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窗纱
卖煤球
收破烂
旧报纸、旧手机、旧电视
捅下水道、修平房漏水
听他的声音
不下五十多岁的大男人
从春喊到夏喊到秋喊到冬
一年四季同一个声音一样的内容
我从进城的那一天起
他就在我楼下的大街街上
一直在喊 一直在叫
不分年月也不分风雨
无论白天也无论黑夜
十多年了——
我没一次和他照过面
也和他没一次有生意
2025年8月11日下午
我在六楼阳台看书
他在大街上走过
再次听到他的声音
从大街上传上来
我听着一种久远的呼喊
和从容的广告——
不慌不忙的时间
我们都走过五六十年
换花米糖、换针、换线
掌鞋、掌箩、补锅、修伞……
五六十年前走村串乡的货郎担
换大米、换油、换面
磨剪子、磨刀……
二三十年前小商小贩
毛驴车、小马车、三轮车的声音
在城乡间奔走叫卖
你来我往络绎不绝
山村也活泼起来
我们都是在城乡讨生活的人
我们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为了生活他们竟会这么多手艺
换窗纱
卖煤球
收废品
捅下水道
修伞补锅
磨剪子
磨刀
……
可我
仅是个
看书教书写书的
小乡村老师
别无他长
别无所用
百无一用是书生
说的就是我啊
说来惭愧——
愧对家人
愧对自己
愧对亲朋
愧对他啊
几十年了
我好像欠他们什么
不是一单生意
而是一首向他们致敬的诗
我都不知道该叫他们什么
他们会不会在我的笔下
像他们的生意天天开张
日子会越过越好
红红火火——
我也情愿落笔生花
为他们歌唱——
叫卖声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