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沈裕慎:巷城深处的朱自清故居
    沈裕慎:巷城深处的朱自清故居
    • 作者:沈裕慎 更新时间:2012-11-13 03:14:0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440

     

    扬州之行,看不完的奇山异水,品不尽的民俗风情,然而,最让我怦然心动感慨万千的却是巷城深处的朱自清故居。

    扬州的别称叫“巷城”,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我心目中所崇拜的一方圣地。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胜收,“桃红柳绿迎春黄,一湖清波映倩影”。这样的美景对我固然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最让我为之向往的还是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探寻名家人生的历练,以了却我多年之心愿。渐觅渐行,在左问右拐之中,踏进那条叫做安乐巷的小巷深处,终于找到了27号:朱自清故居。

    这是一座典型的扬州三合院,大门朝东,门墙斑驳,薄砖铺地,表苔结缝。进入门堂,便是一方面积不大的天井,廊檐下的砖缝墙角,爬满了层层青苔,似凝聚着往昔的沧桑。墙角处的小草已开出柔弱洁白的花,这花在墙角是不起眼的,但它能默默地表达出这样的信息: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天已经来了。上堂屋正中是一长条供案,下是八仙方桌及一对太师椅。正中的板壁上挂着一轴峰峦迭翠、烟雨迷濛的山水画,旁边是一幅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在简朴的氛围中,透出清雅的书卷气。

    有一位姓刘的汉子极为热情,当仁不让给我导游。他领我先往北向小院,对面并列两间客房,告诉我这是当年朱自清先生的居室。朱自清先生,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981122日出生于江苏海州府(今东海县),其父朱鸿钧于光绪27年(1901年)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朱自清随全家乔迁扬州。他在这“江淮名都”生活了13年,度过了青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毕业于扬州的江苏省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后又在扬州教书,帮他对扬州充满了一片桑梓之情和故土之爱。就在这间不大的上堂屋中的桌边,父亲教他背唐诗宋词,身为小吏的父亲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的背景,成为他儿时记忆的“薄薄的影子”。

    1916年,朱自清考入了北京大学,从此走出了这老屋旧巷。1919年,朱自清投入了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由此开始了新诗及散文创作,并加入新潮社,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员。后来,他又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及赴西欧游学等,但这故乡的老屋一直维系着他的情感与人生。先生说:“我是扬州人。”人说在哪儿度过童年,就算哪儿是故乡,这样看,就只有扬州可以算是我的故乡了,何况我的家又是“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呢?狭窄的居室内保存着先生用过的书柜、书桌和床铺。床上一套蓝印花布棉被,便是这位清贫教授用了多年的御寒之物。书桌上架搁毛笔两支,旁边一方石砚,砚盘盖上刻有旧时书香门第常见的至圣先师孔子像。睹物思贤,时距先生一家迁居扬州这座小院,正好110周年。我不由感慨万千,心戚戚然。

    转入二道门,院内上、下堂屋及两侧厢房,原是朱自清父母家人居住。六扇古色古香的雕花屏门,显得古朴庄重。正厅摆着清式木椅案儿,中堂墙上挂有康有为所撰对联。陈设布置,使得这个贫困没落的小官员家庭仍处处留存着传承书香。这小堂屋的东厢房,是父亲朱鸿钧和母亲周绮桐的卧室,而朱自清的次女朱逛先也由老人领养在此。房中墙上挂着两位老人的照片,慈眉善目地呵护着后人。而西厢房,则是朱自清的庶母潘氏带着朱自清幼小的次子朱闰生所住。

    屐痕处处,飘泊他乡的朱自清,一直把这隐藏在江南老城深处的安乐巷,当作他可以停泊的港湾。刘先生热心地告诉我,朱自清为长子,他有三个弟弟:朱物华、朱国华、朱玉华,后来都成为中国科教界了不起的人物,但朱家为人低调,从不张扬。我想,先生也许正是多年深居陋巷,故能富足不淫、贫贱不移。19486月,为抗议美国扶持日本,朱自清在对待“美援和美国面粉”上,拒绝在宣言上签名,他在日记上写道:“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该逃避个人的责任。”签名后一个月,朱自清就在贫病交迫中与世长逝,年仅49岁。医生在他的胃里只看到一点点土豆泥。

    朱自清先生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在弥留时还拉着家人的手断断续续说:“我已签了名,以后再不能去买配给面粉。”朱自清没有死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但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了中国人的尊严,体现了伟大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的骨气。他以独特的行为——朱自清式的爱国方式树立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毛泽东主席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国人学习他、歌颂他。高风亮节,堪称脊梁。

    安东巷口,便是扬州市有名的关东小学,江泽民儿时曾在这儿读过书。他对朱自清先生极为敬重,十分关心朱自清故居的保护。199811月,为了纪念朱自清先生诞生100周年,江泽民主席不仅为“朱自清故居”题名,还题诗一首,以赞颂他:

    晨鸣共北门,谈笑少年情。

    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

    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

    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

    出上堂屋后即是第二进,现已辟为纪念朱自清先生的图片展览厅,图文并茂、脉络清晰地介绍了这位“扬州人杰”的一生。在侧边的小屋,陈列着一尊汉白玉的朱自清雕像,一身布衣长衫,安然而坐,昂头凝思,背景是一片景色朦胧的荷塘月色。先生可能在构思妙文佳作,也可能在遐想家乡父老。

    流连于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想着他的文章,抚着他的旧物,我久久驻足凝视,神思不禁激荡起来,顿觉一种别样的情感涌上心头。他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任着凝练文字和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风格迥异和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散文佳作,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其思想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朱自清先生的书房是简约的,但他的文思、品格,却是昂然向上的,体现了中国一代文人的铮铮铁骨。那影,是不畏强势的高风亮节;那爱,是无怨无悔的绵绵执著……

    故人已逝,百世流芳,后人叹为观止。当我在朱自清先生的肖像前沉思时,心中浮现的是晶莹的泪滴,我为能汲取他的恩泽而有所收获深感庆幸。同时,对他除了在心中充满着敬佩之情外,更感激他在教会炎黄子孙做人的行为准则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方面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我有了却平生一愿的满足,也在心中留存了他那更为丰满伟岸的形象,自当长同天地,光昭日月。回去之后,我还要重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回味他那孜孜的教诲……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