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春风轻拂,草长莺飞,野花灿烂;盛夏,草木丰茂,山峦叠翠,牛羊成群;秋天,秋霜染野,草浪翻涌,野果缀枝;冬日,雪花纷飞,树挂冰柱,银装素裹。草场沟的四季,皆是自然馈赠的画卷。
草长沟景区位于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是国家4A级景区,平均海拔2400米,植被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森林与草山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青水秀,自然风貌原始而纯净,交通便捷,是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
盛夏时节,城市中热浪滚滚,于是我带着家人,一路驱车驶向草长沟。来到纳沟村,屋舍俨然,农作物茁壮生长。阳光越过山脊,将天空染成澄澈的蓝,几缕白云如轻纱飘浮。转过一道弯,只见一条公路如彩带般蜿蜒于起伏的绿坡之上,红黄蓝绿的线条交织出一幅梦幻的画卷,仿佛时光将四季的颜色粘贴到了这里。路边停满了旅游的车辆,游人们穿梭于林间草坡,或乘凉小憩,或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
我停下车,摇下车窗,清风夹杂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清脆的鸟鸣声与牛羊的哞哞声咩咩声交织成一曲悠扬的草原神曲。走下车,踩在柔软而弹性十足的绿毯之上,欢喜从脚底蔓延到心底,心灵瞬间得到了最温柔的治愈。
我曾无数次幻想草长沟的热闹与喧嚣,但真正踏入其中,才知草长沟热闹中有宁静,色彩有层次。在静谧中,各种绿色映入眼帘:草绿、嫩绿、浅绿、纯绿、深绿、醉绿、酣绿……这些绿深浅不一,或排列有序,或随性乱长,或缠绵交织、或独成风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种绿色,好像世界所有的绿色都汇聚于此了。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绿意从脚下蔓延至远方的山峦,浓淡交织,铺展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风起时,草浪翻涌,花影摇曳,绿意如音符般跳跃,奏响一曲自然的绿色交响。树是绿的,草是绿的,水是绿的,远山是绿的,连呼吸都是绿的,此刻,整个身心都浸润在这片绿意里,恍若走进了绿野仙踪的童话世界。
随着脚步前行,左边,几座棕灰色木屋悄然散落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右边几顶木屋隐藏在坡下的山湾里,宛如神仙从天上搬来的童话城堡。古香古色的木屋结构简约却不失精致,木屋里面现代设施一应俱全,显得高端典雅。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木质台阶与铁索栏杆仿佛为这片山野量身打造,与自然融为一体。每座木屋前都设有铁索与木质栈道相连,蜿蜒曲折,最后通向草坡最高处的那座木屋。我们踏着桔红色的栈道,扶着铁索缓步上行,脚步声与栈道的细微咯吱声在静谧中格外清晰。
站在草坡高处,远山如黛,似水墨丹青;沟底溪流淙淙,如琴音流淌;草坡绵延,绿意盎然,孕育着诗意的芬芳。这里的一山一水,皆有韵律;一草一木,皆显灵动。这片草坡,处处生雅意,湾湾如仙境。不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让人撞得一怀心醉的美。回想着草长沟的传说,我坚定地认为,当年六仙女的那棵灵芝就插在我的脚下,这些木屋就是六仙女在人间的福居洞天。“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处寻”,我天马行空地想着,陶醉着,心忽然被一种宁静的归属感幸福感填满。
早晨的阳光轻洒,为草甸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露珠在草尖闪烁着七彩光芒。远处农家屋顶升起袅袅炊烟,饭菜香隐隐约约窜进鼻腔。三三两两穿红着绿的大姑娘小媳妇挎着篮子在坡坡洼洼处捡拾蘑菇。成群的牛羊穿梭在绿海之中,将头埋进长长的草丛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几头贪吃的牛落在队伍后方,身披雨衣、头戴草帽的牧人一声吆喝,牛没反应。于是,“啪,啪”几声鞭响,几头牛如梦初醒,三步并作两步奔向大部队。风从远方吹来,带着草叶的清香与牛粪的淡淡腥味,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坡顶,仰望无垠苍穹,云朵如盛开的白莲花,透蓝的天空像倒悬的海洋。我屏住呼吸,“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脚下是鲜花如星辰般点缀在长长的绿草间,微风拂面,带来山野的清凉。我踮起脚尖,感受风的速度,体会云的悠闲。这一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身心舒缓,与大自然彻底融为一体。忽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细一瞧,一位游客骑着马,在牧马人的牵引下缓缓而来。那一刻,我也仿佛化身为云中仙子,衣袂飘飘,策马奔腾于天地之间。
走下山坡,水泥路边的游客服务中心开始营业,喇叭里一首悠扬深情的《草场沟的姑娘》响起:“我骑着马儿 ,穿越了草甸,走过了花海流溪 ,听见了花儿 ,来自那丛林 ,云雀般醉人心脾。草长沟的姑娘啊 ,画中貂蝉也比不上你 ,你那弯弯的眉毛 ,天上月牙般美丽……” 。 是啊,草长沟景美,人更美,就如段兴华老师唱的那样:”你是闲谈时的笑,画在我嘴角,你是万物调零画的雪飘飘,你是耳边语悄悄,点在我心梢,你是一抹霞光点在半山腰“。多想驻足草长沟,与草长沟的姑娘做一对神仙眷侣,在青山绿水间长相厮守。
沿着水泥路继续往上走,左拐,一个小型停车场旁边是一个湖心岛,岛上的凉亭造型别致,亭顶的青瓦像是时光编织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四根朱红色柱子有着温润的木质,纹理清晰。凉亭的飞檐高高翘起,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飞檐的四角挂着四只红灯笼,给这片湖光山色增添了些许喜庆的气氛。凉亭内有一张圆圆的大理石桌和四把光滑细腻的石凳,供游人小憩。一条曲曲折折的朱红色长廊直通凉亭。亭下是清澈见底的湖水,几尾红色的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仿佛是这幅静谧画卷中跃动的精灵。水面上几只蜻蜓煽动透明的翅膀,时而点水,时而飞起,水面荡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煞是好看。湖边的绿树丛中,掩映着几户白墙青瓦的农家院,一位头戴深绿头巾的农家婆婆在门前的菜园里拔草锄地。湖水、凉亭、长廊、绿树、农家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
草长沟的绿意虽浓,却不乏斑斓点缀。在沟谷深处,一条紫色花廊如仙女遗落的流苏,轻轻摇曳在时光的长河中。那片紫色花海,第一眼便令人沉醉。走在花廊的石板小径上,阳光温暖,微风轻柔。脚下是绘有星星与月亮图案的彩砖,仿佛人在星河中漫步。头顶,紫色花串自木梁间倾泻而下,如倾泻的瀑布,将苍翠山野染成一场恍惚的梦。微风拂过,给这片紫色披上了浪漫的羽衣,紫藤用垂落的花瓣编织一片流动的梦,缠绕在千年一语的心间。阳光吻过,紫藤将内心的秘密偷偷藏起,只留下细碎的光影如丝绸般闪烁跃动,这串串垂落的紫色风铃,已编织成一个温柔的紫晶宫阙,让途径的人甘愿驻足沉沦。
抬头看,整片天空被紫藤剪成了网状,藤下的世界温柔而美好,像被时光隔开了所有的曾经。斑驳的光影在脸上轻舞,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朦胧感,我在这一帘幽梦里奔跑旋转。我欲乘风飞去琼楼玉宇,管它今夕何夕。
紫色花廊右转,一片开阔的山坡上,两架高耸的铁制双人秋千静静伫立。孙子兴致勃勃地奔向那高高的秋千,却因个头尚小,踮脚也难触及,只好作罢。我和爱人一左一右坐在秋千上,同时用力一蹬,便荡向空中。白色裙摆随风轻扬,微风吹乱头发,发丝在脸颊上轻轻摩擦,惬意极了。秋千悠悠荡荡,我们借助身后土坡的力量,嘴里喊着口号:“一、二、三,起——飞”,秋千顺着惯性的力量向空中荡去。当双脚离地,时光仿佛静止。我闭上双眼,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只剩下这份快乐与温馨。荡到最高点,那种飞翔的感觉让人飘飘欲仙,人仿佛就要在这片绿野中腾空而起,飞向远方。
正玩得不亦乐乎时,忽见右侧山坡上,三顶秋千自上而下错落排列,宛若遗落在绿毯上的童话积木。所谓秋千,其实是三座低矮的茅草凉亭,亭顶垂下两根长绳,绳下系着一块小小的木板,随风轻晃。阳光热烈地洒落,草坡化作金色的舞台。在茅草亭里,三头奶牛不约而同地卧在三架秋千的那一小片荫凉中,悠然自得地乘凉,或闭目养神,或慢嚼青草,嘴巴一张一合,仿佛也在回味着岁月的甘甜。我们不敢惊扰,只有一头牛见人来到,识趣地起身慢悠悠地踱步离开。
孙子终于坐上秋千,我站在后面轻轻推动,秋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孙子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惊飞远处白杨树上几只栖息的鸟儿。秋千荡啊荡,我仿佛穿越时光,回到童年无忧无虑的岁月。那时的我们,在门前的小树林里,随便找一根粗绳,绑在两棵树上,绳子从屁股下穿过,清脆的笑声在林间回荡,纯粹的快乐在空中荡漾。即使屁股勒得生疼,也毫不在意,只因那一刻,我们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夕阳将西天染作橘红,天际铺展开五彩斑斓的晚霞,田边老汉斜靠在老树上等日落,放牛山坡传来几声火辣辣的歌,草长沟姑娘手中的海娜染红了云几朵。倦鸟成群归巢,悦耳的啁啾声仿佛在与黄昏作别。牛羊踱步而归,圆鼓鼓的肚子随步伐轻晃,颈间的铃铛叮当作响,宛如奏响牧归的乐章,好一幅温馨的田园画卷。
夕阳依依不舍地洒下最后几缕金光,赠予那缠绵不舍的白云。她在山巅频频回眸,似在诉说不舍的情愫。
我们入住于依坡而建的轻奢木屋,品味草长沟地道的山野美味:卧龙头、蕨菜、灰灰菜、鹿角菜、烤羊排、小鸡炖蘑菇……山珍野味琳琅满目。每一口尽显山林本味,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味道,那独特的清香瞬间弥漫整个口腔,味蕾被彻底唤醒,独特的味觉体验就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当夕阳把最后一抹残红隐退入地平线,夜幕悄然降临。抬头望去,深蓝的天幕缀满闪烁的星辰,月亮悄悄躲进如白莲绽放的云层褶皱中。推开茶色玻璃窗,清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风声与虫鸣交织成一曲舒缓的小夜曲。木屋内橙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晕染出温暖的光晕,与远处山脚下零星的农家灯火、天际的繁星遥相辉映,恍若仙境,亦幻亦真,难辨天上人间。躺在柔软宽大的席梦思上,枕着月光安然入梦。此刻,草坡化作无垠的海洋,木屋如小舟轻摇,在海的怀抱中随波荡漾。海风你轻轻吹,海浪你轻轻摇,疲惫的旅人正缓缓沉入梦乡。梦中,当年在草长沟插灵芝草的六位神女翩然而至,她们脚踩祥云,仙袂飘飘,在康乐的每一寸土地,撒下灵芝草的种子。那些灵芝如星火燎原,将康乐化作绿水青山中的康养胜地、乐居福地。此刻,我愿闲居木屋三百日,不妨长作康乐人。
麦浪,本名马香岚,女,回族,临夏州作家协会会员,康乐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暮雪诗刊》《暮雪时报》《民族日报》《临夏宣传》《康乐》《掌上作家》《丝路文博网》《胭脂湖文艺》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