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史红霞:解读陶渊明(二篇)
    史红霞:解读陶渊明(二篇)
    • 作者:史红霞 更新时间:2023-08-29 07:48:5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569


           面带从容的微笑,荷着锄头,在明月渐渐升起的时候,悠然而归五柳树下的简陋草庐。这,就是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形象。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陶茂、父陶逸都曾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乃东晋名士。但因祖、父均非承袭陶侃爵位的嫡嗣,陶渊明幼时家道即已中落;虽饱读诗书,颇具为官之才,然“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不得施展;成年以后,仅仅做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下层官员;最后挂印辞官,结束了那令人诅咒的短短的仕途生涯,回到家乡,过着诸葛亮式的“躬耕陇亩”的生活。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一个从小就不迁就世俗,天生就酷爱山川、自然的人,将尔虞我诈的官场称为“尘网”,将踏上仕宦生涯称一“误”字,其悔甚矣。而回乡的陶渊明心中洋溢的是“复得返自然”的一片欣悦。

           在官场中,陶渊明是一只留恋自由山林的笼中鸟,是一尾思念昔日宁静水潭的池中鱼;一旦回到匡庐山脚下的小村,他便如童心在怀的赤子,见大地也可爱,观鸟兽也亲切。葱郁郁的榆树、柳树遮蔽着房屋后椽,成行成排的桃树、李树生机勃勃地排列在堂屋门前;夕阳西下,黄昏中远处的小山村依稀可见,近处的农舍上正升起袅袅的炊烟;守屋之犬在深深析小巷中汪汪轻吠,归窝之鸡在桑树枝下喔喔啼唤……在官场中不善于走钢丝的陶渊明,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得了耕种之乐,寻得了垂钓之闲,找得了灌园之趣。有时,他也提上一壶酒,坐在向阳的坡上,沐浴着融融的秋日,在金凤吹拂中开怀畅饮,直到微醉;不经意中抬眼远眺,只见悠悠的南山时隐时现。他把盏自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寄情山水之乐,陶渊明如今才真切而深深地领略。晚,在油灯微弱的光亮之下他写下自己那份独特的感受,一首首淡雅清新、直率朴实、不假雕饰而又生趣盎然的诗篇便泻出于他笔端;一不小心,他便登上了五言古诗的高峰。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赞陶诗“五言古以陶靖节为极诣”,鲁迅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与李白一样,都是头等人物。

           不过,重新解读陶渊明留下的124首诗歌和11篇文、赋,我们还可以看到,陶渊明不仅仅是潇洒旷达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他虽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辛苦,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还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礼次”的酒趣;但更多的是“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的穷愁,“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悲苦,还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凄凉;就连喝一口酒的嗜好有时也不能满足,不得不让好心的农夫接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杯。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甚至于儒道斯文也不复存在了:“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一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一个才情并茂的大诗人,竟至于不得不乞食于野,这不能不说是封建文人最大的悲哀!

           但是,无论环境如何险恶,陶渊明都始终“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从他的一些诗篇中可直接、间接地看到这一点。如:“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等。陶渊明生当晋、宋易代之际,黑暗的政治,犹如宏罗密网,使正直之士遭到压抑、摧残,而当时的社会门阀等级森严,官场“交通请托,贿赂公行”(《资治通鉴》卷107),趋炎附势、尔虞我诈者众。不少人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人格丧失殆尽。葛洪《抱朴子·疾谬》概括为:“或假财色以交权豪,或因时运以佻荣位,或以婚姻而连贵戚,或弄毁誉以合威柄。”陶渊明与此格格不入。特别是刘宋篡晋以后,大肆屠戮晋朝皇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晋开国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只得抱定“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借写古人以咏志,对刘宋王朝持不合作态度,宁肯辞官归隐乡间,也决不肯向腐朽的社会与世风低头。鲁迅先生曾经指出,陶诗不仅仅是些浑身静穆的诗作,还有一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这些诗作,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激烈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因此,他用他满含深情的笔墨,塑了男耕妇织、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他与田夫野老、蚕妇村氓聚在一起,闲谈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苦与乐;他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以这种自牀的方式使自己暂时忘却人生的苦痛;他也在宋江洲刺史檀道济亲自看望、赠以粱肉时挥而拒之,表现出一介书生的铮铮铁骨……

            陶渊明生前抑郁以终,身后却极受后代诗人们的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皆以陶诗中汲取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养料;陶渊明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鲠之气,对后世正直的读书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读朋友


           朋友一词运用得非常广泛,人们动则就称一个相识或相知的人为自己的朋友。因为朋友是一个褒义词,而且其含义要比称同事、同学亲近得多,所以谁都愿意听到这个称呼,因而使“朋友”的使用率非常高,中央电视总台还曾有一档《朋友》栏目。

           虽然人们把关系较好的人都称作朋友,但“朋友”的内在涵义是不同的。如一般朋友,男女朋友(对象)、异性朋友,知心朋友、亲密朋友等。人们常说:“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其实说的就是不同意义上的朋友,它的亲密程度是不同的。

           朋友是什么呢?人们约定俗称的含义是:在你最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在你最需要倾诉的时候,他会成为你的“精神垃圾桶”,当你需要安慰的时候,他是你的精神慰藉者。然而并不是所有层次的朋友都能达到如此境界。我认为只有知心朋友或亲密朋友那一种,才能做到。

           不同层次的朋友,他所作出的表现是不同的,如果不认清这一点,就会把一般的朋友当成知心朋友来对待,就会对朋友感到失望,就会认为朋友不够“朋友”,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其实,错不在“朋友”,而是我们自己的定位错误:把一般朋友当成了知心朋友的结果。然而,所说的真正朋友,其实是指知心朋友这个层次的朋友,而知心朋友不是交出来的,而是心灵感应,思想共鸣的产物。当你说出“一”时,他就能理解到你心中的“二”。所以,这之间的沟通非常自如、轻松、令人愉悦,总是有话说不完之感。

           人的一生中,知心朋友和亲密朋友是非常少的,知心朋友是侧重在精神层面的,亲密朋友侧重在物质层面。亲密朋友是需要走动、来往、相互给予来维持的,而知心朋友是靠沟通和思想的共鸣来延续的,这种朋友关系常常不需要经常来往,他们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变,有什么话仍可直说,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办。

           有时人们常常把老同事、老邻居、老相识视为朋友,这里边有可能会有成为知心朋友或亲密朋友的人,但更多的人只能是熟知而已,根本就达不到朋友的层次。

           所以说需要经常密切关系或需要经常走动的朋友,不能称为知心朋友,只不过是好同事、好同学而已,只有不需要经常去密切关系,而距离不会改变的人,才是知心朋友,才是人们共识的真正的朋友。当我们能够认清楚,不同的朋友对你不同地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思想上就不会出现朋友“不够朋友”的烦恼了,就会以一个平和的心态与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了。                        


           史红霞,生于1988年,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陕西作协会员,2008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文汇报》《羊城晚报》《陕西日报》《诗刊》《人民文学》《草堂》《知音》《延河》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多篇。现为《丝路情》期刊主编。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