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双百工程”散文随笔类:重读韩愈
    “双百工程”散文随笔类:重读韩愈
    • 作者:葵花 更新时间:2018-10-19 11:12:37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035

           他的诗气势凌厉,笔力雄健,诗风与他人大不相同,他的诗无论说理还是抒情,都穷形而尽相,遣词造境唯物而敦厚。他一生用世心切,是非观念极强,用自己心中的标准衡量着政局,并从不退让,略显木讷刚直的性情,便注定了他无法有着淡然超脱的情致,虽然少了些仙气,却是一个在人间所向披靡的坚定行走者,句逗之处,饱含着率真的情感,似飞瀑,似险峰,似万千奔腾的烈马疾驰之后的那阵风。

           他是书生里的硬汉,无软骨,无媚骨,不违寸心,不肯奴化。他是唐时的另种诡亮诗才——韩愈,韩退之。


    一、他的诗镜头感十足


           是一个雨天,诗人与三二好友去山中一处古寺游玩,一路行来,山石荦确,黄昏到寺。而后随着他的脚步,一个转身一个景致,景景不重,物物相叠,镜头感十足,行路的疲乏过后,他拈笔拥灯用行文的手法挥就一首小诗,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画卷,这首诗题为《山石》。

           几百年来,他诗里的寺一直在,僧一直在,山石与微径、蝙蝠与山村、新雨与石阶、芭蕉与栀子、僧人与壁画、疏粝与虫鸣等等等等,一直在,虽世殊而人异,倘若有一日遇到同一景致,任是再不敏感的人,那抒臆之情也会呼啸而至。纵然是胸藏万墨的宋时苏轼出游,依然乐此不疲地吟诵着他的这首小诗,如若再不过瘾,要依原韵作诗抒怀才可作罢。

           同样也是一个闲暇的时候,他随张建封狩猎。从静待猎物到将军盘马弯弓,从雉慌忙逃窜到雉带箭从高空盘旋而落,他就是那么从容而客观地描述着所见的一切。

           他看兀兀的燃烧的原头之火,看雉与鹰,看自信的将军挽弓搭箭,看红翎白镞倾斜自空而坠……镜头忽远忽近,没有背景、没有留白,满登登的画面里四处都是他的眼。

           这个肃秋之夜,他提毫而就《雉带箭》。道出猎的本色,其实也道出他偏爱实境的硬汉本性。

           他的诗遇山开山,遇水涉水,有痕而无迹,这是读罢他《山石》和《雉带箭》诗的第一感觉。

           像一叶轻舟缓缓行于水面,诗人言青山言碧水,言汀渚言山花,放眼而去的万般景象都可提炼入诗入文,他用文字拉开帷幕,读者的双眼便会随着他长焦或短焦般的影视镜头入情入境。


    二、纵是硬汉,也有柔情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沱。”一曲未了,韩愈已听得潸然泪下。

           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继而想象一位身着白衫的儒雅书生立于船头,思绪早在琵琶响起的时候,被他描摹的周遭的月色、水色,渔火、渡头给洇染了,又想起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便想象着李贺身板直直地坐于案旁,一边听着蜀桐曳曳,一边用手指合着琴音轻叩于桌,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则让我想象韩愈对于慕名已久的琴师操琴弄鼓的时候,他是先酝酿了一些情绪于琴音响起时的。

           所有的铺排都显多余,直接从轻缓而柔情的旋律说起,正当他饱含期待的情绪高涨时,琴师又“划然变轩昂”,让人听着铿锵的音色和旋律又热血沸腾,曲调忽而呢哝,忽而激昂,直至听琴的人感觉冰炭同时入肠。

           这境里境外,尤如一双盛满琼浆的琥珀杯,一杯用以独自饮下,一杯用以敬献给知音。

           读这首《听颖师弹琴》时,吸引我的并不是韩愈用他那支管毫所描绘的颖师的琴技如何高超,而是被琴音之外那个听琴的韩愈给吸引了,寥寥几句,我读出韩愈听琴有趣儿,琴音是实境,他听得老实,也足够入境,却总觉得少了一些咂摸的地方,听琴本是风雅之事,韩愈听琴,琴音虽婉转,他却直率地听,让人不禁莞尔,便私下猜想,他的审美情趣正如他凛凛的硬骨一般,不是恬然淡泊类型的。

           他是一枚硬汉,不那么超脱清逸,但字里行间有着另样的柔情。



    三、看他调张籍、呈张籍


           一首《调张籍》读完,真是畅快淋漓!

           他不止自己诗文俱佳,对于当时诗坛作品的鉴赏,也无人可及。

           在李杜文章面前,他是最早的粉丝,并且,他还专门写下了这首《调张籍》讥讽那些对李杜文章有疑义的“愚群儿”。对这些“群儿”用词毫不客气,他说他们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对李杜文章又毫不吝惜热情地赞美,说他们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喜恶分明,鉴赏能力独具慧眼。

           晚年的时候,他又写一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脍炙人口。苏东坡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便是这首诗最妥帖的评介。

           张籍是他的弟子兼朋友,这首诗是两人暮年时候所作。想象了一下故事情节该如这样的。

           这一年春意已至,韩愈说:“老张啊,长安街一夜春雨,想春意已有,一同溜达一下可否?”

           张籍说:“窗底草色仍枯,春色远着呐!”

           韩愈说:“谁说的,昨我从窗外一眼望去,已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这样的景致,绝对比春深时候的烟柳堆叠美百倍!”

           张籍说:“寒衣未解,腰疼腿软,柳枝枯瘦,偏还有一堆文卷待商榷。”

           韩愈见他比自己还木讷,于是口占道:“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四、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的一首七律,有老杜风,我极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以辟佛为己任,因上表《论佛骨表》直言说:“信奉佛的朝代都运数不长”,可把当朝皇帝气到了极点,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被贬为潮州刺史。命运直转急下的当口,韩愈仍然不改初衷,硬朗地立于庭下。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他是在尽一个臣子的本分,从未因年迈而放弃自己的人生标准,又想起他的:“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少年逐春心”,年龄从来不是阻隔他追求信仰的问题。这句读来让人想象得到他怒目傲睨于世的不妥协神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气象雄浑,不输老杜。他勒马而立的这一站,就是一副千年画卷,傲气在心,不在乎朝奏夕贬,不在乎人生行处的的暗流和低谷,只要自己活得坦荡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因这秦岭险要,想来此去定是隔绝了天涯归鸿。硬骨书生,气凛凛地几个字里也生出凉生出伤来。

           只是潮州一方百姓有福了,他之于潮州的文化和发展有着不可泯灭的功绩。



    附:


           韩愈读完了。合上书后,是会心一笑。

           韩愈有血有肉的形象太真切了,严谨不失跳脱,刚直又有几分可爱,韩愈一辈子磕磕碰碰,好在结局不错。除了他斐然的文采,生活之中也有另人莞尔的地方。比如,晚年时候他沉迷女色,据说一直服用硫磺鸡进补,又有,他是唐时写墓志铭的圣手,从不拘于文体和格式,其实他是想通过写墓志铭一来弥补他的拮据,二来自信满满地彰显自己之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的“湘”就是传说中的得到成仙的韩湘子。韩愈欣赏李贺,力推荐。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找他为柳宗元写了墓志铭,通篇肯定与赞扬,他俩虽政见不同,却毫不影响他对柳宗元的赞赏,可见是豁达之人。

           文学创作上,他提倡词为己出,“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