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夏日时光》:曲终人散的流景之殇
    《夏日时光》:曲终人散的流景之殇
    • 作者:灰烬 更新时间:2011-02-08 05:14:0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998
      时光犹如一只无形巨手,无情的替换了一张又一张因人而异的唱片。或是曲终人散的生离,或是人终曲换的死别。电影之中,行将就木的老母亲艾兰娜不幸一语成谶,一切正如她所说“我走后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很多事情会随我的离去而消逝”。“离苦”在时光的推移之中形成一滩细沙,艾兰娜的收藏品于其亲人来说似乎微不足道,却以群轻折轴之方式啮噬着观者的心灵,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凄楚。
      
      尽管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这部作品与《清洁》皆是平淡缓慢的叙述故事,但主旨却不再是显而易见的“回归”,而是在静谧中隐秘的呈现出对人去楼空的无奈唏嘘。阿萨亚斯在《夏日时光》之中以细腻的笔触与琐碎的镜头凑成了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故事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却以一种寂静的暗涌形成了一次出奇的反高潮。柯罗和贺登的油画,路易斯.梅杰列的兰花书桌,乔瑟夫.霍夫曼的陈列柜,保罗的绘画本以及巴克蒙的花瓶……诸如此类的收藏品在时光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之后被修补得完好无损,再以不同的方式供天下人观瞻。然而,物是人非,艾兰娜对于保罗的情愫早已随着人的离去而入土。
      
      电影以隐忍的方式默絮着不同年龄阶层之间人群产生的碰撞和罅隙,如老母亲艾兰娜同自己子女三个之间的隔阂,如长子菲德利克同自己的女儿之间的隔阂。母亲艾兰娜对于长子所问德加雕像残骸能否修复时的回答:不能,恐怕世事如此。艾兰娜在时光的荡涤之中依旧沉溺于田园生活,而子女在影片开始的聚会上所送老母亲的电话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母子两代之间的生活差异。
      
      在艾兰娜的子女之中,长子菲德利克是对老母亲和老房子最有感情的人,他在路边停车泣不成声和在黑暗中的啜泣是对逝去时光的一种无助追念。当他在博物馆里看到人们对兰花书桌的冷漠与无视之后,再看到老女仆艾罗伊曾用来插花的花瓶,应更为触景生情。导演却用平淡、无谓的方式将这些片段一笔带过,就如对那些被埋在时光之尘中的故事、故人、旧物一般熟视无睹。长子菲德利克的经济学观点依旧适用于家庭之中,企图控制便可能造成反效果,如同母亲于己,又如同自己于女。生于不同年代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和故事,一个人始终无法控制另一个人。
      
      子女对于母亲情愫的无视以及众人对于艺术品的无视如同花瓶中无花,如女仆艾罗伊引自艾兰娜的话:花瓶里没有花形同死亡。无论是对于世人还是后人,艾兰娜所保留的收藏品都没能得到众人的瞩目。对于追求速度和浮华的新一代人来讲,停下脚步细赏艺术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毫无必要的奢侈。书桌与花瓶不仅仅失去了实用价值,观赏价值也几乎消失殆尽。而此时人们又会想起艾兰娜在世时摆满书籍的书桌,以及插入紫菀的花瓶,而只有老女仆艾罗伊拿走的那个花瓶才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影片始于一场聚会,亦止于一场聚会。喧嚣的音乐在田园之中格外刺耳,当艾兰娜的孙女丝乐薇换了另一首歌曲,年轻人的故事仿佛脱去浮躁外衣才正式上演。当丝乐薇与自己的男朋友理查走向荒草丛生的远处,这是属于她自己的人生旅程。影片结束之后,在我脑海深处挥之不去的仍旧是影片开始时聚会之后的一幕,形单影只的艾兰娜走在田园之间的台阶上,她用一生时间谱成的乐曲即将终止,而子孙早已四处离散。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