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柏峰:山水绝美老渭南
    柏峰:山水绝美老渭南
    • 作者:柏峰 更新时间:2016-03-31 10:40:50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07

     

           前几天,权佩亮先生送来了主要由他编辑整理的《老渭南》这部书。此书收集了不少关于渭南文物考证或者历史资料,翔实准确,内容丰富,几乎把老渭南复制于文字之中。屈指算来,我已经在这个滨河的城市里居住了30余年了,而这样全面了解渭南,真是幸亏了洋洋洒洒这部书:从老城史话、渭北往事、南塬记忆、史海钩沉、岁月见闻、人物轶事诸方面,全面呈现了老渭南城市建设、历史人文、乡风民俗的真实面貌,勾勒出了老渭南千百年来经济社会的沧桑变迁、岁月风云,向世人再现一个曾经的“渭南县”。

           这座城市,地处渭河之南,故名之曰渭南。雄踞于关中东部,被山带河,北部平原舒展,南端秦岭屹立。东望华山,西通古都长安。渭水东去,山川锦秀,是八百里秦川膏腴之地。

           80万年前,秦岭北麓浅山中就有古人类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旧石器中晚期。先民活动扩展到桥南、花园、三官庙一带。新石器时代,人类走出山地,逐河而居,活动在湭河、零河、渭河和石川河古道两旁,制作精细石器,从事渔猎。

           渭南曾经属于“天府之国”。特别是秦汉之际,渭南成为水利建设重点区,秦修郑国渠,自今阳尹北斗门口向南放水,灌溉大片田地,渭北盐碱之地成为膏壤沃野;汉武帝穿凿关中漕渠,经老城附近东去;后来修白公渠,经莲勺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域内水渠纵横,成网状分布,农业生产得到了有力地保障。到了隋唐时期,著名工程学家隋宇文恺率水工开凿广通渠,使得这里的广袤农田得以灌溉。唐代在县城西南十里建成杜化渠,利用谷水灌溉农田,今良田、白杨、双王、城关、程家一带,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宋元时期,渭南成为天下富庶之地,关中转运使包拯上奏云:“关中累岁丰熟,今秋又大稔”。自此一降,明清时期,境内五谷嘉蔬、鹿兔鱼鳖,物产丰饶,万历年间,缴纳粮赋甚至超过汉中府。清乾隆年间,农村人口迅速增长,荒地大量开垦。棉花生产初具规模,家纺遍及农村。

           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商朝末年,已有两条东西大道。北部大道在今官底、下邽、蔺店、官路一带,是周原至芮(胡邑)、虞(山西平陆)的道路,著名的西伯戡黎即经此进军。南部大道在今良田、城关、程家一带,是咸阳通往洛阳的东方干道,武王伐纣、周公东征都经过这里。隋唐时期,陆路主干驿道和境内州县驿道相接,商贾往来方便。商品交换出现“飞钱”类的初级汇兑票据,对外贸易以西域大食为主,瓷器、丝绸、药材大量出口。

           渭南因其渭河穿境而过,航运发达。据说,舜帝时渭河航运已经开始。战国时期,晋向秦借粮,粮船穿渭河过黄河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楚汉相争,关中粮饷多由渭河东运荥阳。汉武帝修筑关中漕渠,万艘大船转漕相过,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隋唐,改漕渠为广通渠,连接大兴与潼关,又在渭水之南又凿漕运渠,漕船经三门峡直通长安,成为连接华北、西北、西南交通枢纽。抗日战争时期,渭南成为全国主要物资供应地:三晋煤盐,巴蜀烟茶,江浙海鲜,当地粮棉桃李等山货土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物资堆积如山……

           渭南历朝雅士云集,英贤辈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李白、杜甫齐名,还有传奇作家白行简等人;明代关学集大成者薛敬之,敢竭微忱、整顿风纪的兵部主事孙玮;清代名振京华的剧作家李芳桂。官声清洁、性情倔犟的漕运总督蒋兆奎;反对巴黎和会签字,“血溅总统府”的政治活动家屈武等等,他们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

    渭南重视文教,清代在县城东关五指山北麓建五凤书院,在东山子下建象峰书院,还有建香山书院、渭川书院以及景贤书院。家乡的名仕罢官告老,多在这些书院广宣教化,义行善举,清代的关学大师南大吉曾在六姑泉著书讲学,移风易俗,人们多所受益。

           渭南山水形胜,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其左控仓堡,右扼青原,风门前列,渭藪后汇,丰麓神川,坟衍膏沃。严坡龙背,崇卑麓盘。远挂少华于赤水,拖秀岭于灵源,石鼓跨星峰而险据箭峪,莲池通金陂而饶引石川。长川千里,胜气苍然。九嵕太华,秀涌芙蓉。浮泾屯灞,潆洛滞河”。如今读来也令人向往不止……

           唐代诗人钱起诗云:“横云岭外千重树,流水声中一两家。”县城附近曾遍设行宫,驿道逶迤,与长安地缘相接,经贸相通。城南西塬、湭水近旁有秦“步高宫”和“步寿宫”。康家沟周边、白杨村附近有隋“崇业宫”与“游龙宫”。秦始皇、隋炀帝、唐玄宗曾在行宫、县衙查情问政;李白、杜甫、白居易曾在杜化驿、东阳驿踏雪寻梅……城内流泉淙淙,喷珠吐玉,芬芳袭人。邑墙周遭,护城河深。唐代陆贽有诗曰:“绕街流渺渺,夹砌树荫荫”。民国年间白日河鸥群飞,夜晚青蛙争鸣。铁路两边槐树参天,香飘数里,蜂蝶乱舞。渭河野鸭游弋、天鹅翱翔,河滩野兔跳跃、大雁啄青。

            当历史进入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老街区、老建筑、老人物、老事件正在淡出我们的记忆。那些苍老古朴的老街老巷,那些充满故事的老井老宅,那些名动一时、影响深远的人物事件,都已无可挽回地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只要翻开《老渭南》这部书,犹如展开一幅长卷,渭南的绝美山水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风韵扑面而来,且摇曳多姿,令人美不胜收。现在,读着佩亮先生送来的这部书,似乎觉得这是一部负载着浓厚乡愁的好书,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