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陈莹峰:漫话冬至,感悟民俗
    陈莹峰:漫话冬至,感悟民俗
    • 作者:陈莹峰 更新时间:2013-11-21 05:17:1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08


    冬至,又称“南至”、“冬节”、“长至节”、 “亚岁”,也称“消寒节”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许多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有些地方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被称为“小年”,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季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不少地方民间就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则将冬至看作是重新开始的象征。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据记载,秦曾以冬至为岁首,称为“过小年”。魏晋六朝,把冬至称为“亚岁”。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汉代以冬至为“冬节”, 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天朝庭上下都要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度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现在过此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正因冬至在历史上作为新年元旦,且按农耕习俗,冬至这个具有节气和节日双重内涵的日子,也是人们庆祝丰收、进入农闲,开始准备过大年的标志,故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关于冬至的吃食,民间认为不必等到春节,大江南北各有千秋。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也有人归类为:江南一带 “冬至馄饨夏至面”。吃过冬节的饺子、馄饨或汤圆就表示增加一岁,俗称“添岁”。 北方饺子、馄饨,南方汤圆、豆糯米饭,客家人酿酒、吃年糕 (年年长高),江浙一带喜欢吃汤圆,取“团圆”之意。陕西则有吃红豆粥之俗。不少地方冬至节有吃狗肉的风俗,传说汉高祖刘邦冬至节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风俗。

    与此同时,古往今来,人们都重视在“冬至阳生”之日开始新一年的保健养生。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 

    有人说,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这个冬天就过去了。所以人们喜欢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历代诗人也为冬至写下诗歌,流传至今。如唐朝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白居易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读来身临其境。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冬天会过去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忍耐。有句诗熟记于心: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每个人都是尘世中匆匆过客。人生有诸多烦恼和磨砺,正如自然界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而人生季节一去不复返,有多少冬季不能重复。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冬天是一年的终结,也是新的一年伊始,而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因为衰极必兴,人生的坐标是波浪曲折向前,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太多不喜欢面对的人和事,无法逃避,你只能面对、接纳。实质上,寒苦虽是不受人待见。但,生命,还必须接受这样的冶炼。春天的盎然,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夏季的炽热,展示了生命的强大;而秋冬的寒凉,却是对生命的历练。可见,能在枯寂之中保持内心鲜活,能在苍凉之上亮耀生命暖色,是需要智慧和胆识的。也正因为这智慧和胆识,才更令人欣赏和钦佩。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只要心中有爱,希望就在绝望中诞生。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与西方的传统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里更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这对于家庭稳固、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冬至作为民族传统节日,能够被人们长期传承,并赋予鲜活的生命力,集中表现在活动主体借助此项节日活动达到的敬天地、怀祖先,庆丰收、重生养的目的和期盼来年诸事顺遂的愿望。所以,挖掘和发挥传统节气的社会功能,有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作为民族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无论是人间亲情的渲染,还是对晚辈后生言行品德的熏陶,传统节日都有所涉及,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充满希望、互相祝福、欢聚团圆的传统情怀,都会极大地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刻而久远的。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日始,既是寒冷的开始,又是温暖亲情的起时,雪丛中藏着的春天已经躲在梅花枝头,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过了今晚明天就是冬至节了,“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花韵已经在孕育明媚的春天,当冬即将过去的时候,太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春天还会来迟吗?

    雪花纷飞冬至临,风俗习惯如庆年,饺子汤圆来祝贺,亲戚朋友送关怀,驱寒保暖防感冒,身体保健要记牢,乐观心态常持久,幸福绵绵度吉年! 太阳出山时,登天坛祭祀皇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默默许愿送出出你的祝福!





    陈莹峰(1965- )男,籍贯广西巴马, 中共巴马县委党校讲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成员,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干部、县“美丽巴马 清洁乡村” 办公室成员。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管理。联系电话:0778—6220171 13084943311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