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余同友:在云梯关找淮河
    余同友:在云梯关找淮河
    • 作者:余同友 更新时间:2024-09-03 09:08:5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171


    准确地说,应该是寻找古淮河的遗迹,因为淮河在这里已经是个过去式了。

    公元1194年之前,古淮河是在云梯关入黄海的,那时,淮河还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作为淮河入海口门,云梯关曾是帝国万里海疆的重要关口,在这里寄托着王朝连接海外的盛世梦想。据传,大禹当年为疏导洪水,扛着耜带着部落民众一路走来,逢山开山,逢丘挖河,抵达云梯关(时称“套子口”),忽见浩瀚海洋,便大喜,他终于为洪水找到出路了。但1194年之后,黄河夺淮,淮河就失去了独流入海的水道,霸道的黄河占据了淮河水道近700年,1855年它又顽劣地掉头北去,离开这里从山东入渤海了。700年间,黄河的泥沙于此一年年堆积,地理上便呈现出一套一套的梯级上升,沧海翻成桑田。

    尽管之前做了些功课,大体知道了这一段历史,但我还是无法想象一条河是怎么样被挤压消失的。查地图知道,云梯关现在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那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个“云梯关村”的地名。从盐城市区出发时,天色如墨,暴雨如注,但到了云梯关,竟然乌云散去,晴空毕现。

    第一个看到的自然是禹王庙,建的是颇为气派的。这样的好天气,大概是上天特意恩赐我们,让我们能登上望海楼,更好地看清山川风貌。但是登上七层塔楼,朝向黄海方向,却依然不见一丝大海的踪迹,黄海还远在六十里外,也就是说,几百年间,黄河这位搬运工为这个地方搬来了六十里宽度的大陆,这是一个地方的幸运还是不幸呢?视野里只有大片的原野,涌动着连绵的植物的绿色。

    下了楼,走约一公里,便是废黄河,其实当地人一直称之为“古淮河”。河不宽,河水浑黄,但奔腾有力,站在桥上,我知道,这里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最东端。因为这个地理的概念,我在桥上呆立了好久,仿佛瞬间便获得了一种深切的历史感。桥上不时有农人开着电动三轮车,突突突地驶过,有的载着放学的孩童,有的装了几袋鸡饲料,还有新收下的玉米棒子,不愧为古云梯关的子民,他们面容古朴平静皆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河岸两边是大片杨树林,走进林子里,忽然听见涛声澎湃,訇然有声,疑心浪花要溅在身上,细细一听,才发现声音来自于头顶的杨树叶,这是北方常见的响叶杨,它们在风中汹涌呼喊着。原来,古淮河并没有离开,它的魂魄还留在了这里,在两岸的黄土中,在风中,在树中。

    我在杨树下倾听着这浪涌之声,看见一只幼蝉正从土中爬出来,它攀上了杨树干,它一边爬,一边迅速地成熟,等它爬上树顶梢时,感受到远方的海风时,它立即就可以飞翔和歌唱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