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周广生:论人之气
    周广生:论人之气
    • 作者:周广生 更新时间:2011-06-30 02:19:4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231

     

      这里谈论人之气,主要是谈论有关人生方面之气。

      因为,人是世界上感情最丰富的高级动物,就像自然界的天气好坏让人变化莫测一样,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同样也是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生会产生并且需要有多种之气,最常见的比如生气、大气、小气、打气、静气、正气、底气、义气、傻气等。

      然而,人生应当怎样对待和养成有益有利之气,抛弃和抵制有害或不利之气呢?这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认真进行思考的。为了对你能有所启示和帮助,笔者就分别在九个不同方面予以阐述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论生气

      谈到人世间生气与不生气的问题,该不该生气的问题,如何对待生气的问题,我想到了西方社会的一句名言:“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会生气的人才是智者。”此话非常具有哲理性,耐人寻味。这里不妨列举几例生动的人和事例,给朋友以启迪。

      一位是美国著名的大将军艾森豪威尔。有一次,有人就他是否会生气的问题问他的儿子,他父亲是否曾怀恨任何人?谁能想到,他竟这样干脆利索地回答:“没有,我父亲从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

      另一位是美国总统林肯。从赫登的《林肯传》中人们了解到,林肯“从不依自己的好恶去判断人。他总是认为他的敌人也像任何人一样能干。”因此,他从不把敌人当仇人。所以,如果有人得罪他,或对他不逊,但却是最合适的人,林肯还是会请他担任该职位,就像对朋友一样毫不犹豫……我想他从未因为个人的反感,或是他的政敌而撤换一个人。

      还有一位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在《悲观论》中,把生命比喻为痛苦的旅程,然而在绝望和深渊中他仍说:“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心怀仇恨。”

      人之所以会生气,主要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来源于其胸怀的宽广与否,来源于其智慧的多寡上。很多生气之事是由外部造成的,也有自身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气自人生。只要与别人打交道,就会有生气的可能。一个人一生要想不生气,就不跟别人打交道,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使不跟别人打交道,自己也会生气的。要想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少生气,或不生气,就应当树立“相信我爱的人亦爱我”的思想。每个人都应当真心地去爱别人,而不能去恨别人。你越爱别人,别人也就越爱你,而不恨你;你越恨别人,别人也就越恨你。因此,要想使自己减少生气,学会不生气,就应当从爱别人做起。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仇恨的怒火,将燃烧自己。”

      一个人,不论身体好坏,职务大小,职业如何,也不论收入多少,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生气的事情。人遇到生气的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真的会为它而生气,并让气滞留在自己的身上,而不能够摆脱。关键还要学会,在生了气之后很快地不再生气,化解之气,让生气变成生机,让生气变成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要学会不生气,就应当学会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学会忘却仇恨的人和事,多想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就应当像林肯那样:“从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脑子所思考的就是工作和事业,就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就是积极乐观地生活,不去思考那些让人生气的人和事情,你还能会生气吗?

      只有多动脑筋才会少生气。人要学会不生气或少生气,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或知识非常地贫乏,就不可能做到心胸宽广、头脑聪明、思想解放、敏锐灵活,就不能很好地化解各种矛盾,放下思想包袱。所以,西方社会的人认为,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会生气的人是智者,其奥妙就在于此。

      二论大气

      说到大气,不少人有一种误解,好像只有地位高、官职大、财富多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和做到大气,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人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气,并不都是些“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和事,很多时候是表现在人格魅力与素质上的。

      大气,并不仅仅属于富有的人、位居高官的人或者拥有巨额财富的人。贫穷者、普通百姓、平常平凡的人,谁都可以在他身上体现出大气的素质来。一句话,大气不是固有的天生的,而是后天才有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看重和强调大气,或者说一个人非要有大气的理由是什么?简单回答:大气方能成大器。一个人一生要想成大器,必须要大气。做人要有大气,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必需要的。

      然而,具体到一个人的身上,大气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由于人的大气,有真假之分,有本质与现象之别,所以,表现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个人骄傲自满,不是大气;一个人目中无人,也不是大气;一个人狂妄自大,更不是大气。反过来,那些小肚鸡肠的人,做不到大气;那些心胸狭窄的人,也做不到大气;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更做不到大气。

      一个人的大气,不光是表现在为人做事要有大眼光、大肚量、大手笔、大气派上;在做那些平常的事、平凡的事、对待平常的人上,也能体现出大气来的,而且更需要大气。比如,虽然一个人不怎么富裕,但他可以贫而不贱,朴朴实实,勤勤恳恳,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大大方方,品行端正,自重自尊,这些表现就是大气。还有,虽然一个人官职不大,或平民百姓一个,但他可以做到豁达,不卑不亢,任劳任怨,遵纪守法,表现良好,作风正派,思想进步,极具魅力,心胸宽阔,亲近普通百姓,这些表现就是大气。还有,虽然一个人官职很大,地位很高,但他却能够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拒绝名利的诱惑,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亲民爱民,心里装着群众,以身作则,浩然正气,不歧视人,坚持公道,主持正义,这些表现就是大气。还有,虽然一个人年龄不大,经验不丰富,但他能够虚心好学,尊重别人,亲近别人,帮助别人,想着别人,礼让为先,天下为公,以大局为重,办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能够成就大事,这些表现就是大气。还有,虽然一个人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多大的本事和能耐,但他遇事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从不盲干,从不折腾,从不慌张,临危不惧,泰然处之,沉稳而有主见,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些表现就是大气。还有,尤其是当一个人遭遇别人的误解或暗算时,能够虚怀若谷,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他人难容之人,这些表现更是难得的大气。

      从以上这些人的大气之中可以说明,他们在别人的心里最具有感召力,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凝聚力,也最具有影响力。从他们的身上,能够显示出力量,显示出水平,显示出境界,显示出精神,显示出才华,怎不令人赞叹。

      所以,大气方能成大器。个人如此,企业亦如此,国家和民族更亦是如此。

      我以为,为人大气,不仅表明了一个人的才华、人品和尊严,而且是一种良好形象地象征。这是为人处世所必须的,是做人的根本条件和必备素质。

      一个人只有大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有无大气,是伪装不来的,也是秀不出来的,更不是靠伸手能要来的。大气,主要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来自于勤奋学习,来自于丰富的知识,来自于环境和阅历,来自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论小气

      小气是什么?谁又能够说得清楚?我以为,一言难尽。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属性,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思想认识。

      所以,说到小气,许多人会有这样一种误解:好像是小气都是只能发生在那些乞丐和贫穷的人的身上,只能发生在那些既无官职又无地位的普通百姓的身上,只能发生在那些没有高学历没有文化的人的身上,只能发生在那些没有在大城市生活经历过而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人的身上,只能发生在那些没有巨额财富的人的身上,而在那些富人、达官贵人、高学历文化的人的身上,在那些长期居住城市里的人的身上是没有小气之说的。其实,这种思想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更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时常表现得小气,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原则问题上,在事关他人生死关头面前,在遭遇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小气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没有官职、没有地位的普通百姓的人身上,不是那些没有高学历没有文化的人的身上,不是那些没在大城市中生活过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人的身上,不是那些没有多少财富贫穷的人的身上,而就是在那些看起来地位较高、官职较大、财富较多、文化较高的人的身上发生。所以,小气,并不是与那些富有的人、位居高官的人、拥有巨额财富的人、高学历文化的人无缘,并不是那些贫穷者、普通百姓、平常平凡的人的专利。一句话,小气也不是固有的和天生的,而是后天才有的。

      什么是小气?简单说就是在正义面前,在大事大非面前,在作为一个正常地人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比如应该主张正义的时候,应当坚持原则的时候,应当主动去做一个正常地人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而不去做,甚至消极躲避,竟然违背,这些都属于小气之列。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专门谈论和强调小气,或者说小气不是某些平常人的专利呢?为什么说小气不是固有的和天生的,而是后天才有的呢?诚实回答:小气,严重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器。一个人一生要想成就大器,必须坚决克服小气,摈弃小气,养成大气。做人小气的现象多了,必然涣散他人的志气,同时,也必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因为小气的人多了,大气的人必然就少,大气的人少了,社会的正气之风就必然下降,歪风邪气就必然盛行。

      比如说些小气的表现吧,以建国前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例。在抗日战争期间,是谁最容易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汉奸呢?是哪些人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死活于不顾呢?是哪些人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表现出令人耻笑和憎恨的小气呢?不是普通老百姓,不是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不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是那些没有钱财的人,恰恰相反,正是那些国民党中的当权者,正是那些文人墨客,正是那些家有钱财万贯的人,正是那些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有些人。为什么他们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面前,头不敢抬,腰不敢伸,卑躬屈膝,贪生怕死,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表现出一派小人之气呢?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广大人民解放军战士和抗日支前的农民英雄人物那样,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置个人的生死于不顾,前赴后继,英勇善战,誓死保卫中国,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坚决打败和驱逐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表现出令世人敬仰可歌可泣的英勇之大气呢?这说明,一个人小气不小气,不是其出身、环境和地位所决定的。

      再说在自然灾害面前吧,能够慷慨向灾区捐助的人,能够想灾区人民所想的人,能够主动到灾区当志愿者的人,能够在灾区不怕危险的人,不光是那些有钱的人,有高学历文化的人,更有许许多多生活普通而平凡的人,更有许许多多生活并不那么富裕的人,更有许许多多文化不高或没有文化的人。而且这些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在灾区人民面前,能够真诚地为灾区人民所想,能够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直到完成抗灾任务为止。还有,这些人哪怕自愿捐出的只有一百元钱,可是,与那些亿万富人相比,富人虽然捐出了一万、十万或百万元,贫穷的人能够捐出一百元钱的实际行动,并不显得有什么小气,同样表现出了国家主人公的崇高地素质和高大的形象。

      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否小气,不光是表现在地位上身份上,所拥有的财富上,极其文化学历上。还有,尤其在那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在那些原则问题上,有些人的小气最容易表现出来。一个人表现得如果小气多了,影响的不仅是自己,不仅是家庭,而且还有他人,还有社会;一个人团队如果表现得小气多了,影响的也不仅是自己,而且还有其他单位,还有社会和国家;一个国家如果表现得小气多了,也不仅是自己,而且还有其他国家,还有世界。小气,影响前途,影响士气,影响团结,影响和谐,影响风气,影响相互之间的正常关系,还要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影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所以,小气之风不可长。

      四论打气

      无论是组织歌咏比赛还是体育竞技活动,有没有拉拉队为其助威加油,情况是大不一样的。有拉拉队为比赛者助威加油,参赛者和观众才会情绪高涨,选手们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拉拉队的作用至关重要的。而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也需要学会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喝彩。打气,是能够激励人们斗志的一种有效地措施和积极地行为。

      学会给自己打气,首先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存在着普遍矛盾的世界上,我们办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优与劣、胜与负、大与小、多与少、强与弱等多方面的选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矛盾还会相互的转变。问题的关键是,在短期内,看谁能抓住主要的矛盾,或能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抓住了主要的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谁就抓住了获胜的决定权——也就是抓住了机遇。否则,就会失去机遇。而如果学会了给自己打气,学会了抓住主要的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首先增强自己的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有信心,才能干好工作;没有信心,无论如何是干不好工作的。而有没有信心,信心强不强,主要来自于自己或别人的经常不断地打气。

      学会给自己打气,有利于增强信心,保持斗志,向着胜利的目标追赶。常言道:“赢不赢,看品行。”这品行,从实质上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看一个人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取胜的决心,没有争创上游的信心,没有不获全胜决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很难相信他能够做好事、做成事,而不败坏事情。特别是在遇到困难险阻的时候,在遭遇天灾人祸等不测风云的情况下,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笨拙的体力和鲁莽的行为,而是敢打敢拼的勇气,勇于创新的精神,英勇顽强的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没有这些,要想战胜困难,要想躲避灾难,要想取得胜利,都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在危难关头和紧急时刻,或许勇气和精神,意志和态度,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意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学会给自己打气,不但自己可以增长才干,积累经验,而且还能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别人,教育别人,激励别人,共同构建和谐的工作和生存环境。我们这里说要学会给自己打气,实际上这“气”里面的内涵还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思想、信心、精神、气质、意志和态度,又有知识、智慧、本领、能耐和办法,是全方位的。这“气”,是一种正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状态。因此,这“气”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也不是靠别人捧出来的,是靠自己在实践经验中苦干和学习总结出来的。底气足不足,勇气高不高,精神好不好,状态佳不佳,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智慧和实力。有智慧的人,有实力的人,有本领的人,有作为和有成就感的人,才能为自己经常打气,打足气,打好气,常打气,不泄气,有名气。

      实践证明,气宜鼓不宜泄。气越打越足,常打气,才能会常有气。精神状态越好,劲头越足,工作才能越干越好,成效才能越来越大,进步才能越来越快。而且,善于为自己经常打气的人,正是那些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工作成就出色的人,思想境界崇高的人,品行端正的人,令人钦佩的人。自己的气足,人缘才能更好,对别人的影响才能更大。学会给自己打气,又能经常给自己打气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威信就高,感召力就强,功德就圆满。试想:如果自己都不主动为自己打气,还能指望谁来为自己打气呢?

      当然,这里说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打气,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和更需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还要一定学会为别人为大家经常打气。就是说,一个人不但要自己给自己以鼓励,还需要给他人以更多地鼓励。为别人打气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就一定会更好,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得也一定会快些。

      五论正气

      说到正气这个话题,不禁使人想起南宋抗金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样几句传世绝句来。文天祥这里所说的“天地有正气”,主要指的还是人世间一定要有正气,不可缺少正气。

      那么,人世之间为什么一定要有正气呢?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由此可见,正气犹如空气,不仅是善待自己生命的需要,也是他人之所需;不仅是生存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做成一切大事之所需;正气需要充满人间,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和弘扬正气,对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

      谈到正气,还有不能不讲与之相关的几个方面,即正义、正派、公道、公平、公开、公正等。因为,这些不仅是之所以能够形成正气的来源与根基,也是坚持和发扬正气的根本保证。否则,无论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或是一个军队,乃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讲正气就无从谈起。天地之间的正气,是靠一个个人,一个个团队,一个个军队,一个个民族和一个个国家维系的结果。譬如讲,人们不讲正义,能有正气可言吗?人们不讲正派,能有正气可言吗?人们不讲公道,能有正气可言吗?人们不讲公平,能有正气可言吗?人们不讲公开,能有正气可言吗?人们不讲公正,能有正气可言吗?统统没有。所以,无论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或是一个军队,乃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要讲正气,要形成正气,要发扬正气,就得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着手抓,一个方面也不能忽视和缺少。有人曾这样形容坚持和弘扬正气的重要性:“正气犹如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此话极有道理。而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气者,正风也”。以我们中华民族为例,中国之所以数千年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着灿若星汉令人景仰的民族之灵魂——正气。从发展主线上来看,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弘扬浩然正气的伟大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的人类文明史。

      所以,要讲正气,要形成正气,要发扬正气,还得向严重影响正气、时时侵蚀正气、干扰和破坏正气的歪风邪气作斗争。道理很简单,对歪风邪气不能进行积极地抵制和斗争,一旦让歪风邪气盛行,势必影响正气的形成,影响正气的传承和发扬,正气就没有市场,中华民族就有丢失强大灵魂的危险。假如没有了正气之灵魂,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维护和坚持与发扬正气,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涌现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浩然正气之精英,为世人所敬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美德。伟大圣人孔子倡导“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主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如像朱自清那种“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壮举;像方志敏的《清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等“五不稀罕”慷慨之词,更是惊天地泣鬼神、气贯长虹、豪情义胆的正气形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身处逆境,不为自己而苟活,始终坚守心中的道德原则,保持高尚的气节,以其正直、正义、刚正、坚毅的气节,维护和捍卫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谓光耀千古,为后人所传颂。

      透过正气,从个人而言,不仅使我们看到它是形成和发扬正气的正确思想的源泉,也是全面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有无价值的核心内容;同时,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之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之所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力量源泉之所在。

      让我们唱响伟大的正气之歌吧!

      六论静气

      什么叫静气?怎样才称得上静气,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如何做到和保持静气呢?这些很有弄清楚的必要。因为,静气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特别地难得,又特别地珍重。在人世间,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和保持静气的。

      先说什么叫静气。静气,主要是指:宁静淡泊,不追逐名利,不计较个人恩怨是非,与世无争,遇事能够做到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泰然自若,井然有序,不折腾,不蛮干,思想正直而真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气度非凡,历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静气,不光是指那种在炎炎的夏日里,学会如何纳凉避暑,享受快爽的惬意;静气,不光是指那种遇到外界有吵杂烦闷的噪音时,学会和选择到僻静的地方躲避及休闲;静气,不光是指那种厌倦了正常的人间烟火,脱离家人到寺院去寻幽的举动;静气,不光是指那种流露于外在的表现形象和神态,更多地是内心深处的思想涵养和境界。例如像唐代诗人王维在陕西终南山下建有竹里馆,并作诗咏之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赛似活神仙般的安逸生活,我们当今之人能够学习和效仿吗?做这样的人和过这样的生活,静气有余,精气不足;自我有余,为人不足;享受有余,奉献不足,寿命不短,价值不大。

      怎样才称得上真正有静气,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历览古今圣贤,能够真正称得上静气和非凡表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三国时期也是空前绝后的面对大敌压境勇敢唱空城计的诸葛亮也。有人问:“面对大敌压境,诸葛亮为什么敢唱空城计?”他之所以能够气定神闲、寡不敌众心不乱、弱势面前不失态、处变不惊、姿态从容,这与他的非凡智慧分不开的,这与他最了解司马懿善于疑惑和过度谨慎分不开的,这与他熟读孙子兵法做到了知己知彼分不开的。难怪后人从历史的角度评价他时谓之“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能够做到一生唯谨慎,在大事面前不糊涂,理所当然地是保持静气的杰出者,湛称世人的楷模。

      除了历史上伟大人物这种常人难以做到的静气之外,对于平常人来说,静气还有许多种表现。比如,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一个人能够内心安静,心气不浮躁,举止不失常,行事不轻率,对事态的发展具有清晰的认识,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与决策能力,这当然叫做有静气的表现。还有,古代医学家主张的“静则神藏”、“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的辨证思想,亦属于有静气的表现。因为,这种静气是养身之本。再有,当遭遇突然袭击之时,当面临天灾人祸之时,当受到他人不公正的攻击和打击诽谤之时,能够做到沉着而坦然,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就是一种泰山崩于前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从容风采和非凡地静气表现。

      如何才能做到和保持静气呢?显然,我们所提倡和要做到的静气,并不都是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那种静气。前贤圣人的那种静气和精神,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发扬,还有更多地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保持的静气,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的做好。因为,保持和发扬这样的静气,既是做好工作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养生与健康的需要。

      比如,在当今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如何才能保持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在众多地人都在争夺、追逐名利和金钱面前,如何静下心来干好自己的事业,不给他人和社会添麻烦,真正做到宁静以致远?在社会越来越多地经常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的情况下,以及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我们如何坦当处事,不焦躁,不恐慌,不失态,不泄气?这些不但需要的是镇定自若,而且还需要锐意进取才行,这些都特别地需要保持和发扬静气啊!此时有无静气,每个人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当今的时代,学会和培养自己经常有一种大智若愚的静气,尤为重要。

      写到此,不禁让我又想起了一句古话:每临大事有静气。

      七论底气

      说起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上的人,相互之间的差距真乃太大了。同样是人,有的人做人,劲头常鼓,底气十足,不信斜,不信鬼神,不信天命,而就坚信自己,一辈子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的人做人,始终鼓不起劲来,底气永远不足,信斜,信鬼神,信天命,而就不相信自己,一辈子把命运交在了别人的手中。结果呢,那些底气十足的人,不但自己能够成就事业,而且还能够帮助别人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无底气,底气足不足,劲头大不大,是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叫底气,或怎样做才称得上有底气呢?这里说的底气,也可以称之为精神状态,或做人的基础,或做人的能耐,或干事创业的劲头。比如,那些能够经常保持旺盛斗志的人,那些能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人,那些遇大事能够有主心骨不左右摇摆的人,那些能够力挽狂澜、把握大局、立场坚定的人,那些大智大勇、信心百倍、胸有成竹的人等。底气足,成效才能大,进步才能快,才能被大家所认可和称赞。

      事实证明,底气足才能成就大业。这里列举几例便知晓其中的道理。许多人都知道“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经典故事。为什么说它经典呢?不是说姜子牙一生如何会钓鱼,而是讲他为什么会如此做人做事,而且能够做成大事。这首先源于他做人做事的底气很足。多少诸侯请他出山辅佐,都被他拒绝了。直到妻离子散,家徒四壁。80多岁后他才遇见明主,得以辅佐武王伐纣,成为一代贤相。如果他早年出将入相或许荣华富贵无限风光,但那时商朝政治腐朽,社会动荡不安,短暂的“成功”或许会给他带来身败名裂的下场。姜子牙的最可贵之处,就是他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经略,而且这个信仰他坚持了一生。再者,有人认为,从曹操、孙权和刘备的性格和结局中可以印证,曹操大勇大才、孙权大谋大智、刘备大志大气,所以才注定了三国鼎立。不管他们三人谁是大勇大才也好,大谋大智也好,大志大气也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三个人都具有相当的底气。如果他们三人没有做人的底气,是形不成三国鼎立的格局的。

      再说说当代伟人毛泽东。可以说在当代及近代社会,毛泽东的底气是最足之人。他的底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之远大,抱负之远大,目光之远大,大无谓的革命精神之远大。譬如,在他刚踏上革命道路不久,就提出了拯救中国的伟大理想;当他在革命征程上如在井冈山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向大家发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号召,自己的志向坚定不移;当他在与国民党斗争处于危难的时刻,依然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坚信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始终相信,依靠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定能够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二是他胸怀无比之宽广,人格无比之伟大,知识无比之渊博,要求自己和家人无比之严格,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例如,据报载:1913年春,年满20岁的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充分利用这里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发奋学习,探求人生和救国的道路。在这里,毛泽东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常常邀约同学畅游湘江,进行社会民情调查,在报刊上撰文抨击时弊。由于毛泽东的言行愈来愈不能为当局所接受,当时的一师校长怕他给学校惹出大麻烦,便决定开除了毛泽东。这对年轻的毛泽东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出乎那位校长意料之外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中还特意专门抽出宝贵的时间上门拜访那位当年将他扫地出门的校长。老校长怎么也不会想到曾被他认为最不听话的学生会成为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更想不到的是这位毛泽东会不计前嫌主动上门拜访自己,这一切都让这位饱经人生沧桑的白发老人感动万分。毛泽东的胸怀所以之宽广、人格所以之伟大,主要来源于他做人的底气十足。因为,他心里装得是普天下全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

      不仅在中国有如此底气十足的伟大人物,在国外同样有。据报载,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一次,杰斐逊看到报纸上有一段辱骂他的话:杰斐逊“野心是他的罪恶,他也将因此受到惩罚。阴谋是他的爱好,但阴谋也将打乱他的计划和夺去他的权力。他为政腐化堕落,他的应受谴责的行为将使他名誉扫地和被人辱骂……”即便如此,杰斐逊也没有记恨在心,或是利用权力去打击报复,而是这样回答:“他们选中了我来担任这一荣誉的角色(总统),同时又以世上任何国家前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种凶恶方式来攻击我。我将保护他们造谣与诽谤的权利,而且我仍将珍视这一权利的继续维持……”然而,托马斯·杰斐逊并没有被人骂倒,他也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特权去整别人。这就需要有超越常人的做人的底气。两百多年过去了,托马斯·杰斐逊善待不同政见之人“挨骂”的故事,仍然让人钦佩。

      然而,人的底气从那里来呢?我想,简单说就是:要想底气足,就得多读书;要想底气足,就得多吃苦;要想底气足,就得多拜师傅;要想底气足,就得看全球。因为,不读书就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就难免愚昧;不吃苦就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就没有人生的阅历;多拜师傅就是注重向别人学习,不肯向别人学习,那里来做人的丰富经验和知识,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又何来处理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做人提倡看全球,就是希望能够胸怀宽广,目光远大,没有宽广的胸怀,没有远大的目光,又何来做人的底气?

      八论义气

      说到义气的话题,对此在现实生活中可是有不少人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误解,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最常见的,比如,一谈到义气,不少人自然就把它与江湖和哥们联系在一起,就是指江湖义气、哥们义气,要搞孤朋狗友、小集团那一套。显然,这是对义气的狭隘认识和理解。

      他们殊不知,义气是包括了很多地思想内涵的,讲义气,有义气,坚持义气,有很多重要而积极地意义,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讲义气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比如,有不少人一讲到义气,很自然的就把它与精神状态、与革命干劲、与伸张正义、与高度地责任感联系在了一起,象意气风发啊,斗志昂扬啊,勇于挺身而出啊,顾全大局啊,助人为乐啊,报打不平啊等赞美之词,都是对义气的肯定。

      由此说明,义气是具有双重性的意义,既有错误的和消极的一面,又有正确的和积极的一面。所以,讲义气,并不一定都是什么坏事,也并非完全都是好事。

      如何便于观察和区分某些人的义气是好是坏,是应该进行肯定,还是应该进行否定,是应该进行鼓励,还是应该进行批评,这里的关键,是看他讲的“大义气”还是讲的“小义气”。进一步讲,义气有大与小之分,有公与私之别,有高尚与低俗之差。

      所谓“大义气”,就是讲的能够主张正义,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或能够实事求是地为别人的正确行动给与鼓励和支持,或能够主动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这样的“大义气”行为都是必须进行肯定和赞美的。如果看到他人遇到了危害,或他人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眼看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视而不见,不管不问,或当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受到侵犯时不敢言语,装聋作哑,这就有悖于“大义气”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在他人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连一点义气之声都没有,连一些起码的应该表示抗议的行为都不敢,还算一个什么正直正派的人呢?不佩作一个国家的公民。比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很多人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支前运动,做到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在国家和民族遭遇危难之时,这些行动就是最崇高的“大义气”的体现,是可歌可泣的。这些人的“大义气”就是为公的,需要发扬光大的。

      所谓“小义气”,这不难理解,很多地人都清楚。那就是,做人没有骨气,做事情没有正确的主义,交朋友没有真诚的心意,他们总是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哥们弟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小团体里的少部分人,他们把私字当先,把我字当先,一切为我,一切为私,任何时候都不能吃一点亏。而且在这些人有损于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有损于集体的利益的时候,有损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时候,他们或者一言不发,或者进行袒护,或者暗中勾结支持,或者帮助销赃,或者与国家公开进行对抗。这些行动就是最令人耻笑和最让人憎恨的“小义气”的体现,也是很肮脏的。这些人的“小义气”就是为私的,需要进行教育和批评帮助的。

      在明白了“大义气”与“小义气”的不同思想和概念之后,我相信我们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愿意讲“大义气”而藐视“小义气”的。如果你想做一个讲“大义气”之人,那就首先树立为公的思想吧!

      九论傻气

      这里讲的所谓的傻气,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并非一概都是指傻气,也并非一概都是指精明,从有的人的傻气里面能够透视出真正的精明神来,为世人所需,有利于和谐社会,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令人敬仰;也能够从有的人的傻气里面折射出名副其实的傻冒来,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让人耻笑。也就是说,同样是傻气,反映在不同的人的身上,发生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看待傻气,怎样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傻气,是一门很深地人生哲学。

      比如,从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在我国被一些人看做最多的“傻气”或称“傻子”的就有雷锋、郭明义、杨善洲等人物。

      先说雷锋吧。他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每个月仅有几元钱的津贴费,但是,他自己却舍不得花,而是把它辛辛苦苦地积攒下来,捐献给了灾区人民,寄给了有困难的战友家庭。因此,对于雷锋的这些表现和举动,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特别地“傻气”,有的直接把他称为“傻子”。为此,他还在日记里写道:“有人说我是傻子,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傻子。”

      再说新时期的鞍钢工人郭明义吧。他15年累计献工1.5万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他还坚持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救助了无数个危难病人。他还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被誉为“当代活雷锋”。但也曾被一些人讥为“傻子”,有的叫他“郭大傻”。

      还有,说到傻气不能不说说杨善洲同志。他是最近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他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入党,先后担任过区、县主要领导。最难能可贵的,也是让一些人被看做“傻气”的是,这位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不留在昆明享清福,而主动申请回到自己的老家施甸县大亮山,组织起大亮山林场,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吃了很多地苦。1999年他曾经摔倒过一次,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院半年后,伤刚刚恢复,他就拄着拐棍继续干,一直干到2010年8月病重住进医院病逝。他和群众一道共干了22年,造林5.6万亩,除了有马尾松等经济林外,还有大量的果树,共价值3亿多元。对这样一大笔财产,他自己分文不取,全部交付给了国家。为此,党中央号召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从以上三位先进人物的“傻气”和表现行动上,让我们领悟到了,他们的“傻气”,分明都体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先人后己的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这样的“傻气”精神,人民所爱,国家所需,世人所敬。更重要的,在党和国家、人民的眼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志士仁人,是英雄俊杰!要发展和强大伟大的中国,我们需要无数个这样的“傻气”和“傻子”人物。

      有人说,小聪明爱打小算盘。那么我们讲,如果说雷锋、郭明义、杨善洲他们的举动是傻气的话,那他们的大傻气却爱算的是大账,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账。

      写到此,我们不能不说,或不能不做出这样的结论:那些嘲笑雷锋、郭明义、杨善洲等人物为“傻气”和“傻子”的人,才是人类社会上真正的傻子和傻气言行!

      至此,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说和所赞扬的傻气,是与我们常讲的豪气、浩气、帅气、大气、正气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所赞扬的傻气,傻而可敬,傻而可爱,傻而可赞。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