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是周朝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国力逐渐衰微,蔡国国君就不断地同其他诸侯国联姻以求自保。到了齐桓公做了诸侯国的霸主之后,蔡穆侯把自己的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
迎娶蔡姬的时候,齐桓公已经五十多岁了。青春活泼的蔡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不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她,蔡姬慢慢地恃宠骄傲起来。
有一天,齐桓公和蔡姬两人划小船到湖上游玩。
齐桓公站在小船上,四面眺望,高兴地欣赏湖边的景色,小船突然激烈地摇荡起来。原来是性格活泼的蔡姬,两脚左右分开,分别踏在小船的两侧,交替用力使劲,故意晃动小船,想逗齐桓公开心。
齐桓公不会游泳,就连忙提醒她:“不要闹了,我不会游泳,掉到湖里去怎么办呢?”
蔡姬从小就懂得水性,正玩得兴起,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摇晃得更加起劲,还嬉笑着向齐桓公身上泼水,高兴地说:“没事的,您即使掉下去也淹不死。我从小就会游泳,一定下水去救你!”
齐桓公年纪大了,小船晃得他头晕,吓得蹲下身子,两手紧紧抓住船帮,脸色变得煞白。他见蔡姬仍然不管不顾地嬉闹,用力摇晃得更加厉害,生气地说:“你这个人简直太任性啦,不能侍奉君主!明天就送你回蔡国,你要好好地反省反省!”
蔡姬一听,只好悻悻地站好,不再晃动小船。
等到小船靠了岸,齐桓公一脸阴沉地独自上了岸,留下蔡姬一个人呆在船上。
蔡姬感到很委屈:“怎么这样啊!就是晃了几下小船,正玩得开心快乐,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呢?”
齐桓公说话算话,第二天就派宠臣竖貂送蔡姬回了蔡国。蔡姬觉得自己没犯什么大错却遭到了遣返,十分丢脸,一路哭泣着回到蔡国。
齐桓公送蔡姬回去反省,本来只是想惩罚一下她的任性,内心其实并没有断绝关系的意思。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蔡国国君蔡穆侯看到自己的妹妹被齐桓公派人遣送回来,非常恼怒,接着就把她再嫁给了楚国国君楚成王。
齐桓公听到消息,感到失了脸面,勃然大怒,立刻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和齐国一起组成八国联军讨伐蔡国。
为了在蔡地聚集各国车马扫清障碍,齐桓公派竖貂先领一支军队攻打蔡国。竖貂沿途所向披靡,长驱直入到达蔡国都城城下。
蔡穆公认得竖貂,知道他是势利小人,深夜派人出城送给他一车金帛。竖貂收了贿礼,就把齐桓公召集七国诸侯讨伐蔡国的军事机密消息透露给了蔡国。蔡穆侯连夜逃到了楚国,见到了楚成王。
竖貂轻而易举地攻下了蔡国都城。齐桓公于是继续挥师南下,直接到达楚国边境,安营扎寨,准备进攻楚国。不想,早有楚国的使者屈完在楚国边境等候着呢。
原来,这里面有一连串的背景故事。
齐桓公尊王攘夷,扶弱济困,受到中原各诸侯国的拥戴,使得楚国国君心生妒意,忿忿不平,就出兵攻打北面的郑国,意欲打开侵犯中原各国的通道。郑文公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想直接出兵救援郑国。
管仲向齐桓公献计说:“直接救援郑国,不如讨伐楚国。楚国与蔡国接壤,我们可以以讨伐蔡国的名义,在蔡国集聚各国兵力,就能岀其不意地攻打楚国。”
名义上是讨伐蔡国,实际上意在攻击楚国,这才是齐国组织八国联军攻打蔡国的真正目的。
而在此时,楚国早已做好了各项准备。楚成王听到蔡穆侯的报信以后,立即召集大臣商议,一方面整治兵车准备迎战,一方面撤回讨伐郑国的军队,并派使臣屈完到楚国边境等待联军。
早已在楚国边境等候的屈完进入齐军大营,施礼之后,对齐桓公说:“楚王听说齐国组织八国联军来到我国,特意让我前来问候。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两国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请问大军来到楚国边境,意欲何为啊?”
齐桓公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齐相管仲对屈完说:“当年周朝成王封赐齐国先君太公的时候,曾经颁布命令,齐国世代享有对诸侯国的征伐权,以此来辅佐周王室。据说,楚国很长时间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了,而且周昭王南巡到楚国汉水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这都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特来查问这两件事!”
屈完不卑不亢地问答:“没有及时向周天子进贡包茅,确实是我们楚国的不对,我国一定会及时进贡补上。但是,周昭王南巡汉水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们也不清楚当时的实际情况,请你们到汉水边去查问查问吧!”
看到屈完不卑不亢的神情,齐桓公就领他出去巡视八国联军的军威,企图把屈完震慑住。只见八国战车,各自列队,齐军为中军,只待中军一声鼓响,其他七军鼓声相应,如同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齐桓公喜不自胜,豪气地对屈完说:“我们八国诸侯联军,阵容威猛,势力强大。打仗,没有不胜利的;攻城,没有不攻破的。你们能抵挡得住吗?”
屈完毫不示弱,平静地说:“如果大王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来攻伐的话,那么楚国就把边境的方城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们的诸侯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
齐桓公等人无言以对!
管仲先前曾经多次劝告齐桓公:“楚国不是蔡国,面积广阔,实力强大,双方一旦发生战争,结果必定会两败俱伤。”他提议,既然楚国已经答应向周王室进贡包茅,双方就要各自退兵,友好和平地解决问题。
楚国本来也不想和齐国打仗,马上答应了齐国的要求。
齐桓公等八国诸侯与楚国在召陵举行会盟,订约“从今以后,世代通好。”楚国尊齐桓公为天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