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段炼:残存的苏州河古道
    段炼:残存的苏州河古道
    • 作者:段炼 更新时间:2019-01-04 10:17:4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91

           位于普陀区长征镇西南端的建德花园紧挨着苏州河,与长宁区新泾镇隔河相望。随着苏州河的整治,鱼跃江边,鸟栖林间,建德花园附近苏州河段现已建成一片美丽的滨河绿地。在这里健身和游玩的人们,谁又能想到就在滨河绿地的北端尽头,还有一条残存的吴淞江古道。这条河道位于香樟路以西、泾阳路以北,呈半环状,长约0.5公里,宽20-30米,深2米左右。由于隐藏在厂房和违章搭建区域的深处,只能从周边的菜市场、幼儿园透过隔栏围墙一窥端倪。

           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那么吴淞江则是辈分更高的祖母河。吴淞江又称松江,源自江苏省吴江县城以南的太湖口,下游入海口称沪渎,上海简称“沪”就是从这里来的。古代的吴淞江是连接太湖和东海的重要河流,水量充沛,江面最开阔处宽达20里。江海汇流,泥沙堆积,促使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吴淞江几乎催生了大半个古代上海。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至元二十八年(1292年)上海设县。

           古书《禹贡》有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意思是只要吴淞江与娄江、东江三条河道保持畅通,太湖流域就不会发生水涝灾害。然而,北宋时期在上游修筑长堤,阻碍了太湖下泄水流,导致吴淞江出现淤浅,河宽逐年递减。元末明初,吴淞江下游江面只有四五十米。明永乐元年(1403年),户部尚书夏元吉采用上海诸生叶宗行的建议,废弃了日渐淤塞的吴淞江下游旧河道,开浚范家浜,引江水东流折北,由吴淞口注入长江。并进一步开挖黄浦,承接上游太湖大部分洪水,逐渐形成“以浦代淞”的局面。这样一来,吴淞江反而成了黄浦江的支流,为数百年后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条件。上海开埠以后,英国商人发现沿吴淞江溯流而上,乘船可以一直抵达苏州,索性就叫它Soochow Creek,即“苏州河”。此后相沿成俗,上海市区下游河段习称苏州河,而北新泾以西上游河段仍称吴淞江。

           淞浦合流之后,已废弃的旧吴淞江河道简称“旧江”,因其曲折如虬,又被称作“虬江”。20世纪初,虬江东段被陆续填没,筑成虬江路,今仅存5公里河段汇入黄浦江,称虬江港。而真如桃树浦以西的虬江河段,在1981年正式定名为西虬江,经木渎港与苏州河相连,是普陀区西南部一条重要河道。从“虬江”之名即可得知,古代的吴淞江河道弯曲,向有“五汇四十二湾”之说。长征镇境内的这条环形小河,原本就是吴淞江的一处弯道。20世纪初,吴淞江仍是上海连通太湖流域的水上交通命脉。然而,北新泾这一段急转的弯道成了船只往来的老虎口。在30年代一次治河工程中,从弯道上游的河口起,开凿新河道连接下游河段,使之成为直线河道,大大改善了吴淞江的通航能力。

           裁弯取直留存的老河道,自西向东弯曲成钩状。弯道下游河段被切断填没90米,而西段有西浜汇入,可以连接北部众多河浜。于是,这段残存的河道就成了西通吴淞江的一条支河,当地民众称之为“吴淞江古道”。在沿河疏浚工程中,又将挖掘出的泥土堆积于北岸,形成略高于堤岸的斜坡土墩。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兴建北新泾苗圃,吴淞江古道成为苗圃排灌专用河道。20世纪80年代,弯道地块由部队使用,这里成了外人难以进入的神秘之地。由于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加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毗邻老吴淞江弯道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泾阳路生态区。2016年,上海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这段残存的老吴淞江弯道正式定名为苏州河古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