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杜艳凤:变窄的路
    杜艳凤:变窄的路
    • 作者:杜艳凤 更新时间:2025-09-05 07:26:0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675


    十多年的时光,将记忆拉扯得悠长。我驾车行驶在临康公路(国道311)上,凝望着这条留存于我年少岁月的柏油路。熟悉之感与纷至沓来的回忆交织,恰似未曾拓宽的公路,在一次次新铺的沥青中见证着时代的更迭。只是路旁的柳树比记忆中更为粗壮,树皮上那一道道深邃的裂痕,是岁月镌刻的图案,更像是年轮独有的记忆。

    这条自我记事起便存在的公路,承载了我年少时诸多回忆。那时,我们往返于康乐与临洮之间,它是唯一的柏油路。家门口虽有一条路,却是土路,天晴时尘土漫天,下雨时泥泞不堪,路面坑洼不平,机动车难以通行。

    而临康公路在我家河对面,每次去对面坐车都要蹚过三岔河。临近冬天,村民会在河道狭窄处,在河两岸搭上五六根长木,再在木头上放上装着沙土的尿素袋子,一座简易木桥便建成了。不过,开春河水上涨,木桥就会被冲走。多数时候,我们只能蹚河而过。那时我年纪小,每次过河都是父亲背着我。多年后,我才渐渐明白,父亲的后背是世间最宽广的依靠。

    如今,走在这条熟悉又陌生的公路上,我第一感觉便是路变窄了。明明路面新铺了沥青,两边杂草也已修整,宽度与从前无异,但总觉得路变窄了,上坡没以前陡,弯道没以前大,路程似乎也没以前远了。走到临洮与康乐交界处,那棵大柳树依旧挺立。十二岁那年,我坐在尕爸的自行车后座,带着置办的些许年货,在此遇到从闪红寺下来的爷爷。爷爷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曾在闪红寺待了五六年。那时,爷爷穿着裹着羊皮的黑色棉布袄缓缓走来,说去“砖厂买两个热馒头”。看到爷爷,我从后座跳下,一个踉跄摔倒在地,爷爷心疼不已,还责备了尕爸。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让我一时恍惚。望着依旧伫立的砖厂、路边长高的槐树、那个弯道,想到已不在的爷爷,泪水又模糊了双眼。

    沉浸在回忆中,我已到了段家河与二十铺的交汇处,这里有整条路最大、最恐怖的弯道。听大人说,这里曾枪毙过罪犯。初二那年,我和发小放学后去小卖部买零食,磨蹭到天黑才骑车回家。走到弯道时,车链子掉了,怎么也装不好。诡异的氛围涌上心头,我们扔掉自行车拼命往前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装满了年少时的恐惧、无奈与委屈。直到天黑,跑到村口,看到爷爷举着手电筒,光影里浮动着拉长的影子、火星,听到爷爷急切的呼唤,我哇地哭了出来。

    一阵风吹过,梧桐叶沙沙作响,宛如孩童欢快的笑声。到了虎关乡,我驶入新修的康乐滨河路。这条路沿三岔河两岸从县城修到临康交界处,路面平坦整洁,路边种满了各色小花。我尤其喜爱带刺的玫瑰花,它们与梧桐树一同,散发着清香,迎接每一个清晨。看着金色阳光洒在这座美丽的小县城,我愈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

    记得2012年,家门口修了二级公路。这项工程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福祉。我第一次感受到二级公路带来的幸福,是在村里一位大哥哥的婚礼上。两辆大巴和小轿车载着一群娘家人浩浩荡荡来到村口,父亲指挥着喊:“往里开,直接开到村里操场。”那一刻,全村人都洋溢着喜悦与骄傲。开席时,新娘父亲自豪地说:“这地方好,出门就是柏油路,十几分钟就到县城,比住城里还好!”那天的宴席上,全村人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盼都写在了脸上。

    如今,每天走在宽敞平坦、路边栽满垂柳和月季的二级公路上,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尘土飞扬的土路,以及父亲背着我蹚过三岔河的情景。它们如爷爷举着的手电筒,一头连着岁月的痕迹,一头映照着美好的未来。而连接临康两县的二级公路,将希望与梦想装进每个人心中,融入每一个晨昏。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