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周俞林:浓浓粽香飘,悠悠端午情
    周俞林:浓浓粽香飘,悠悠端午情
    • 作者:周俞林 更新时间:2019-05-28 08:28:5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500

      追寻遗忘在童年里的节日美味,如果有一个记忆永远是鲜活的,那么我不得不说华夏儿女绵延两千多年的端午情结,它像就像一本泛黄的古书,让我禁不住想去浏览去翻阅,只是书中的内容,不管风雨如何的漂洗,还是划龙船、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菖蒲而已,当然,还有屈原的悲情故事风行民间。虽然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流传至今,但其他许多习俗已经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了。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我们也可以赋予端午节更多新鲜的时代意义,比如换一种方式跟家人端午相聚,一起去逛逛那些鲜活的小店,参加一些炫酷的互动,这些新鲜体验想必将会成为我们的节日共同记忆中一抹美妙的存在。

     端午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如今,屈原的故事在年轻人心中也不再新鲜,都知道五月初五的粽子是为他而做,那龙舟也是因他而诞生,只是我的笔墨,如此的肤浅,又如何会不落俗套呢?我只好搁置久久藏在心底的念头,默默地凭吊一番,算是对他老人家的缅怀了。但屈原的故事,就像母亲包的粽子,我一直都没有吃腻过。小时候,如果在端午节没有吃到母亲包的糯米粽子,就觉得我的端午还没有开始一样。粽子在口,亲人在身边,家在心中,此心安处是吾乡。流年匆匆,那些久远的解不开的幽幽情结,在粽子里粘着,在艾蒿里香着,在泛黄的岁月里撕扯着,像母亲攥在手中的荷包,清新、淡雅、耐人寻味。端午文化是民俗文化,也是极为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但本质上说,端午文化恰恰是一种禁忌文化,包含着敬和畏的基本内涵,起源于先民对自我生命的敬畏,对健康安宁的祈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沈从文笔下的端午是充满童趣的,“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最值得书写的则是赛龙舟,“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龙舟竞渡的场景,“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这就是最美得动人心魄的风俗人情,在边城茶峒,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敬畏文化传统的现代演绎。

      春花秋叶夏荷,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轮回。花开花落,物换星移,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相传。民族脊梁用擎天的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像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中华大地,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民族精神是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源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屈原的崇高品格和爱国精神,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旧以各种方式怀念屈原,赞美其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屈原精神。走进新时代,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精神,既包含古代的传统,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包含现代、当代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革命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又到艾叶飘香时,屈原为我们世世代代的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精神,他的情操鼓舞着我们,即使前路漫漫,充满坎坷,也要端正内心,无所畏惧,向着理想,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