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可是妈妈离开我们两年多了,她老人家要是还在的话,我们一定还会在一起唱歌,妈妈一生喜欢歌唱,我也喜欢歌唱,因为我们一路歌唱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也就过成了一首歌,一首走在大路上的难忘之歌……
妈妈说过她的老家是莒县,姥爷是地下党员,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姥姥也因病去世了,当时妈妈七岁,大舅五岁,小姨三岁,妈妈的奶奶是盲人,地下党把他们转移到胶县,不久妈妈的奶奶也去世了,临终前拉着妈妈的手说:一定要把我舅舅带大,不能和舅舅分开,小姨要是顾不过来丢了也就丢了。之后在地下党的安排下他们仨个来到了高密,高密的姥爷没有儿子只想把舅舅留下,可是妈妈说什么也不和舅舅分开,于是就留在了这个姥爷家了,小姨被另一家抱走了,(解放后在青岛也找到了小姨)。高密的姥爷家比较富裕,姥爷两个老婆生了六个闺女没儿子,舅舅和姨们一起上学,妈妈则在家种地看孩子。妈妈逐渐也接触到地下党,参加了儿童团,成为了儿童团长,给地下党传递情报。她送信的地方也远了,去青岛送信把信放在鞋里,她沿着胶济铁路一路乞讨,来回好几天。
解放后妈妈参加了工作,从事基层妇女工作。我两三岁的时候妈妈参加了社教运动,去了烟台海阳搞社教。我见不到妈妈,想起妈妈就哭,爸爸抱着我,拿着我的小手伏在桌子上给妈妈写信,边写边说着信上写的,我不记得写的什么了,我是边听边哭,信纸上带着我的泪痕,妈妈接到信也是边看边流泪,回的信也带着泪痕。妈妈从海阳回来时就教我唱歌,我咿咿呀呀跟着学唱,寸步不离地跟着她,就怕她又走了。可她每次回来就住一两天,每次发现妈妈不见了就大哭一场(这些都是爸爸后来告诉我的)。
妈妈社教回来后就住在她包的村里。爸爸告诉我一件事:有段时间妈妈住在一个叫八寨的村子里,我想妈妈了,爸爸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去找她。那是个特别冷的冬天,我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爸爸让我把手抄起来依在他的胳膊弯里,这样暖和。可爸爸冻得流鼻水,伸手去裤兜拿手巾,忘记了我还依着他的胳膊上,我就往后倒了。我也挺机灵,立马小脚勾住了车把,小手抓住了车的大梁。可爸爸慌了还在蹬着自行车,路边有个大叔看见了立刻上前抓住车把,朝爸爸大吼:孩子的头快着地了,你怎么还不停下?爸爸这才回过神来。我在妈妈那里住下了,发了好几天烧。每天晚上妈妈搂着我,嘴里又哼起动听的歌曲,我小声跟着哼哼,不知道什么时候幸福而甜蜜的进入了梦乡。爸爸当天回家了,因为家里还有上学的哥哥。从我记事起,妈妈一直在人民公社做基层工作,那个时候妈妈经常要去区里县里开会,开三干会、四干会、党校学习。妹妹70年出生的,小我10岁,那一两年妈妈去开会就得带着妹妹,我跟着照看妹妹。我是特别愿意去的,因为看孩子的可以和开会的一桌吃饭,有的菜从来没吃过,早上还有小咸鱼。我特别能吃,有时比大人吃的还多,大肉包子能吃八个,妈妈才吃五个。感觉大肉包子是我记忆里最美味的饭了,一口咬下满嘴冒油,忍不住再舔舔嘴巴。当时家在高密的西北乡,妈妈每次去开会都是骑着她那辆大国防自行车,用背带把妹妹绑在背上,我坐在后座,膝盖上放着小包袱,里面包的是妹妹用的尿布。沿着五龙河畔去蔡站坐火车,到蔡站有六十里路,那时五龙河涯上的路很窄,中间有条更窄的泥泞小路,碰着对面有人骑自行车就得下车,妈妈背上背着妹妹,我又坐在后车座,妈妈上下车很不方便,好多次我都害怕歪倒车子滚到河里。走在路上,虽然路途遥远且颠簸不止,但妈妈却精气神十足,骑车特别有力量,嘴里还唱着歌,我听着感到沉浸在幸福之中,觉得有这样的妈妈有好,跟着妈妈真开心快乐!长大了想起来这事就觉得妈妈当年的车技很厉害。因为经常请假不上课,学习就跟不上了,尤其是数学很少有及格的时候,不需要照看妹妹,我正常上学了,就蹲了一级。妈妈在农村驻点多年,和群众打成一片,处得像家人一样。记得有几年住在杨家庄村,和一个奶奶住在一个土炕上,奶奶人善良,在村里也很有威望,谁家有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也都找她调解,但是奶奶不怎么讲卫生,家里脏乱,妈妈就打扫卫生,把屋里贴上报纸,把小黑屋收拾得焕然一新,也亮堂了。
那时我们家住在公社驻地,离杨家庄三四里地的路程。妈妈很少回家,有时回公社开会,要是有急事回去处理,散会后就直接回杨家庄了。爸爸在以后说起来总是调侃妈妈是大禹治水。
妈妈的工作做得很出色,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参加了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嘉奖。妈妈离休后,各级领导在节日里经常来看望她,还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奖章。
妈妈最后这两年是和我一起生活的,可她以前的事记得很少了。她喜欢唱歌、唱京剧,我给她用音响下载了好多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她喜欢跟着唱,放到《我们走在大路上》,妈妈会慷慨有力地跟着唱,还说当年在海阳搞社教时就常常唱这首歌。妈妈,亲爱的妈妈,你喜欢唱歌,一生都在歌唱,把艰难困苦的生活过成了一首歌,一首走在大路上的难忘之歌……
附: 马海鹰女士是髙密县退休职工,1979年参加高考考取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前身山东省重点中专学校济宁供销学校,与济宁结下了缘份,她曾说济宁是她第二故乡,毕业后回高密工作后多次来济宁走亲访友、参加同学聚会。特别是2019年她随济宁供销学校79级同学聚会回母校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参观访问,在学院从事宣传工作的我有幸接待了他们,海鹰女士给人的印象是真诚朴实,热情大方,有大家闺秀之风范。前几天看到她在微信中写了几段回忆文字,便认真阅读了一下,深被海鹰女士自然抒发内心的感情,顺畅的语言和不加雕饰白描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所打动,遂加上标题,改写了开头和结尾几句话,推荐给曾经走过艰难困苦岁月却一路歌唱走在大路上的乐观积极向上向善的朋友们,怀念天下母亲的养育之恩和深情厚义,赞美那此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老一辈人和积极乐观面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先贤们,怀念我们的曾经的童年少年时代,讴歌峥嵘岁月和难忘经历,用心中的语言变换成优美朴实的文字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歌唱着走在人生幸福大道上!(徐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