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伊焕章:浅谈文学创作的突破
    伊焕章:浅谈文学创作的突破
    • 作者:伊焕章 更新时间:2021-09-27 06:52:3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95


    最近和几位文友聊起我县作者文学创作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普遍感到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很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普遍遇到了“瓶颈”障碍,感觉很苦恼,写不出超越自己以前的作品,局限在原来的水平上,好像被什么绳索束缚着,甚至停滞不前,不知从那些方面进行突破,才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进步。

    不少作者想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确实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文学创作问题,向来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事情,对于我这个才疏学浅而且在文学创作上没有什么造诣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敢妄加评论,怕误导作者。在一些文友一再要求下,就文学创作如何突破问题谈点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在体裁的延伸上进行拓展


    从我县作者的文学作品看,从体裁上划分主要分三大类——小说、散文和诗词,当然还有戏剧,不过能写的人较少。我们的文学期刊《奥里米文艺》也是发表这三类体裁作品。

    现在从文化市场需求看,从老百姓对文学作品喜闻乐见方面看,主要欢迎电视剧、流行歌曲以及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方面的作品。所以我们的作者不能不考虑这些需求,在文学体裁上向前延伸和拓展一下。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不是放弃小说、散文和诗词的创作,而是说在原来创作的基础上,向新的文学体裁探索一番。例如写小说的作者,可以向电视剧剧本创作上发展,或者在小说中植入电视剧的原素,争取达到改编电视剧的要求,因为好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都改编自优秀的长篇小说。写散文的作者向报告文学上发展,亦可写写历史纪实和人物传记。写诗词的作者可以向歌词创作上拓展,电视台的好多节目和各种文艺演出,都需要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的好歌曲。写诗词的作者从事歌词创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何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歌词创作上有所突破呢?

    在和部分作者交流中,以上意见我已提出过,他们认为我的意见值得考虑,这也是在文学创作上进行突破的一个途径。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善于驾驭的文学体裁,选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文学创作上实现一次跨越。


    在题材的丰富上进行扩充


    从目前我县作者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看,作品题材内容不够广泛,小说题材的内容往往局限在婚恋和农村生活方面,散文题材的内容往往局限在亲情和个人感悟方面,诗词题材的内容往往局限在政治抒情和自然风景方面。为了提高文学作品的重量,增强可读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充文学作品题材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我们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飞翔驰骋的广阔空间。因此,许许多多的新生事物、历史事件、社会发展都需要我们用文学作品进行及时正确的反映。

    在文学作品题材的内容上,可以结合我县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我县历史悠久,富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这些内容丰富鲜活的题材,为我们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例如涉及县史方面的奥里米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等等;再如当代人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治理蜿蜒河和抗洪抢险救灾等重大历史事件;又如反映我县改革开放30余年发生的沧桑巨变等;亦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事物和新现象,包括一些小人物的命运,比如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农村进城陪读的群体、新型农民等,还有涉及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都可以纳入文学创作的内容,大胆进行创作,不要畏首畏尾,不敢涉足。上述这些方面题材的内容都应该在我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予以反映。这就需要我们作者具有满腔的热情、广阔的视野、生动的笔触,才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精彩的瞬间,才能更好地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和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群众。


    在语言的艺术上进行提升


    大家都明确: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真正含义。语言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说,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既然爱好文学和从事创作,就必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掌握其基本功。提升语言基本功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古为今用,学习古人有生命且精华的语言;外为中用,汲取外国语言中的养分;为我所用,学习劳动人民的语言。

    我这里主要说说学习人民群众语言的问题。认真学习人民群众语言,不仅是丰富文学语言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实现文学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就要长期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甘心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熟悉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同时熟悉和掌握人民群众的语言。

    在我县众多文学作者中,杜芳散文作品中的语言,朴实生动,别具特色,近乎农民的一些口语。写压井水:“于是我就是一头蒙眼儿上了磨道的驴。”说明时间过得快:“日子是两脚不沾地儿地向前奔哪。”这与她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农村生活有关。她熟悉劳动人民的语言,从中加以提炼升华,形成自己散文的语言风格。在这方面,作家徐岩在谈散文写作语言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杜芳散文的语言,给以肯定。因为他对农民的语言十分熟悉,他从农民口语中吸收了许多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读来亲切感人。越朴实、越自然、越纯真的东西就越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散文才能给我们带来生长的东西、滋润的东西、开心的东西和联想的东西。从而实现散文在精神上的愉悦作用,心灵的纯化作用。

    无论是人民群众的语言还是古人的、外国人的语言,都需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成为我们今天的民族的文学语言,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是不可取的。

    文学语言必须精炼。语言不讲究精炼、生动,而流于拖沓、冗繁,这是写作之大忌。许多优秀的作家都经常提到文学语言应当精粹、凝练,言简意赅,避免芜杂。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则把诗歌语言的提炼比作“镭的开采”,指出“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这些都说明了语言的精炼是何等重要,也说明了提炼精美的文学语言,需要作家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

    提炼文学语言,还需要不断地发挥独创精神。有了独创性,文学语言才会新鲜多样、生动活泼,有吸引力,能感动读者。有一个传统的说法:一个新鲜生动的比喻,第一个用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用的是蠢材。这说明运用语言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提炼文学语言,更要注意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为读者树立正确使用语言的榜样。生造的词语,错误的语法,不仅妨碍思想内容的正确表达,而且会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高尔基就丝毫不能容忍生造词语、破坏语法的现象,对于犯这些毛病的作者,常常提出尖锐的批评。这种运用语言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值得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注意。


    在生活的深度上进行开掘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文学创作不能离开生活,一旦脱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每一位文学作者都懂得的道理。

    莫言之所以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得益于他对山东高密乡村生活的十分熟悉和深刻认识,基于他农村生活的底子比较厚实。无论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还是被诺奖评委看好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些长篇小说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讲述了发生在农村不同历史年代的感人故事。所以说文学创作必须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必须熟悉生活中的人物以及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撼动读者心灵的故事,必须熟悉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只有掌握大量的原始生活素材,才能进入创作过程,从而加工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我县作者程维瑛老师发表了许多小说作品,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些反映不同时期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因为他本身就当过农民,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对农村生活和生活中农村的各种人物比较熟悉,为他从事小说创作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这也是他在小说创作上笔耕不辍的基础。

    有的作者会问,我们每天不都在生活中吗?怎么还需要去熟悉生活呢。是的,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熟悉程度和感悟程度有深有浅,有时对有些人有些事甚至会熟视无睹,印象不够深刻,这样,反映到文学作品也许会浮光掠影,写不出打动和鼓舞人心的作品。熟悉生活,不仅仅身临其境,而且要用心去体验和感知生活的细微和深邃之处,从丰富的生活矿藏中提炼出闪光的文学形象,同读者一道品尝生活的艰辛和甜蜜。

    有人说文学是人学,有一定道理。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关心民众的喜怒哀乐,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生活中都有什么困难?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作品?甚至他们的性格、习俗、情绪、欲望、爱好等等都应该了解。你不知道这些,怎么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呢?

    记得一位文学评论家曾经说过:文学常诞生于人生考场,是人生风尘的遗落,是对人生光焰的捡拾,文学青睐细微处、散乱处,往往不给人以明确的尺度与庄重。不过,文学青睐有心人,靠近那些人生经历丰富,愿意对生活有所感悟的人。文学是岁月的密友,是一个个平凡日子连绵而出的印记,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过往美好的追溯,往往成就最好的文字。

    当然,仅仅熟悉生活还不够,需要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挖掘,像打井一样,达不到一定深度是不会引出地下水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时代的变迁和各种人物的命运,去挖掘民族的本质和各种人物的灵魂,从中把握时代的脉搏,认清社会生活的走向,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东西是应该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该批判的。从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发现新生事物,发现新的人物(包括一些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进而塑造新的文学形象。

    2015年11月23日,我县作家协会理事张杨参加了由中国出版集团主办的“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在北京举行的颁奖仪式。张杨凭借长篇小说《我的背后是祖国》获得大赛优秀奖(13部获奖作品之一)。

    张杨在工作之余默默创作,经历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完成这部作品。小说以台湾女孩的成长历程为主线,讲述了海峡两岸时空轴下的家族故事,同时牵出海峡两岸亲情,富有灵动的画面感和极强的感染力。这部小说集合海峡、青春、励志等元素,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认可。标志着张杨在小说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为绥滨县及全县作者争了光。

    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除了张杨之外,我县小说作者舒鹃在从事多部长篇小说创作上基础上,最近推出了她的近30万字长篇小说新作《跟着风去旅行》,在长篇小说写作手法上有了新的进展。但愿他们二位在小说创作上不断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除了从上述这些方面下功夫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作者本身必须热爱文学,眷恋文学,保持浓厚的兴趣,成年累月坚持多读多写,不气馁,不中断,不放弃,才能在文学创作上不断超越自我,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