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徐宝龙:婺源:呈显在大地上的诗画
    徐宝龙:婺源:呈显在大地上的诗画
    • 作者:徐宝龙 更新时间:2025-08-18 07:00:4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596


    不知是哪位诗人吟诵出了这如梦似幻的意境,不知是哪位画家点染出了这绚丽旖旎的画面?几次走进婺源,游览着扑面而来的令人由衷赞叹的景色,心里总会情不自禁地萌生起几许联想的疑问。

    婺源多山,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之称。坐在大客车上沿着公路前行,透亮的车窗玻璃像一块块屏幕,时时闪现着崇山峻岭的景色。近处,横卧的山岭上,一片片草地,绿茵如毯,鲜花点点;一片片竹林,葳蕤蓊郁,清丽俊逸;一片片树木,逎劲挺拔,苍翠欲滴。远处,朦胧的天际下,嵯峨黛色的群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气象万千。那些兀然耸立的山峰,或如巨人,昂首挺立;或如骏马,扬头长啸;或如硕大的竹笋,茁壮在云霄……满目的山,以千姿百态的形象,纷呈着奇诡秀丽的风采和魅力。

    众山之中,最著名的,可数坐落于北部赣皖两省接壤之处的大嶂山,东西逶迤几十公里,山势陡峭,奇峰林立,峡谷幽深。高达一千六百余米的主峰擂鼓尖,似一把利剑,插在迷蒙飘渺的云雾间,若隐若现。清代诗人汪循有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若是登上峰顶,在兴高采烈,飘然欲仙之时,极目四眺,大大小小的山峰星罗棋布,在薄雾里像一座座绿色的小岛,静然耸立。依稀可辨的村庄,掩映在绿丛中,只有时隐时现的粉墙的片片白色,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显露着悠然的风情。远处的山峦,像是笼罩在轻纱里,影影绰绰,宛如几笔淡墨抹在了蓝色的天边,恰似一幅壮美的图画。

    走进山里,一条名为“卧龙谷”的峡谷,呈现在眼前。沿着盘旋而上的小路缓步而行,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滋润着躯体,欣怡愉悦的情愫在心间蔓延。微风轻拂之时,湿润清新的空气飘然而至,一丝丝带着泥土和树叶味的幽香扑鼻而来,凉爽舒坦,沁人心脾。耳边,鸟鸣宛啭,蝉声悠扬,水流哗哗,犹如正演奏着的一部优雅舒缓的交响曲,伴奏着天然浑成的自然背景。两侧崖壁上,树藤交缠,绿色一片。奇石嶙峋的谷底,清澈的水流穿行其间,顺山势而动。或平直流淌,湍湍而过;或迂回曲折,像一条条隐匿于岩石之间的小白龙,在缓缓蠕动;或飞流直下,形成层层叠叠的大大小小的瀑布。其中,有落差达二百四十余米,号称“华夏第一高瀑”的千丈瀑。它像一道凌空倾泻的银河,下泄的水流拍击着崖壁,迸散起一团团飘缈的雾霭,如棉如絮。水势激越,水声轰轰,似一波波浪涛涌上岸滩,似群马奔腾咆哮,颇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磅礴之象。

    大嶂山以其天然的风貌,展现看犹如世外桃源的场景。而被冠以为“岭”的,坐落于丘陵地带的篁岭,则以美丽的田园风光彰显于世。

    有人赋诗云篁岭:“梯田叠叠屋层层,奇峰悠悠岭苍苍。”也有人把篁岭的村庄,称为“挂在山崖上的村落”。站在低处往山上仰望,一间间房屋呈扇状有序排列,叠叠向上,在樟树和红枫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精美的广告画,展现着宁静幽然。若是到了夜晚,灯光从无数个窗口亮起,仿如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明亮璀璨,则别具一番风味。走进村落,如同在行进间与古朴沧桑迎面对话。漫步在铺着青石板的路上,叩响的足音,依然是明清的平仄余韵。“梯云人家”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深涵着风霜雨雪的故事,镌刻着岁月流逝的痕迹,使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篁岭承载着村庄的厚重,翻动着属于自己的四季叠进的日历。进入春天,山青了,水绿了。层层梯田上,油菜花灿然开放。瞬间,田地像是被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形成了一道辉煌壮阔的阶梯,一路通向蓝天白云。也像金黄色的海洋,梯次向上的灿烂波浪,复叠着一齐涌向黛绿的山峦。飘拂而来的薄雾,在空中缓缓浮动,宛如一群披着轻纱的女子,脚踮着绚丽的舞台,翩然曼舞。不时有成群的小鸟飞过,洒下一路宛啭,溶入诗情般的氛围。如火爆的歌曲流行,一片金黄,流行出一个季节的亮丽。

    篁岭以“晒秋”而闻名。一到秋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屋顶窗台都成了晾晒的场所。收获而来的稻谷、辣椒、大豆、箬叶等农作物,或被摊铺在空地上,或被放置在竹匾里,接受阳光的照燎。一片片,一抹抹红的、黄的、绿的色彩,到处散布,整个村落被装点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站在高处俯身眺望,呈梯次向下排列的屋顶上,晒匾摆放之处,如同盛开着丛丛花朵,鲜艳夺目;又似一幅幅水彩画,展示着丰收的景象。晒秋,晾晒着一个靓妆的季节,一种五彩缤纷的喜悦。

    “山是眉峰聚,水是横波眼。”婺源的山美,水也美。一条条河流像一根根玉带,蜿蜒在山谷之间,穿行于田野和村庄之中,一路唱着歌谣,映带着一片片绵绣;一个个湖泊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蓊郁苍翠之间,滟潋出一方方如幻似梦的境地。

    站在被誉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彩虹桥上,脚下的河,名为“星江河”。据说,河名源自一个神奇的传说。古代尧帝时,天降大雨,河水泛滥,婺源山民被洪水围困。危机之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骑着一条巨大的鳙鱼飞驰而来,把灾民一一拉上鱼背,快速脱离险境。后来,美丽的姑娘乘着鳙鱼上了天,成为“二十八星宿”中的“婺女星”,与牵牛星相互为邻。为了感恩和纪念,人们把这条河称作“星江河”。星江河,星星的河,一个能引发美好联想的名字。寂静的夜里,天空上的星星映聚在一条河里,随水波荡漾闪闪烁烁,莹莹璀璨,那是何等有诗意的场景啊!只是不知道,那颗婺女星能否现出美丽姑娘的原形,让人一睹她的芳容。

    滔滔的河水,源自海拔一千四百六十余米高的五龙山的西南麓。那里,如蛛网似散布的一条条小溪流,从山坡、峡谷咕咕流淌而下,汇聚成眼前的大河。顺着地势而流的河水,沿着曲折多变的河道,七转八湾,浩浩汤汤,一路奔腾向前。狭窄处,水流湍急,波涛拍岸,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哗啦哗啦的水声不绝于耳;宽阔处,水势平缓,微波荡漾,水光粼粼,水声潺潺,如若平静的湖面。

    古老的彩虹桥就坐落在这样宽阔的河面上。四个厚实的桥墩稳稳地屹立在流动的水中,托起长达一百四十米,宽三米,由十一座廊亭组成的桥体。远远看去,它像挂在星江河上的一道彩虹,在蓝天、阳光的映衬下,分外美妙耀眼。伫立桥上,静静环顾,五峰突起的笔架山披着一片绿色,山坡上房屋层叠,一片粉墙交融成的白色,犹如挂在山上的一张巨大的银幕。山脚下,一湾宽广的水域,微波碧荡,一张张竹筏穿梭飘移。有人在筏上高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曲,在即时应景中抒发对已经逝去岁月的缅怀之情。不远处是步磴桥,一块块石头间隔有序整齐地排列在水面上,长长的,远看像是一个个浮起的乌龟背。一些青年人在桥上排着队,在一步一跨间体验古代人过河的经历,享受一种生活的情趣。俏皮的戏谑声,咯咯的笑声不时传来,给古朴的氛围增添了一份活泼的气息。而岸边的水磨坊仿佛还沉浸在久远的过去,三个转动的水轮,吱吱咯咯,依然唱着古老的歌谣。一条河,一座桥,鲜亮了一方土地。

    河水一路挟两岸的叠翠山色和田野风光,奔流向前,在秋口的河段内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月亮湾。

    月亮湾之名缘于江中一座狭长的小岛,形如一轮弯月。无人居住的岛上,自生自长的草林茂盛葱茏,一朵朵野花在在绿丛中摇摇曳曳,仿如一颗颗小星星闪烁。也有小鸟在枝头跳跃的身影,鸣叫的天籁之音。一片绿色的幽静之地,宛如镶嵌在星江河上的一片翡翠。

    小岛形似月芽尖的顶头,恰到好处地把整条河流划成两片,一左一右,一宽一窄,成孤度的岸线对应着小岛的形状,河面似两把巨大的弯弯的镰刀,明晃晃地拱卫着一轮“眉月”。平静的河面上,时有三三两两的小渔船的出现。那些戴着箬笠,身披簑衣的渔民,或站在船头娴熟地撤网收网,起获一网网渔获;或放下一只只鱼鹰,捕捉起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最多出现的是接踵而来,漂流而去的竹筏。那些有序坐在黛褐色筏面竹椅上的人们,一律都穿着橘红色的救生衣,像一团团闪耀的火焰,映照着江面,又像一簇簇一串红的花,在碧绿间漂移,鲜艳灿烂。

    河与岛和融合,在阳光下成为一道自然秀丽的景致。若是到了夜晚,浩瀚的苍穹上,繁星闪闪烁烁,一轮弯弯月亮皎洁地高悬在空中,柔照着一个弯弯的如月亮似小岛,映照着河里那那个荡漾的弯弯的月亮,那是何等美妙的意境啊!淡淡月光,像一层薄纱柔和地笼罩着一片静谧。和风轻拂之时,树影绰绰摇曳出一片簌簌,仿如低徊着的一首乐曲。流泻的河水,在优雅的潺潺声里,银波起伏,一路铺叠着迷蒙恬美的梦境。河岸的村庄,在黑色里闪亮着点点灯光,犹如留在河里的渔火,在与满天的星星窍窍私语……那又是何等充满诗意的曼妙之景啊。

    一条迤逦的星江河滋养着一片清幽灵动,而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弯鸳鸯湖,则驻守着一片恬静柔美。

    鸳鸯湖,原名为大塘坞水库,因美好的环璄吸引了众多的鸳鸯鸟前来越冬,逐被改为现在这个美好而又富有诗意的名称。湖面随山势曲折变幻,宽阔而绵长,其形犹如两只并肩而立的超大鸳鸯,仿如一条昂首的巨龙。湖水清澈碧透,山风掠过之时,縠纹叠叠,波光熠熠,宛如撒下的无数碎银在颤浮中闪发着灿亮。四周的青山倒映在水里,像是铺在湖底的一片墨绿的草地,随波悠荡。有零散的云朵在空中飘过时,仿佛是几只白鸽在绿丛间闲然漫步。而那些捷速飞过的小鸟,像是拉出的五线谱,落下歌声和灵动。

    一片碧水环绕之中,有一座湖心岛。岛上的观鸳阁,是观赏鸳鸯鸟的极好去处。一到秋末初冬,几千对鸳鸯携儿带女,从遥远的北方翩然飞来,越冬栖息,给这一片超尘净土,增添了欢歌笑语和爱情的浪漫情调,浓化了诗情画意的氛围。每天,当晨曦初露,一群群鸳鸯鸟纷纷飞来,在湖中展演“鸳鸯戏水”的经典情态。一对对鸳鸯散落在湖面上,披着华丽鲜艳羽毛的鸳和通体灰褐色的鸯组合,如同一簇簇花团,在碧绿间颤动。它们在水上相依相偎,形影不离。或同震翅共飞翔,在湖上短暂盘旋;或同拨水共遨游,并肩闲然悠荡。时而,相互追遂游戏,激起片片涟漪;时而,静浮着发出低沉而婉美的叫声,好像情侣在窃窃私语;时而,又爬到岸边,扇扇翅膀抖落身上的水珠,用嘴梳理梳理自己的羽毛,潇洒自如,风姿独具。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感叹:“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在人们心目中,鸳鸯是爱情美好和永恒的象征,衍生着情感的梦想和憧憬。走在景区的路上,仿佛走在了“羡鸳鸯”的情节里。那一座“同心桥”,是靠两根铁链和一些木板跨越湖面的桥,走在上面颤颤巍巍,步履艰难,隐喻着同心相助,可以战胜一切险阻,到达美好的彼岸的涵义;那一把垂挂在木架上的巨大的“同心锁”和挂在两旁一根根铁链上的无数把小锁,锁的是爱情的美满和恒久;那一个月老祠,依然坚守在古老的神秘传说里,以一根“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无形红线,撩拨起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一片湖水,荡漾着青山绿荫,也荡漾着韵味独特的曼妙风情。

    山青青苍翠,水清清碧透。婺源山青水秀,那些坐落于山水之间的一个个古村落,更是亮人眼眸,撼人心弦。

    古村落大都处于山区地带,依山傍水。斜陡的山坡上,绿树掩映之下,一间间,一幢幢黛瓦粉墙,飞檐翘角的房屋错落矗立,连甍接栋,栉比鳞次,远看,犹如空朦山色中变幻出的海市蜃楼。那些高高耸起的马头墙,如一匹匹竖起黑色鬃毛的骏马,坚守着奔腾和生机勃勃的姿态;那一扇扇斑驳的门,镌刻着风风雨雨的岁月,蕴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总有一条河或一个湖,与村落相守相伴。汪汪碧波荡漾出三月的莺歌燕舞,花艳树绿,十月的天高云淡,金黄灿烂。清代诗人齐彦槐有一首题为《冲麓山居》的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用简洁朴素的笔调,描绘了古村落的情景,自然而真切,给人以形象化的感受。

    在众多的古村落中,江湾颇有名声。其原名为云湾,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的黄金地理位置之上,地处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一条开阔的梨园河由东而来,在镇南缓缓流淌,向西远去。山峦叠秀,清波碧水,山水相映,融合成了江湾优美独特的自然环璄。

    走近镇口,一棵高大的古樟树耸立在眼前,虬劲斑驳的躯干,茂密葱郁的枝叶,仿佛在以衍存的生命形象标示沧海之变的履历。一座九曲桥横卧在莲花池上,把无数曲曲折折的脚步引向前人的影事景界。中心广场旁,萧江宗祠肃然矗立,飞檐翼角,气势雄伟。它曾是江南最好的一所宗祠,承载了一个宗族的岁月荣光,也为小镇增添一份浓重的古韵遗芳。里面宽敞的享堂里,挂在墙上的列祖列宗,安详地接受着子孙后代的顶礼膜拜。香烛的燃烧里,飘荡着家训家规的良俗的缕缕馨香。肃默的寝堂里,一排排牌位,如同排列着一个个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活灵活现的人物。他们有的是驰骋疆场,掌控朝政的将相,有的是饱读四书五经,才高八斗的文人学士……一个个接踵而来,消逝而去的闪耀人生,谱写出了宗族历史的灿烂辉煌。广场右侧边,有一个古戏台,青砖筑底,雕梁横架,飞檐翘角,古雅质朴。台上正在进行的古装戏表演,引领观众穿越时空,在明清的情节里沉缅。转过戏台,一座标明小镇名称的牌坊矗立在街头。四柱三门三楼,由石材构组而成。上面雕刻着“麒麟嬉逐”、“鹿鹤同春”、“虎豹呈威”、“五狮戏珠”等传统图案,含有吉祥如意,福禄双全,辉煌腾达,五子登科等喻义。两侧分别有栩栩如生的“文臣武将”图和“八仙过海”图,寓意后代人可像文臣武将那样,入仕为官,也可像八仙那样,各显神通。

    穿过庄重的牌楼,踏着一块块青石板,沿路漫步而行。一条笔直宽阔的永思街呈现在眼前,东西走向,两排绿色的树木分列在街两侧,沿街的房子清一色徽式两层小楼,淡朴雅致,古韵充盈。行走其间,不免会有一种犹如身处明清环境氛围的恍惚,产生今夕不知是何年的茫然。转入弯曲幽深的小巷,古风旧味依然流行。被参差凹凸挤得有点逼仄局促的空间,被长年累月响起的足音声叩磨得光溜溜的石板路,长满苔藓的水圳,还在唱着哗哗哗的永恒的歌谣。一垛垛大小不一的粉墙连成一片,坚守着经久不变的本色,在阳光照耀下分外醒目。几个高大气派,精雕细琢的门楼下,垂挂着一盏盏红灯笼,迎着微风轻轻飘荡,散溢喜庆祥和的气息。三五成群的人们,边徜徉浏览,边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呈现着轻松闲适的状态。

    小巷幽深,老宅如林。一座座老宅匿藏于小巷的深处,记忆和赓衍着岁月留存的历史。推开一扇普通老宅的斑驳大门,一种纯然的古朴以不加粉饰的状态进入眼眸。不大的天井里,放置一个承接雨水的漆石红。廊檐下门框的两旁,相嵌着一排雕刻有吉祥凤雅图案的窗棂。门里的客厅,青砖铺就的地面上,放置着一张做工精致、颇具年代感的桌子,光溜溜的桌面上,摆放着一套古色古香的青花茶具。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素雅的山水画,展现了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毗邻的灶间里,一座灶台默然坐落于墙角边,方砖垒筑,瓷砖贴面。灶台上置有两口铁锅,一大一小。灶面里侧,放置着瓶瓶罐罐,油盐酱醋一应俱全。被烟熏成微黑的一侧墙上,挂着一顶斗笠,一件蓑衣墙脚边,一件件常用的镰刀、锄头之类的农具,被集中有秩地放置着……普通老宅的根依然深扎在农耕的传统,广袤的田野里。

    小巷里也有作为“江永纪念馆”的老宅——善余堂。江永是清代著名的学者,集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于一身,为皖派经学创始人。进入门楼,一阵清风徐徐而来,如轻纱拂过脸颊,顿然舒爽。庭院里,桂花树青青玉立,枝繁叶茂;紫竹婀娜多姿,轻轻摇曳。厅堂里,一块块匾额高挂,字体端庄典雅,浑厚遒劲。一副副楹联左右相列,措辞精当传神,意味隽永。墙上一幅幅画作、书作,桌上一本本书,静谧的空间里弥漫着古朴儒雅的风味。江永自取名为“弄丸斋”的书斋,里面,一张方桌,一把圈椅,陈设简陋朴拙。暗淡的光线下,恍惚之时,仿佛看见老先生就在眼前,正坐椅上捻须苦思,潜心“弄丸”,研究宇宙万物的一个圆圆的“丸”,探索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平朴的旧巷老宅里,深藏着悠久的智慧,通连着浩渺的世界。

    地处镇北的后龙山,是江湾人引以为豪的一座山。沿着游步道登上山顶,举目眺望,古镇全貌尽收眼底。山水形胜,风光旖旎。纵横的巷衢,星如棋布的深院老宅,渗透着文风炽盛的历史。一个硕大的“安”字清晰地平卧穿行于密集院宅之中,如一道灵验的护身符,护佑着黎民百姓的平安,千年古镇的祥和。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融合成了一个亮眼的江湾。

    江湾有“钟灵毓秀”之誉,而相距十几公里外的李坑,则有“小桥流水”的美名。

    李坑地处山中峡谷,四周群山环绕,林木叠翠。一条源自山中封闭盆地的小溪由东向西贯穿村落,溪名成了地名,溪水成就了一片土地的璀璨辉煌。不宽的溪涧里,清浅的水流潺潺波动,粼光闪烁。水下的荇草间,一些小鱼在游弋嬉戏,忽而慢慢悠悠地摇动尾巴,东张西望一番,忽而條地急速窜去,不见了踪影。小溪边上,几只白色的鸭子自在地浮在水面,或轻轻拨掌划水,或扇开翅膀,在水中扑楞扑楞一阵,激起点点水花,添几分动静。有竹筏驶来,晃晃悠悠,随波起伏,漂移一路人声,一路风景。岸边石块铺垫的溪埠上,几个年青的女子正在蹲着浣洗衣服,时有嘻嘻哈哈的笑声,哼唱的歌声响起,在小溪上播散欢乐的气息。澄澈的溪水缓缓流动,流动着清幽素雅和诗一般的情调。

    九曲十弯的小溪上,桥影绰绰,通连两岸。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续存时间不一的桥梁,烙印着浓浓的风土人情的气息和历史演化的印迹,点缀着一方风景。被称为婺源现存最古桥之一的中书桥,建于北宋末年,单孔砖拱,上盖有黛瓦翘角的狭长桥廊。静坐其间,享微风习习之轻抚,听溪水潺潺之天籁,仿佛在为旁边的廊联“不嫌慢步观山景,何妨小坐听溪声”,作着现场即时的诠释,舒心怡情。不远处的平安桥,是明代著名风水大师李景溪,为锁住村内地气而建。可能是,这座充满神奇色彩的拱形小桥,锁住了兴旺的地气,村中文风炽盛不衰,仕官富贾辈出,始终呈现着荣昌发达的运势。坐落于村中央的通济桥,是一座用青石板建造而成的单孔拱挢,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写满沧桑的桥上,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桥下,桥拱与水中倒影合成的一个完整的圆形,依然与两条交汇的小溪进行着“双龙喜珠”的表演。小溪上大多是无名的平直小木桥。由几根木头,一些木板构成的不宽的桥体,跨溪而过。沿着溪边的石板路行走,可以看到密集排列的小桥,几乎能让人怀疑,是否走进了小木桥的展示会现场。小桥上,时有游人光临,或漫步缓行,悠悠走过,或摆弄姿态,留下靓影,或短暂驻足,观景掠影……一幕幕情景,被溪水悉数收藏成清晰的倒影,荡荡漾漾。

    逶迤的小溪,缠绕着村落,倒映着恒古的风韵。依山而建,沿溪而立的房屋,梯次重叠,栉次相连,构组成一片古朴的天地。淡雅的粉墙,端庄的黛瓦,灵动的马头墙,凸现着徽派建筑韵致色彩。寻常巷陌通连挑檐雕砖的门楼,庭院深深。状元府,大夫第,李瑞材故居,李书麟故居……一座座宅居,一间间厅堂,遗存着久远的陈迹,珍藏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记忆。徜徉在古宅之间,一阵阵饭菜的馨香,不知从哪扇雕花的窗棂里飘来,萦萦袅袅。临街的店铺,高挑的屋檐下红灯笼串串垂挂,黑底黄字的店招下,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年代久远的古宅,依然续存着人间烟火的气息,在暗淡中闪发着不暗淡的光芒。

    青山绵延翠染绿,碧水潺湲流莹澈。自然恬静的婺源,山清水秀乡村美,如诗如画。走进婺源,举目浏览,彷如在品读无需雕琢的柔美的诗,品读不用修饰的锦绣的画,使人如痴如醉,赞叹不已。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