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魏敬尧:太白湖雨中遇奇
    魏敬尧:太白湖雨中遇奇
    • 作者:魏敬尧 更新时间:2025-06-30 07:19:0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616


    今日细雨作伴,我与挚友直抵太白湖深处。愈行愈远,距入湖的石佛闸已十公里之遥。亦愈远愈幽:雨帘筛落游人,蛙声一片,此起彼伏;黑白羽色的水鸟,踏沙巡岸,步履细碎,静雨中添加了一抹灵动。

    拐下主道,竟入太白湖西南角一处人迹罕至的梅园。芦苇随风轻荡,新荷初绽湖湾。又见一白色水鸟掠水而过,尾羽划开雨帘,惊散水鸭三五;岸石上铜影一闪,原是一林蛙遁入苇丛,鼓腹响过水湿的空气,与雨滴敲荷之声叠成天然和音。成片的梅树虽早已谢了春红,枝叶竟异常繁茂,浓翠欲滴,缀满青橄榄似的梅子,沉甸甸压弯枝头。此景虽非“采菊东篱下”之悠然,却另有一番“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丰饶意趣。令人称奇的是,友人说此乃红梅。意出尘外,我亦是头回见如此盛景。

    园中静卧一木制廊桥,名曰“映梅桥”。名起得妙——若逢花期,梅枝照水,桥影相映,该是何等风雅?此名正合其景,桥身融入梅花元素,两侧梅林倒映水中,如诗如画,故得此名。

    连接小岛处,有石桥,名“乐雁桥”。驻足其上,恍若置身庄周濠梁之境——既有鱼之乐,亦有鸟之乐。目光所及,湖水波澜不惊,桥身稳重庄严,如同远飞之雁临别盘旋湖面。此名此境,直指物我共情、天人同乐的本源。三日后晴日再访方得知,此名取意“乐见归雁”,呼应太白湖作为候鸟栖息地的生态功能,冬日确可见雁群栖息桥畔,名实相副。

    桥畔忽见一突兀残筑,十几米高,形如孤峰。冒雨登其曲折石阶,但见残石散落,荒草漫生。友叹道,此原是一座精工亭台,不知何故倾颓。再访后查证得知,此台原为梅园核心景观“沁香亭”之基座。据《济宁太白湖新区旅游发展规划》及《济宁市中区志·园林篇》所载,此亭名“沁香”,取自梅花“暗香浮动”之意,契合梅园主题,亦应亭周遍植老梅、气沁人之景。它本是园内制高点,传统六角攒尖样式,亭柱曾镌刻陆游等名家咏梅诗词,为赏梅点睛之处。

    立此原沁香亭所在残垣之顶,却成意外惊喜。湖面细雨霏霏,织出万千涟漪,远望烟波浩渺,水天浑融,竟似烟雨江南。此刻登临,恰似王维“行到水穷处”的意外收获,虽非水尽,却因雨障而路穷。然而“坐看云起时”的豁然,便在眼前这空濛水天间由然而生。迷向中抬首左望,隔水对岸,高树如黛,起伏如峦,一座瞭望塔隐现雨雾中,宛若亭阁点缀山水画屏,朦胧入诗,久久不忍离去。尘世喧嚣尽褪,唯余雨丝、湖烟、远树与心绪交织,人在残亭,心已随那烟波浩渺,与天地同游。

    回途,隔水望见“赶湖人”剪影。于细雨中,有人躬身低头于池塘水畔,搜寻着虾蟹田螺的踪迹。雨天,蚯蚓之类的小生灵好出爬行,是蟹子和龙虾觅食的良机,赶湖人自不放过。发现目标,入水之手如探汤迅疾,出水即投入囊中,稍有迟疑,或扑空,或遭蟹虾钳住。今遇一老者,在苇荷塘边沿俯身良久。我们下车执伞近观,见其网兜臌胀,技艺也更为精妙:手持用铁丝自制、长约一扎的探钩,看定洞穴,不慌不忙,动作精准轻巧,恍若经验丰富的采耳师。全然不以雨淋为苦,其专注之态,沉浸于与洞穴生灵的无声对语,那份从容不迫,竟有几分庄子笔下“出游从容”的鲦鱼之乐,非旁观者所能臆测。他耐心讲解秘诀:洞口大可入拳、边缘粗糙者,多为蟹虾府邸;小若核桃、口沿光滑圆润者,常是鳝鱼巢穴。泥土新鲜湿润、水体微浑者,方有生机可觅;干涸有蛛网者,内无活物。下钩需缓,轻搅慢提,顺势而上,方得圆满。

    这指尖的智慧,非止于卖油翁的纯熟、庖丁的游刃,更深藏一份顺乎自然节律、与湖泽生灵相生相息的默契,是谓“天人共适”的生存之道。问及收获,答曰,微雨中或雨刚过,能多达几十只,有时还会捉到过斤的鳝鱼,足够一顿美餐。

    济宁太白湖西南梅园,残台登高,晴日更显开阔。立于残垣之上,心有亭湮灭的遗憾,却也成就了俯瞰湖天烟雨的意外之喜。若逢早春二月,遥想当年亭中俯瞰梅海如云、暗香沁人的盛景,当是另一番醉人。园中“映梅”、“乐雁”、“沁香”之名,虽亭台有缺,其意境犹存,共同织就“观梅、听雁、闻香”的圆满想象。

    济宁太白湖苇荷塘畔,默许的共生,古老的技艺。巡湖保安对“赶湖人”的默然包容,留存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古老艺趣,默许了一种基于对湖泽深刻理解的生存智慧,亦是对大自然循环馈赠的尊重。老者指尖的游刃,那份洞悉穴居生灵习性、顺乎自然节律的精准与从容,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觅食技巧,成为一种足可称为“非遗文化”的、与天地共生息的古老技艺。它无声地诠释着何为“鱼跃鸢飞共忘机”的和谐。


    惊喜奇遇,试作《雨中太白湖寻幽》:


    雨锁湖深别有天,青梅压径洗心烟。

    残垣立久云生岫,雁过清波鱼戏渊。

    苇荡钩藏千穴秘,苔重舟系一野滩。

    沧浪笑指忘机处,钓得空濛满归船。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