的导言和原著当然还是合璧了。

         罗素评价该书说:“维特根斯坦先生的《逻辑哲学论》不管它是否证明就所考察的问题提供了最后真理,由于其广度和深度,确实应该看做是哲学世界的一个重要事件……任何一个认真的哲学家都不能忽略的书。”1927年,“中国的罗素专家”张申府慧眼识英,即把这本天书译为中文,取名《名理论》,这是《逻辑哲学论》的第二个外语译本。

         郭英先生的译本,是这本书的第二个中译本,196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译本主要根据俄文本,同时参照了1921年的德英对照本,因袭了英译本中的一些错误。商务印书馆一印再印到1997年版,错误一仍其旧,这是精益求精的郭先生所耿耿于怀的,于是晚年做了修订。它本是沈昌文先生组稿,陈原序荐的,沈先生说语言社会学家陈原晚年极其推重这部书,可惜,这个修订本没能在郭英和陈原两先生生前面世,幸运的是,它还是终于将和读者见面了。

        我有缘又做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手写稿件的校对,反反复复,友好的贾向云博士就看了好几遍初稿,我看了两遍,最近我又请王忠波兄弟校读一下。这书终于要临产了。

        谨以此书纪念我涉嫌多此一举的读研生活以及惨淡的编辑生涯。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