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周俞林:从文达境化世情
    周俞林:从文达境化世情
    • 作者:周俞林 更新时间:2019-06-04 07:57:0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37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干什么事都有瘾,喝酒是一种瘾,吃烟是一种瘾,爱书看书也是一种瘾。”于我而言,读书也是最大的瘾。一床明月半床书,在平淡的生活中悠闲读书,偶尔散淡写作,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乐在其中,这也是我的日常生活状态。近年来,研究沈从文的书又成了我的案头书、枕边书。一九八九年,当我还是个大学生时,读的第一本研究沈从文的学术专著就是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在沈从文研究领域,沈从文的湖南老乡凌宇教授的这部著作,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他从沈从文的人生道路、人生观、艺术观以及由小说、散文建构的文学世界诸方面,对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评价,揭示出沈从文传奇人生的诗性特征及其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品格。从《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文学著作,到《中国丝绸图案》、《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每每有业余时间,我总会拿起沈从文的书来读,反反复复读了三十几年,爱不释手,如痴如醉。

     生命多方的乡村世界,与世浮沉的乡村灵魂,自然天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沈从文从亲身经历的两相对立的经验世界里,发现了这种经济与社会的矛盾。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社会现象并未彻底消失,我们还得警惕,还得预防,还得批判。所以读他的书,很解渴,很过瘾,严格地理解,不只是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人情社会,只是有程度不同之分。探寻生命的庄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对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我一边细细地品读,一边慢慢地思索。走心的情怀,不变的是真诚,是品质,有时候,我觉得,沈从文的著作,在品质和情怀上,是真诚的,是一生只说真话的文本。他把人生经验、世情感悟都写在了这些如金石美玉般的文学作品里。除了玉润珠圆的代表作《边城》外,沈从文还发表了一批光彩夺目的短篇小说,对生命进行多方艺术描绘,以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审美理想。乡土题材在沈从文的早期小说创作中占了主要地位,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描绘社会人生苦难,展示湘西健全的生命形态的小说。这些作品展开了一幅幅生气流溢的湘西生活画面,在这里,秀丽的山水与惊人的贫困相依相伴,勇敢纯朴的民风人性与野蛮愚昧并存,歌与哭,善与恶,美与丑相互纠缠难分难舍。这是一个奇异又奇妙的世界,如今,湘西茶峒古镇因《边城》名扬天下。沈从文经由这一题材的开掘,为现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从未有前人描绘过的、多彩多姿的湘西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创作风格,并把现代抒情小说创作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沈从文一生,写了大量的书信,借助“书信”这一独特文体,品评世态人生、艺苑文坛,表达着他的思想、看法和感情。他的《湘行书简》,言简语短,用情深沉,意蕴丰富,蕴藏着对爱人、亲人和友人的深切关怀,有着人生的智慧在里头。“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就是两个人因一封封书信结缘,因沈从文巨大的勇气和坚守而修成的正果。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向夫人张兆和许约,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图,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991年,才由沈从文的次子沈虎雏整理,编辑成《湘行书简》。“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遥想这位史上最会撩妹的文学大师,借助“书信”这一独特文体,表达着他的思想、看法和感情,像一座高山,巍峨壮丽,让人敬仰,望其项背,爱屋及乌,从中我得到了大量的知识和创作灵感。

     人情世情不了情,其文达境也,足以化世人之情。从文学创作到文物研究,沈从文传奇人生的诗性特征及其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品格,处处闪耀着人生的智慧之光。尽管如此,我在对比读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宇先生的《沈从文传》和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李辉的《沈从文图传》这两本书后,还是多多少少替他感到惋惜。晚年的沈从文,因酷爱文物研究而终致搁笔,实为文坛一大遗憾。事实上,沈从文对文物的兴趣远早于文学,对文物的酷爱程度也不亚于文学,文物研究功底深厚。沈从文在18岁时,曾在民国湘西巡防军统领官陈渠珍身边做书记员。陈渠珍收藏的大量古董,都由沈从文登记管理。上世纪30年代到北京后,沈从文热衷于收藏各种文物,鉴定文物并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物鉴定学者。沈从文自称“仅受小学教育,无任何学位”,他是从图书馆起步的学者型作家,依靠图书馆坚持自学,汲取知识,才奠定了扎实的读写能力和学术功底。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到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至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改行从事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先后写了《中国丝绸图案》、《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与古器物打交道,从图书馆汲取知识,晚年的沈从文说:“美,不免令人心酸。”说的仿佛是他自己的生涯,走过平凡生活的艰辛,却始终有情,有美。2018年出版的张新颖著作《沈从文的后半生》,最令我最感慨万端的,是这位文坛无冕之王的泪。到了晚年,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孙女在学校被顽童欺负,他哭了;老友穆旦逝世,泣不成声;回乡听傩堂戏,泪湿衣襟。他心中的女神,喜欢他的文字,却不理解他的内心,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留下他一颗敏感而孤独的心,在黑夜中痛苦地自噬。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发展,一切都无法逆转。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痛苦的方式都不同,但痛苦的程度都是相同的。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观其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沈从文先生与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作为图书馆、博物馆的常客,沈从文先生也从中得到了大量的知识和创作灵感,从文学创作到文物研究,我们也因此得以拜读其本真大作,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字字千金,如临其境,意切情深。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