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刘湘如:逝去的寒烟
    刘湘如:逝去的寒烟
    • 作者:刘湘如 更新时间:2024-08-23 10:28:1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339


    这是一块神秘的地域。

    在中国广阔的大地版图上,你也许无法找到它存在的标志,但是我知道它是历史学家从来也没有忘却的地方。

    一个傍晚,秋雨潇潇,我来到这座小城。街衢连着黄土公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河,山叫濮公山,烟障雾蒙,忽隐忽现;河是古淮河浮动的支流,风声和流水合伴,隐现出一种声音,像一个幽灵的嗟叹,又像从土地深处发出的呻吟。这里就是历史传说中的古息国。它的名字早已经在历史的风烟中湮灭。而今它平静地睡去了,如一名匿居荒村的孤翁。可是我没忘记它,凝听它的呼吸,急急循声而去。

    小城便是古息国邑地。淮河上升腾的雾霭,弥散的烟景,便是历史传说中的一个奇景——古息寒烟。据说当年息国被楚国灭亡后,淮河上每到傍晚或是早晨,就会升起雾霭烟气。因为息国君主广施仁政,对老百姓免征赋税,慈爱有加,受到百姓们的拥戴。当淮河上升起寒烟之时,百姓就称这是息国国王亡魂犹在,说这是那个传奇的息夫人感叹的气息。百姓代代相传,就称其为“古息寒烟”。

    那天虽然天公不作美,雨丝不断,但在淮河北岸的青龙寺,我目睹了一座破败的城墙,那是古息国都城的遗址。同行中有位历史学者,向我讲述了周文王第十四子封邑的往景,史载息国产生于商代晚期,历史并不长,于公元前680年就被楚国灭掉了。倒是息夫人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千百年来感人至深,有关她的故事曾经打动过无数后来人。古籍记载:她被楚文王抢去后,拒绝从嫁,不语不食,眼泪成河,楚王用尽了各种办法,后来虽然勉强饮食活了下来,依然成天不说话,为楚王生下了两个小孩,然而怀念故国之情,竟使她“三年不语”。

    此时此情,面对容颜沧桑的豫南河山,我忽然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了。“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这诗便是杜牧咏叹息夫人的,至今还镌刻在汉阳城外桃花夫人庙的墙壁上。因为息夫人形象俊美,面若桃花,时人称她为桃花夫人。可惜桃花夫人庙今已破败。

    斗转星移,当年这片息国的土地,如今只剩几缕渺渺的“寒烟”。今日的市井虽旧,毕竟与昔日的国都面目全非。街道上,有店铺相邻,多是临街迎面,且店门多用旧式木板,墙面露出黯淡的青砖,间有古式带褶凹的小瓦,在屋脊上铺出呈龙现凤的图形,这般风貌又很有点像南方的古城。据说这是因为当年周文王第十四子曾经周游南方一带,对于江南的民俗和建筑情有独钟,回到都城就下令把邑地仿照江南风格建筑,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里街面不宽,主街只有一条,站在街心,两头望望,似乎就能一览全城的轮廓,向哪儿去寻觅饭店呢?因为没挂招牌,只得顺街蹓走,挨门去找。走在最前面的C君忽然高兴地喊了起来:“有饭店了!”于是一起拥上前去,只见敞开的门面,满墙油渍渍的,临街心的锅台上正冒着烹煮的热气,这就是饭店的“招牌”了。一男一女正满头大汗地忙着,显见是“夫妻店”了。几张桌前,早已围满了人,或蹲、或坐、或站,姿态不一,但一律都吃着刀切羊肉面。那羊肉粉嫩嫩的,香气扑鼻,裹着几根青葱,飘在黑色的麻辣酱油上,盛在如盆的大碗里,一屋人呼噜呼噜地吸着面条。我们几人中,有嗜好羊肉面的,一见此情景,早已垂涎欲滴了。于是每人买了一大碗,一入口,麻、辣、膻、腥俱全。

    雨丝已渐渐收住了脚。回到车上,各人叙述此行的感受,相互交流后,才感到自己在这片刻之中,对这座小城了解得太片面了。我想得最多的是古息国,我们的历史有着专门的记载,可以想见往昔的浮华,曾经的无数动人的篇章。如今追踪寻古,不见昔时的情景,只能见到车窗两旁呼啸而过的森森古树,一簇簇默然而立,北风轻拭,如同从古琴弦上滑过的轻音。我忽而又想入非非,这苍然若画的古树上发出清若丝竹的声音,是否是当年息夫人为自己国家感叹的声息呢?北望淮河缥缈,逆风扑面,西见夕阳坠地,残阳如血,又不禁产生叩天怅叹的思绪: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一切如行云匆马擦肩来去,而我们国土锲留的画卷,才因此显得枝纵柯壮,气象万千!

    从车上再见淮河时,她的姿态开始悠闲。西天泛起了一片红光,是晚晴的征兆。在那暗红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山,慢慢地聚拢,又慢慢地散去,最后宛如呈现了连绵的屋脊。在它的脚下,淮河迈着坚实的步子,时起时落,夹着茫茫的雾层,沉沉地引我向那些神秘地带走去。我虽然听不见她的哗哗声响,却能从微微的秋风中,感受到她律清韵远的歌喉。

    “淮光酿山色,暂作归意浓。古息已成烟,历史怅惘中。”低吟着自己感慨而作的诗句,我深深地感到:历史的大潮总是浩浩荡荡,永远向前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