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欧阳杏蓬:老街
    欧阳杏蓬:老街
    • 作者:欧阳杏蓬 更新时间:2011-08-24 03:14:5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95

     

          每一个镇子,都有自己的一条街。从开花小学出来,往右,过一条三五丈长的泥巷,就可以看到一个高五寸宽约一尺的石门槛,里面就是柏家萍的老街。
      街两边是房子,很有韵味和最古老的房子,在它们身上,可以看出湘南人民生活在过去的一点风貌。两厢的房子都是木板结构,房子挤房子,连屋共墙。如果不是偶尔有小巷通向外边,这街的两头闸门一关,就是一个封闭的古镇了。街上的房子深十余丈,两头的构造几乎一样。这么长的纵深,方便街上人家在屋的两头卸了门板开店做买卖。走进一家看看,就明白。街上的人家,两头都是空的,主人住在屋子中间,一条窄窄的过道把两头联系了起来。遇到圩日,把货张罗到门边,拆了门板,摆上货,就是生意场。生意人不一定是屋的主人,也有可能是外乡的。他们按月租了这街上的房子,在赶圩的日子来卖货,其它的日子,这街,就空空荡荡的,见不到几回热闹。
      这街上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相互连通少,多暴躁,不太讲理。开花学校起围墙,一个学生动了围墙上的一块砖头,街上一个平头男子冲过来,抓了那学生狠狠的给了巴掌,打的那学生嘴角出血。而到了晚上,这学生又纠集了一帮同学,把这平头男子家的门、窗、狗洞都用石头砸了。还往屋子里扔了不少砖头。平头男子一家人在家里大喊大叫,就是不敢出来。第二天,平头男子收拾了房子,像没事一样到工地干活。而有的纠纷却是很残酷的,卖锅的郑家人跟柏姓人发生口角,打了起来,被人劝开后都不服输,各自回老家动员宗族亲人,前前后后打了半个月,见了就打,打得人心惶惶,后来还是政府出面调停,这事才平息。
      我认识这街的时候,也是个刚离开家的少年。以前都是父母来,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就在镇子边,没事的时候,几个山里的孩子就约在一起,到这街上走一走,以为能看到热闹,或其他什么不同,从这头走到那头,走了几个黄昏,这街也是静静的,亮出一盏盏的油灯,诉说着跟乡下一样的苦涩。宽阔的石板路上,越走越脏,走到老电影院,脏得不敢迈步走路。卖鱼的把水淌在石板路上,来往的人带来灰尘泥巴,不计其数的脚在这里进进出出,青石板都走没了形,一条街都成了泥街。电影院对面是米铺,白天来卖糠卖米的乡里人依了两边建筑,拄了扁担,雕塑般立在那里,看来来往往的各种人物。
      柏家坪的商场当年是这镇子里最豪华的建筑,地面上铺照人影的磁砖,宽敞明亮,不像供销社那样低矮,光线暗淡,地上只扫一层薄薄的洋灰。进这洋气的商场,不在门外面把鞋底擦干净,走一步留一个清晰的脚印,走得几步,自己都不敢走了。十里八里的村子人来这镇上,就是为来感受商场的魅力。好奇的老头,挨着玻璃柜台,逐个逐个看过去,出来自言自语:心满意足了,死了也心满意足了。乐得旁边的年轻人一阵哄笑,说:你这老头还没有看过花花世界呢。老头梗直了脖子,看也不看这写年轻人,背着手就走了。年轻人站在商场外面的台阶上,笑着,看路上的行人,寻找亮眼的风景。
      街上的女孩,圩日一般是见不着的,她们不是帮家里照看着铺头,就是自己在门前弄个货摊,卖一些从广州倒回来的日化用品,赚一些钱做花销。商场门前川流不息的人,多是四周村子里的农民,穿了水鞋,腰里还扎一根白汗帕,手里挽个竹篮,匆匆来,匆匆去。老街上人多,挤在两排房子之间,像发了春雨的河,哗哗啦啦的响着,把平日里寂静挤得没了踪影。看守铺面的女孩还是那么沉静,讲生意,讨价还价,有说有笑。来的人拿一把海带或一捆柴鱼,付了钱,边走边说:这女子嘴厉害,两分钱都让不下来。女子听了,还是笑,还招呼:下回再来,下回再来。
      俗话说:刀不利,砖上磨,人不利,街上学。街上的人见多识广,又田亩稀少,如果嘴不甜,心不利,拢不到客人,就断了财源。如果不熟人情世故,也赶走客人。所以,街上的人自小就学会了“说话”。不会说话做人的,往往是把铺头租给外地人,收点铺租,自己帮人家做点零工,过着紧张的生活。祁阳来的一伙人,租了三四个铺面卖五金,铁好锅好,一到开圩,就有乡里的人拿了旧锅破锅来,补贴一点钱,换回一个新的。散了圩之后,街上恢复安静,这里就响起一片砸锅砸铁的声音,砸碎了,用麻袋装了,拉回厂里回炉。
      当然,老街上也有好客的人,常常约了朋友,弄几个菜,喝上几杯。这类人一是生意人,赚了钱,不安分了。一类是做公家事的人,没有生意买卖扰动内心,于是到了黄昏时候,掌上灯来,在门前摆了酒桌,炒几个小菜,约几个朋友小酌。就这么一点风景,却充满了诱惑,使得乡里的一些姑娘,做梦都想嫁到街上来,享受这清闲福份。
      走过电影院,街变的有点窄了。东面是一个大水塘,把人家都往街这边赶了。房子还是那个“人”字样式,木板已经蒙一层灰了。老街上不少人搬出去了,几条黑狗困在屋檐下,看着过往的人,几只鸡在门槛下刨着,咕咕叫着,不管这街是安静还是热闹。
      走到粮站门前门槛,跨出来,是新的房子。街上的人有钱了,再也不做木板房,也不再留恋这街,迁到外面的坪子上,划了地皮,盖红砖瓦房,或者改洋楼,盖上三五层,就在门前挂一个大招牌:XX酒店。其实,有客人来是酒店,没客人来,就是房屋。回头,是街,长街,看不到头,看到的是木板、砖头和柱子,以及路上的蔗皮纸屑,和黑的泥迹,像一幅画,画出生活的一些安静和妩媚。吸引人的,是这老街的长和安静,街两边墙上或瓦上留下的生活痕迹,让这街保存了生命力。柏家坪的老街现在看起来,虽然浅浅,但在记忆里却深深,闭上眼就可看见,几座街上的黑瓦木房子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