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荥阳的窑洞
    荥阳的窑洞
    • 作者:李贻涛 更新时间:2010-01-12 03:01:15 来源:东方之光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419

      有人说,黄河弯了九道弯。真是九道弯吗?人是说不来的,说不来又不能不说,就用歌来唱着,说是黄河弯了九十九道弯。

      其实不然,黄河到底弯了多少弯,连黄河自己也说不清楚,因此,黄河就躺下身来,摆成一个大大的“几”字,让世人去猜,问世人,你说我到底弯了几多道弯儿?人们弄不清楚了,才说有九道弯儿,九十九道变儿,也有的人干脆说,有九曲十八弯儿。其实,人们是不知道才这么说,九、九十九,和十八都是慨数,意思只是说很多。很多,指的是多数,而很多到底是多少呢?并不能确指,因为没人知道。 

      从黄河上游,到黄河下游,我是去过了一些地方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清爽浑壮,不一样的身段体姿,不一样的嗓音歌喉,也不一样的心性和脾味。比如说吧,中游那一段,不大不小却完完整整地创造和拥抱了一个黄土高原,使中游有了一个独特的风景,这里的人文,才被称为黄土文化。

      黄土文化的母体是黄土。没有黄土就没有黄土原文化。文化的始创者是人,有了人,文化才有根基。而黄土地上,人的衣食住行四种生存状态中,住是主要的形态之一。而“住”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千百种形态中,很重要的一种是黄土窑洞。

      大黄河一路奔波很是辛苦,到了荥阳的一个叫鸿沟的地方才算解除了束缚,才得以舒缓下来,一舒缓,再往前,不经意间就悠进了下游。到了下游就再也看不到那般秀奇的黄土窑洞了。因为那里黄沙漫地,无论让谁去做,黄沙土层也掘不出供人们居住的窖洞。 

      因此,窑洞只钟情到荥阳的这地方。当然,密县那地方也有窑洞,如皇帝宫地坑院,不过那不是黄土窑洞的钟情,而是黄水黄沙不经意间的跑冒滴漏现象。因此,密县也只是零零星星地有那么一些窑洞,很少很少,一过密县,就很难见到窑洞了。黄沙和黄水再失误也不会失误到过密县去,大风黄水的搬造能力再大,也过不了那里。这真是天神的力量。除了黄土天神谁也不能做到。大自然在荥阳的南部就形成了抬升地段,一抬升,就进入了伏牛山辖区,山阻挡了黄沙黄水的侵入,那里有的是窖洞,却不是黄土窖洞。就是黄河千百次地决口夺路南下,就是有人着意在黄河进入下游的花园口处扒了一个大口子使黄水洇漫,也没能在那里形成黄土窑洞文化。

      因此,黄土窑洞文化只钟情到荥阳这个地方。一过荥阳,就是偶见窑洞,也不再是黄土窑洞文化。这是黄土地对荥阳的钟情,也是荥阳对黄河、黄土高原的钟情。这种钟情,就是缘份!这种缘份,过了荥阳,管城没有,中牟没有,就是大宋皇帝天子脚下的开封也没有。真是缘份!

      窑洞是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特有的文化现象。黄土不唯中国有,世界各大洲都有,其它大陆也有,但没有哪一个大陆能有像中国这样的一连块63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而且从地质地貌意义上以黄土命名,而且是堆集起的唯一的大高原。中国的黄土高原东到太行山东麓,西到日月山乌鞘岭,南到秦岭伏牛山北麓,北到长城。长城是黄土地的北部边沿。黄土高原横跨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有如一张弓,而弓背恰在荥阳广武山的尽头处。那里也有一座山,很小,是广武山的余尾,那山叫岳山,是毛泽东坐下歇息,谋划黄河事宜的地方。到此后,那山就不再向东走了,一点也不走了。风到这里已经软弱无力了。荥阳归于郑州管,这是人的谋划,历史上,郑州还常被荥阳管呢,这却是地理地貌的使然。荥阳归于黄土高原,像一条线划下来,一刀切下来,一入郑州,过鸿沟,就进入了黄河的下游,郑州就不归黄土高原,而归于黄河的下游。荥阳和郑州归入两个区域。黄河的下游没有窑洞文化。黄河的下游没有窖洞。就是有,也已不是黄土高原概念中的窖洞了。它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比如,传说中,还有牟山,如果传说归真,也应有牟山的窖洞,可传说归传说,谁能见证它的实存呢?因此,窖洞只钟情到荥阳,它使荥阳这一地域概念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谁说不是呢?

      钟情于窖洞风俗文化研究的郭冰庐教授,是洛川人,1936年生,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在中国社科研究中,他的一家人专注于窖洞风俗,在他的《窖洞风俗文化》一书中提及到过荥阳的窖洞,书中说的是织机洞。其实,郭教授对荥阳窖洞情况了解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如丁宅和北台的窖洞。丁宅在竹川村,是荥阳现存窖洞里颇有研究价值的窖洞,也是在中国窖洞文化史上入经入典的窖洞,它颇具特色。2008年4月24日,我陪郭冰庐先生夫妇二人到荥阳考察荥阳的窖洞文化,郭先生列出了七处要考察的去处,其中就有丁宅和北台窖洞。可能郭老先生有所不知,丁宅的主人就是荥阳县城老城人氏,即丁姓人家的人。他们与北台人只是索河一水之隔,只是在兵荒马乱之年,为躲乱避劫,荥阳县城的许多大户人家便在竹川等地买地,掘券了窖洞,藉些求得安急。丁家人真是聪明之至,竹川自古就是汴洛要塞处的要塞呢,况且这里再往里是山区,往外是丘陵,是平原,可进可退,防匪防患,还真是首选的好地方。

      有介于此,也引发了我对荥阳窖洞文化的兴趣,几年来我走过了荥阳的十多个乡镇办事处,留意察看过荥阳不少的窖洞,南山的,北岭的,平原的,盆地的,大都去看过了。刘河反坡村农家地坑式的、万山沟道里红砂石拱式的、环翠峪山区青石开凿式的、广武北部霸王城村黄土掘挖式的、贾峪稔泥白灰拱券式的、崔庙南沟靠山式的、豫龙镇楚寨村文革前穹窿式的、原乔楼公社院临河满拱排窗式的、赵沟粮库满拱小窗式的。在众多的窖洞中,有高山镇贫苦人家居住为主的寒窑,有王宗店织机洞旁石壁上开凿的北齐浮雕佛像石窋式窖洞,还有遍布全市各地的弧圈拱洞,有石板沟穿风道窖洞、用作厕所的双联孔窖洞,更有荥阳城北台村单元串联式窖洞;在其窖洞样式上,有土窑,也有石窑,有灰窑,也有砖窑,有单层,也有复式,有直筒套间式,也有串联迴环式;其用途有住人,有仓储,有圈畜,有藏物,也有蓄水的,也有渡槽过水的,也少有作厕所的。荥阳市车大沟、洞林寺、兴国寺、皇姑寨,东李沟、白玉岗等一千多个村寨,窖洞众多,大大小小,式样多变,仅现存就有上万条之多。

      织机洞、青台、关帝庙、娘娘寨、薛村等百余处中远古遗址,明证了荥阳的过去。处于荥阳的古人,人们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呢?荥阳的窖洞为我们提供了坚实证据。严格说。织机洞是天然溶洞,不算窖洞。它不是人类的创造,是天工开物所致。而其它的许许多多的人造窖洞足以说明荥阳人的文化风貌。

      “上古穴居而野处”,这是《易》中所述。“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这是《博物志》的描述。窖洞从原始穴居发展而来,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其荥阳处黄土高原东南部边沿,地质地貌、土质纹理,正好适应了建造窖洞。建造窖洞,宜于掘穴而居,既不破坏自然环境,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既经济,造价低,又实惠,冬暖夏凉,更使得农人劳作和出入方便。这是荥阳窖洞所呈显出的特有景观。

      既然窖洞是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的特有景观,黄土就是窖洞的载体而莫属了。荥阳的广武山为西北风的杰作,也是黄河的杰作。这里是西北风的歇脚处。这里原是干燥的草原盆地,西北部的荒漠剧风使岩石风化,碎裂,又反复地粉碎,磨搓,使大化小,巨石成细砂,再成粉尘。西北季风长途跋涉,裹着漫天的沙尘,到这里时,实在是太累了,便在此地停顿,粉尘纷纷下落,覆盖了草原,也填满了盆地,亿万年过去,盆地终于成了高原。荥阳处伏牛山的东北部边沿,又处黄土高原的边沿。是西北风搬迁来了黄沙,堆集出了黄土高原,黄河的切割造就了广武山。而广武山也束缚了黄河,更为人类临壁掘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黄土在荥阳,无论面积还是厚度,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

      荥阳的黄土层与黄河中上游其它地区一样,自下而上分布着早更新世的古黄土(红胶泥)、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老黄土,料姜石)、晚更新世的新黄土,因其处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也广布着现代黄土。老黄土土层厚,土质密实黏重,力学性能好,下有古黄土衬底儿,上有新黄土覆盖,既抗剪,又抗震,黄红色土层交织重叠,夹杂着钙质结核料姜石,料姜石分布致密,形成料姜棚。贴料姜棚下部是掘窖洞的绝好之处。料姜棚往往就处于沟道山避被水所切割处,这里落差大,多处半山腰、山脚下、河道边,是营造靠山式窖洞的绝好之处。而人们又正好可以在窑脑畔上打场,过路,种田,此不但不影响窖洞寿命,经过上部的振动,而且还可以增加窖洞的抗震能力。如张青岗窖洞,下为沟渠河道,上为麦场行路、庄稼田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调适。又如口子村、孤柏嘴、北刘沟村、枣树沟村、老陈庄村、寨峪村、汉王城、霸王城、桃花峪等沿黄河一带的窖洞,古黄土、料姜土、新黄土和现代黄土层次清晰,人们大量地利用料姜棚的棚架作用建窑,增加了窖洞的抗压程度和抗剪强度。大自然营构了如此的地貌,人类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让自然为人类自身服务。

      黄土的形成应当比人类更早。人类能在此形成,它应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发祥地。我们不难理解,仰韶文化遗址有五千余处,多分布于黄土高原,而荥阳则是仰韶文化分布最密集处,只是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发掘。窖洞与黄土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更与窖洞结下了不解之缘。窖洞为人类提供了遮风挡雨、御寒避暑的良好去处,使人类走出了野居,走出了巢居,走向了文明。怪不道人们永远地崇拜黄土地,原来女娲抟土作人不仅仅是抟了人,是黄土养育了人,大地为母,吐生了万物,有了黄土人类才得以生息,才得以繁衍,才得以流传。荥阳窖洞民居和黄土黄河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了人类与窖洞的不可分割性。

      窖洞使“住”进了文明,也节约了大量的土地,人类受益了千万年。而今人们过度地开发占用土地,浪费土地,住进高楼却远离了黄土地,远离了窖洞,也即远离了文明。远离文明的人,面临惩罚不会太远了。

                                                                                                                                   2010  01  08  云梦斋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