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方阵 >> 张绪江:最美丹青行者——致敬文化强国践行者熊继雨先生
    张绪江:最美丹青行者——致敬文化强国践行者熊继雨先生
    • 作者:张绪江 更新时间:2025-09-22 01:11:5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738



    出生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乡

    成长于微山湖畔优美的环境

    浸润着孔孟文化的滋养

    沐浴着河魂湖韵的波光帆影


    六岁拿起画笔描绘涂鸦

    用纯真描摹胸中最美的风景

    小小年纪便知道用心钻研

    开启了为艺术艰难求索的历程


    不分白天黑夜的临贴练习

    不分春夏秋冬的勤奋用功

    樊运琪先生的砚池墨韵

    点燃了少年对书画艺术的激情


    十六岁参军入伍

    背着画夹步入锤炼意志的军营

    迷彩伴着油彩一样的多姿多彩

    习武和着习画一样的精彩纷呈


    两次进入解放军油画培训班

    每一次都有许许多多的收成

    秦大虎的构图里挺起了太行的脊梁

    崔开玺的调色刀刮开了军艺的黎明


    五年军中岁月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三把钥匙开通了艺术思维的瓶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暸望多彩的世界

    东西方艺术的碰撞在心底产生共鸣


    画法技法均无特别的定法

    中用西用也无独特的专用

    各种事物的规律各有千秋

    所有艺术的魂魄一脉相承


    从古希腊的“模仿自然”到先秦的“心源表达”

    水墨在笔端氤氲着完美和谐的光影

    “画家的眼睛要像农民的犁铧”

    “要翻开土地的表面  更要触及大地的深层”


    “中学为魂  西学为技”的探索

    在调色盘里开启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面对“油画民族化”的世纪命题

    用率真与豁达实现了“中西调和”的践行


    从沂蒙山老区纵横的沟壑

    到黄山云海山峦的松峰

    从太行山峭壁的险峻挺拔

    到西双版纳雨林的葳蕤空濛


    写生的足迹仗量着中华大地的肌理

    《穿越千年》的创作手扎记下了身心的虔诚

    青铜器的纹路和着商周的钟响延伸

    敦煌的飞天伴随着盛唐的气韵升腾


    最初的《黄河谣》是师范课堂上的初恋

    《四湖风光》彰显着踏入艺术殿堂的灵性

    《孔子问礼》的画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开国大典》的壮观是对伟大时刻的赞颂


    《白杨》的嫩芽吮吸着水彩的晨露

    《泰山日出》的罩染里叠加到惊人的第十层

    《奥运2008》的彩焰向世界传递着梦想

    《刘邓大军》的战马嘶啸着对山河长鸣


    六十载松节油弥漫的指缝间

    始终诠释着“尽精微 致广大”的初衷

    在市井的吆喝声中寻找灵感

    在艺术的殿堂里纵横驰程


    把传道授业的课堂搬进社区

    让高雅温馨的艺术贴近大众

    “人民的画家”要服务于人民

    农民的儿子要亲近普通百姓


    不厌其烦地开展公益的讲座报告

    不辞劳苦地举行慈善的义展赠送

    齐鲁油画院五百支多彩的画笔

    向世界各地的学徒传递着最朴素的“真经”


    “艺术就像老济宁的古槐树”

    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鲜活茂盛

    “根系要深深扎入传统的土壤”

    “枝叶更要伸向时代的天空”


    是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是从民间脱颖而出的艺术精英

    在笔墨丹青中安放灵魂

    在执着的追求中绽放不屈的生命


    用画笔架起了一座横跨千年的艺术桥梁

    让世界看懂了东方油画璀璨的新生

    在天下同此凉热的世界里

    让所有的艺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