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 写得好比一车厢的私生子――速读宋烈毅近作《鸟瞰》
    写得好比一车厢的私生子――速读宋烈毅近作《鸟瞰》
    • 作者:王岳新 更新时间:2010-01-12 11:52:02 来源:东方之光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85

     

          读一个人的诗歌或者小说,并借以打发时间,是在现代生活的荒漠中聊以宽慰的事。难的是你能直接在他所建构的世界上行走,甚至跳跃,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你凭什么能在他所建构的世界上行走?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一书中告诉我们只有两条途径可达到:几乎密集地读,和写。这近乎是一个恐怖的断言,可跟他写的那些恐怖小说相比,但事实未尝不是这样。我这里冒昧地在斯蒂芬•金的观点上再添加一条途径,那就是——看看作者是怎样行走的。而在中国当代诗坛中,真正能在诗歌这一领域建构起自己世界,能在自己世界纵横交错行走的诗人我认为屈指可数,要不是缺乏应有的独特叙事,就是缺乏远见的社会预言。宋烈毅就是我愿意跟随他脚步进行城市漫游的诗人之一。在他的近作《鸟瞰》中,他比较冷幽默地写到了一个胖女人,并把这个胖女人作为诗意言说的起点:“他下班,跟着一个胖女人/走了一阵子”。很显然,这个女人的“胖”,也就暗示了这个“他”的“瘦”,所以“一座大楼逼着他,大楼上有嗡嗡响的/自鸣钟”。就目前我对诗人诗作的了解,认为,一是“嗡嗡响”所折射出来的某种压迫感确实是诗人深有体悟的;二是“自鸣钟”以及后面诗行即将出现的“河流”、“烟蒂”、“手表”、“街道、“房子”等意象是诗人已使用过的,这里之所以重复,犹如我们每天上下班,总有一些必经之路和经常看到的风景,由这些重复的意象而带出你在某一地方工作的长度,即文学里称作的“叙事”,是诗人诗歌叙事策略的线索。所以他想到一个人的胖也是一种拥挤,甚至想到用“火柴盒”去做这座房子,这显然是他手中的“烟”还在起作用的缘由。

        《鸟瞰》共57行,我认为前13行为第一分段,此分段意象较熟悉。在第二分段(14行—27行)中诗人则展开了想象,他写到:“他下班,跟着一个胖女人/有人乘坐着热气球/经过他的头顶,有人带着搜救犬/赶往某片废墟”,诗人曾写过一些关于香烟的诗,可见“热气球”及“搜救犬赶往某片废墟”的带出亦可看成合情合理,而在这时,诗人也跟着这些意象一起分了神(我们走在后现代城市里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想想看,一只搜救犬在裂缝里/钻来钻去,嗅着这里/嗅着那里。被搜救的人/还会不会发出呻吟,城市拉响警报的/时候,这座城市就更像一座城市啦”,在诗歌里面,这种叙述几乎是冗长的,也是难以操作的,我姑且称作“胖女人”,而“他”的真实一面,诗人也有交代:“他下班,他走着街道/他不走地道和隧道,他走在/地面上,但他的办公室/阴暗,连接着没有尽头的/过道”。

        宋烈毅的《鸟瞰》这首诗之所以值得我惊喜,是因为它是诗中诗。熟悉他诗作脉络的诗人或者评论家,都会一目了然地看出他的诗与诗已构成互文的独特写作风格。我则把这样的写作表现看作是后现代城市生活对诗人所提的要求之一,即必须通过诗歌构筑一个缜密、密集、交汇的自我世界,才能记录诗与城之间的诗意篇章。所以在第三分段(27行—48行)中,诗人的语调再一次令我熟悉:“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在房子里捉麻雀玩,麻雀它太呆/太傻,只知道对着玻璃乱撞”……第四分段(48行—57行)中,诗人进入了涉笔不多,但每每写到都出彩的郊外,他写到:“他下班,穿过地铁,/来到田野,古树孤零零/他看见她在空旷里,她在两根电线的村庄里,紫药水一样的/安静。他安慰她,给她听诊器/他是好医生,他是善良的田鼠/大夫”。诗人继续秉持着他那不带意味的言说,让意象自身来产生想象性的相关联隐喻,譬如“小动物们/都在笼子里,经历了狂躁/现在都很安静”;譬如带有更多多义的“他看见她在空旷里,她在两根/电线的村庄里,紫药水一样的/安静。”(这种硬凭诗意感触出的句子,说得通俗点就是:换个发生地点,此句依然诗意盎然,这让我联想到了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那个“被放在树脂涂盖的草蓝里顺水漂来的孩子”的诗意之句,如果换部小说,这一篮子的诗意比喻依然成立,我认为这就是诗意真正伟大之处,而文学无国界,真正伟大的抒写能在中西方融通,就像这些精彩的诗意感触一样)。而这样的言说,往往是把诗意的重力压在最后或者干脆平均分配,诗人最后写着:“月光下,苏打水的/气息,一节脱轨的车厢里/拥挤着父亲和他的私生子/他们一动不动,互相探望”。

       是的,正是“私生子”这破洞才让我从这些几乎驳杂、令人窒息的意象转换中抽身而出,更何况对于那些不太熟悉诗人写作脉路的读者。摊开这57行诗句,如果能大胆地想象,把里面每一分段的核心意象比作诗中“他”的私生子或者“胖女人”的私生子,我想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而“胖女人”与“私生子”似乎又有某种关联性,给人以遐想,进一步使得该诗作具有某种冷幽默的语调。而每一分段的核心意象之下又分布着这么多意象,诗人曾经重复过的,诗人新近创作出的,诗人内心深处一直放置着的,何以在其诗《鸟瞰》中几乎全盘端出,除了诗人已将诗歌里的意象作为诗人语言母液里的“私生子”这一论断,我想别无它说。而更具冷幽默地是诗人在此诗的最后一语:“他们一动不动,互相探望”,父亲与私生子之间的同场是多么有意思,宛如诗人已将此诗创作出,而又静观其诗,难道不是父亲与这陌生的“儿子”之间的对视。只是诗人更果断,更具批判色彩地把这陌生的儿子写成“私生子”罢了,这就是一位当代诗人所应该承受的“诋毁”与进行的“澄清”。

    如果这篇文本细读写到这里就结束,我想是失败的。因为行文至此我只解决了“看看作者是怎样行走”这一命题,而“我”在诗人建构的世界该怎样行走?我想只有回到斯蒂芬•金苦口婆心所说的几乎密集地读,和写了。然后就会发现,“私生子”这一意象所具有的象征和主题意味。以我个人的诗歌经验介入的话,我会把当代诗人黄金明诗歌《村庄》里“每天都有人从大路回来/鸡在鸣叫,狗在摆尾/孩子们找到父亲,欢呼雀跃”的“父亲”看成是我们后现代农业主题写作的核心意象,而此诗《鸟瞰》的这些“私生子们”则看成是给予我们这个后现代城市以及一个时代人的一次印象深刻的评注。

     

    附宋烈毅诗歌:《鸟瞰》



    他下班,跟着一个胖女人
    走了一阵子
    一座大楼逼着他,大楼上有嗡嗡响的
    自鸣钟,河流里
    飘着烟蒂
    他想,一个人的胖也是一种拥挤
    他想人们为什么不用火柴盒
    去做这座房子,假如
    灾难突然发生,假如它
    一下子坍塌,他想他站在
    这么高的楼上
    假如把一只手表扔下来
    它是否还会准时
    他下班,跟着一个胖女人
    有人乘坐着热气球
    经过他的头顶,有人带着搜救犬
    赶往某片废墟
    想想看,一只搜救犬在裂缝里
    钻来钻去,嗅着这里
    嗅着那里。被搜救的人
    还会不会发出呻吟,城市拉响警报的
    时候,这座城市就更像一座城市啦
    他下班,他走着街道
    他不走地道和隧道,他走在
    地面上,但他的办公室
    阴暗,连接着没有尽头的
    过道,一个人无聊的时候
    在房子里捉麻雀玩,麻雀它太呆
    太傻,只知道对着玻璃乱撞
    出不去了,再也没人去
    帮它一把,出不去了
    它的小眼珠凝固着绝望
    一个人无聊的时候,隔壁
    邻居的锈铁丝上
    爬着喇叭花,隔壁的邻居
    整整一天没有动静了
    星期天,煤气的味道好闻极了
    敲一敲自来水管子,听一听隔壁传来的
    声音,隔着栅栏浇花的
    中年人,隔着栅栏去
    舔一舔树上的果子,小动物们
    都在笼子里,经历了狂躁
    现在都很安静。
    他说:喂,使用了一次的
    注射器,不准再使用第二次
    在街上不要轻易和陌生人
    接触,要把身体小心翼翼地
    藏在衣服里。他下班,穿过地铁
    来到田野,古树孤零零
    他看见她在空旷里,她在两根
    电线的村庄里,紫药水一样的
    安静。他安慰她,给她听诊器
    他是好医生,他是善良的田鼠
    大夫。月光下,苏打水的
    气息,一节脱轨的车厢里
    拥挤着父亲和他的私生子
    他们一动不动,互相探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