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冯德良:走进林台
    冯德良:走进林台
    • 作者:冯德良 更新时间:2023-11-09 09:42:43 来源:太阳雨文学公众号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710
    [导读]冯德良: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单县作家协会会员,退休教师,中学高级职称。诗歌、散文、寓言偶见于报刊杂志。

       

    早就听说了林台古镇很美。

    虽说从家到古镇的直线距离才9.5公里,开车最多也就是需要30分钟的时间,但一直琐事多多,这也就让我一直在听说中、听说中……直到今年的阳春三月,应曹庄乡党委政府领导、林台民俗文化村刘总之约,才跟随县作协秦主席、刘主席有幸畅游林台,而且接连两次!

    果然,林台名不虚传!甫一下车,不禁就被它那高大的城门惊呆了——青砖白灰砌成的城门上下端正,纹路清晰,显示着城门的古朴和神韵,城门楼上那朱红色的、苍劲有力的“林台”二字,告诉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这里就是林台,这里是曾经历过近三千年的沧桑变迁的、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间黄河决口的那场大水,无情地淹没了数以万计的生灵的,连同繁荣壮观一道淤沉于地下的、繁华的林台古镇!

    “我们打造民俗文化一条街,就是还原古林台,让古林台的部分风貌得以恢复,比如说那些店铺——中药铺、祥益布庄……让游客了解古代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了解林台古镇的繁华”刘总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

    古代城门的命名很有讲究,林台城门上笔法潇洒,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耕读门”三个大字,引起了我们一行人的兴趣,有人说可能取自于陶渊明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也有人说这或许取自于王冕的“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争论着……“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农耕养家糊口,用以立性命,读书修身养性,可以立高德。耕与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造就了世代流芳的文脉。

    城门两旁盘踞着两只狮子,这对石狮造型优美,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远看近瞧都栩栩如生,犹如两个守护城的哨兵,虽凶猛却不让人生厌胆怯。高大的城楼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厚重的木门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享受,我们轻轻叩开城门,走进城池,了解林台古时各种传说和渊源故事,感受它的魅力和神奇。

    这是一座曾矗立于历史长河上的古老城镇。据记载,林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既是兵家重地,也是繁华的城邑,林台码头,舟船云集,货栈林立,货堆如山,市井长巷,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店铺林立,市容整洁。周边计有大小庙宇几十座、......这景象岂能是“繁华、繁荣、兴盛、发达”等词语所能形容得了的!

    只可惜,那一年(公元1786年),连日暴雨,让黄河水暴涨,使大堤突然决口,洪水裹挟着泥沙倾泻而下,让林台周边方圆百里成为了一片汪洋。后来又不知发过几多次大水,让曾灯火万家的林台越陷越深,最后连同往日的繁华、安定和富足、以及许多文化遗产一同沉积于厚厚的黄沙之下……

    这,有在遗址范围内搜集到的各种汉唐以后的大量实物为证。

    洪水退去,一些躲避洪灾背井离乡的居民,开始陆续返乡,渐渐又有了袅袅炊烟,又有了村落,人们在此地耕种、收获,繁衍生息。在耕作中,在建房取土间或在挖河开沟时,总能挖出一些建筑用的厚重青砖,生活中使用的石磙和石臼、陶瓷、瓦罐等器皿器具,甚至于造型优美、重达千斤的大钟……为了不使这些散落民间的古物、老物件损毁流失,不让古镇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刘峰先生——这位民俗文化传承者、民间收藏家,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斥巨资在古镇原址上,建立了这座民俗文化村,将搜集来的近万件林台古物、老物件,分门别类在各个展室展出,这才让我们有幸感受到了单县古林台的“历史记忆”、了解了古林台的经济、社会、农耕、生活状态。

    当我们走进黄河文化展厅,看到数不尽的古物、老物件静静地躺在物架上、橱柜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展厅,这简直就是一本单县、林台的鲜活历史教科书!每一件展品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相关的民情,每一件标本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大家脚步轻轻、不敢大声讲话,甚至不敢深呼吸、唯恐惊动了沉睡于地下的这些物品的主人。通过那锈迹斑斑而又残缺的劳动工具、不规则的陶瓷碎片、牌坊构件、石磨、石臼、瓦缶、陶罐、锤布石、铜香炉等展品,游客们可以了解古代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只是当我站在那堆凌乱堆放的、长短不一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也许有人的)前,无意间瞥见那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对联一瞬间,不禁毛骨悚然,心底顿生一股寒意——我仿佛听到了那些动物在无情的洪水来临时,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而发出的阵阵哀鸣;眼前好像也浮现了它们在茫茫洪水中垂死挣扎的惨烈景象!水火无情,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又是何等的渺小!

    古时的林台,极盛之时,店铺林立,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聚散之地,人口众多,于是,剃头便成了头等大事。一些剃头匠纷纷租赁店铺营业。不过,剃头需要的是头上功夫,正因为此,名号最响的当属“老门板剃头铺”。

    “老门板剃头铺”店面不大,店内供奉着祖师爷的画像。关于祖师爷有几种说法,有人说祖师爷叫罗真,有人说是罗公,也有人说是八仙中的吕洞宾,还有人说是关羽,我想,有人认为武圣关羽是美发业的祖师爷,是不是觉得理发剃头用的刀子和他手中的那把青龙偃月刀有关?当然,这是业内人士的不同看法,咱们外行人大可不必参与争论,以防徒增烦恼。“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是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们。这一说法源于他们给人剃头时要用温热水把头发软化,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让剃头的人感到舒适舒坦,所以他们常常用一根两头微微翘起的桑木扁担,一头挑着用来加热和放置热水的炉具、茶壶,一头挑着理发工具和干草柴火,转场去下一个村落时,炉子常常会有余温甚至很热,而壶中还会有剩余的热水。“老门板剃头铺”里不同于走街串巷的师傅们的装备——置一盆架,架子上放一脸盆、剃刀,剪子外加一把枣木梳儿,上方横木上搭着毛巾,也拴着一条状用陈旧的生牛皮或者生土布做成的,既用来保养刀刃又用作象征剃头行业的“荡刀布”(杠刀布),铺内的火炉在墙角里燃烧着,寒冷冬天里,客人们进得门来,就感受到温暖,躺在那把不知传承了几代人的躺椅上,惬意地让师傅“手中施巧计,头上逞奇能”。那师傅自幼聪慧,又拜名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一手好手艺,据说林台方圆十几里都有他忠实的粉丝和回头客。当然,他学艺的时候绝没有那段子里笑破人肚皮的事儿——过去,有一人学剃头,师傅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刀法刀功,要求他既要剃去那层白霜,又不要刮破里面的皮。这伙计心灵手巧,进步很快,只不过他有一个痼癖动作,每次练习完毕,会重重地把剃头刀儿甩在冬瓜上。让他试工,师傅和顾客都对他的手艺十分满意,只可惜,临了,他把剃头刀用力一甩.....

    “老门板剃头铺”里的师傅技术纯熟,给人剃头时给人一种艺术享受,一把刀上下翻飞,稍感钝些,在那“荡刀布”(杠刀布)上噌噌几下,继续。在给人剃头刮脸之后,还会用剃刀尖把你耳朵眼旋转着拾掇一下,舒坦极了,当然,还会轻轻地刮一下眼皮,总之,该做的功课一定给人做完,真是“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

    随着师傅名气渐大,剃头铺理所当然地要有一个名号,望着用作门面板的破木板,灵机一动,避开了“破、旧”字眼,巧用一个“老”字,于是,一个高大上的店铺名称应运而生——“老门板剃头铺”。展厅内现存有椅子、铜盆、镜子、茶桌等老物件、古人挑着剃头挑子的照片,还有盛放高级洗头膏“碱面”的小小陶罐。

    出了剃头铺,移步换景,我们走进了“许记打绳老店”。

    拴牛牵狗,拉车捆物,纳鞋底,晒衣服乃至用于体育锻炼(跳绳),从古至今,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绳无处不在。据说文字诞生前就有了绳子,“结绳记事”“结绳计数”等词语便是佐证。神话中月老的那根“红绳”又不知捆绑住了多少夫妻,虽然你争我吵一辈子,却仍然像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跑不了我,也飞不了你。很久很久以前,林台有一户精明徐姓人家瞅准了商机,大量收购当地种植的已经沤制好的红麻、黄麻、线麻、苘麻和外地适宜打绳的其他物品,大量生产麻绳、毛绳、棕绳、棉绳、皮绳、粗绳、细绳.......利用林台码头,运往各地,织成了一个庞大的营销网,一时间赚得盆满钵盈,于是便有了“徐记打绳老店”。

    打绳是一个传承很久的手工工艺,伙计们先要将麻捶软,劈成一绺绺细细的麻线,然后用展厅里面各地叫法不同、作用大同小异的工具捻成经线,三五个人再根据用途或三股或五股合成粗细不一、长短不同的绳子。只不过合绳时参与人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拧成一股绳!

    岁月的流逝,带走了许许多多的物和事,这是自然规律。而今眼目下的农村,很少有人手工打绳了,现在都是工厂批量生产绳子,需要用绳,去超市、商店,里面品种多多,任你随便挑选。很多年轻人从未见过打绳这种工艺,就是奔七的、曾经打过绳的我也都忍不住好奇,在展厅里东瞅瞅,西望望。

    我们这里喜欢把一些动作称作“打”,比如打面、打场、打牌、打针、打雷。打球,打枪……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为什么,反正大家把拧绳叫作“打绳”。

    如同置身画中,我们如痴如醉,一路走,一路看,流连忘返。林台,这座魅力古镇在我们大脑皮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林台,我会再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