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王汉军: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灾难视觉造型
    王汉军: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灾难视觉造型
    • 作者:王汉军 更新时间:2010-09-17 08:05:5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952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河北唐山的7.8级地震,仅用了23秒钟时间,就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而电影《唐山大地震》却花费了258秒的篇幅再现了当年的23秒,加上震前预兆到救援场面结束,共用了25分钟之多,花诸多时间、不遗余力打造地震灾难场景的制作令人刮目相看。电影史上展现灾难的电影不胜枚举,但以真实事件为背景、以真实地点来表现灾难的电影却不多见。电影《唐山大地震》开场部分地震场景的再现所呈现的毁灭程度,以及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将直接影响后来故事的发展,是全片视觉感知的基础和关键。

      预兆

      影片开场,疾驰的蜻蜓铺天盖地,煽打着翅膀狂风般席卷而过,无情地冲撞着人们的视觉感官,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或者大自然将要发生的某种灾变。

      银幕上微微泛黄的怀旧色彩很快打开观众记忆的神经,一幢幢旧式房屋连成的街景把观众渐渐带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电风扇、奶油冰棍儿、抖空竹、打篮球、解放牌卡车、自行车铃铛,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派热闹繁忙的生活景象,温暖美好的画面跃然银幕,方大强一家也其乐融融,这些看似井然有序的生活却蕴涵着某种特殊的闷热,以及人们内心莫名的烦躁。

      夏夜的唐山渐渐进入梦乡,街头巷尾依然灯火通明,工人们还在建筑工地上不停地忙碌,午夜转辰的气温居高不下,劳作一天的方大强仍然大汗淋漓,无法入睡,在这令人窒息的酷暑夜晚,只有动物超出了人类的警觉,蜻蜓结队横飞,鱼儿跳出鱼缸,以它们特有的方式预告地震的来临……或许此类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已成为描写自然灾难故事的模式,但对于《唐山大地震》而言是真实的,导演冯小刚紧紧抓住了中国人特有的往事情结来打开人们封存已久的记忆,紧紧抓住人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线,直击人们内心的软弱点,使作品楚楚动人,催人泪下。

      强震

      唐山大地震是上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为了再现这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旷世灾难,剧组在近三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搭建了十多栋半布景楼房作为实景,租用了产自英国名为摄影机运动控制的机器,从韩国引进了一套先进的“震动平台”,还有IMAX垫背,借助外国特效团队,创造出撼天动地的地震场面,是我国第一部IMAX电影。

      银幕上的强震场面用文字描绘大致是这样的:一道刺眼的蓝光在天际划过,大地颤抖,电线燃烧,墙体崩裂,前景有物体不停地坠落,桌子在摇晃倾斜的地面上滑行,室外工地上,巨型吊臂支架断裂,砸向拼命逃奔的大强夫妇,小方登从睡梦中惊醒,茫然地跑向窗口,呼唤妈妈,随着物体从镜头前坠落,尘埃肆起,地面开裂,熟悉的建筑群一一坍塌、陷落……画面全黑。看过影片的人才能知道,银幕上展现的地震场景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早年曾作过美术的冯小刚,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以形象说话的理念,从《集结号》就开始启用韩国表面效果团队为影片塑造战争质感,《唐山大地震》所展现的地震场面是早年表现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蓝光闪过之后》无法比拟的,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表现自然灾难的影片,还有国外的《庞贝古城的消失》《泰坦尼克号》等,两者对灾难场景都有着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前者注重灾难过程的刻画,后者更关心人与灾难的抗争,冯小刚从一个家庭切入这场灾难,涉及到极端状态下惨裂两难的人性选择,以及灾难对幸存者构成的心理影响。

      

      震后的雨是地震之后继发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灾难的延续。

      银幕上,被雨水浇透的幸存者在废墟中撕心裂肺地号叫、发疯似地用手在瓦砾中扒刨,企图寻找到自己的亲人,残垣断壁中,处于临界状态的李元妮也在疯狂地挖抓,寻找正压在大块水泥预制板下奄奄一息的一对儿女。雨水中,已经断裂的墙壁仍在继续坍塌……

      尸横遍野,一副副担架沉重划过,解放军救援队和老百姓融为一体,涌动前行,场面宏大,有饥饿的幸存者抢夺正在分发的大饼……救援在继续,雨也在继续。

      被雨水浸透的衣服紧紧粘贴在每个人的身上,这一个个躯体构成的影像永远雕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影片结尾画面上,一位如今已是花甲老人的当年唐山地震的幸存者,默默地站在巍峨耸立的、刻有每一位遇难者姓名的纪念墙前,默念着他们的名字,那惊天动地的23秒之后一直没有再在片中重现,但因有这面墙的存在,我们与这位老人一样,牢牢地记住了那个夺去无数生命的黑色时间。

      片头片尾的遥相呼应,一动一静、一放一收,极大地扩展了影片的视觉张力,使这个本来已经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加憾动人心。

      事实上,电影《唐山大地震》真正展现地震部分的长度总共不到半个小时,只占全片的五分之一,更多的篇幅则用来表现地震之后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余震。可视的地震在现实中虽已停止,但地震对人心灵造成的创伤愈合起来却需要花费几年、几十年。影片不惜代价强化地震部分,使造型艺术有机地结合在表演和故事中,不仅强化了事件对人造成的影响,而且为演员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我们有一些电影只注重剧情冲突而忽略视觉作用,也有另一些电影一味追求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夸大视觉效果而忽略剧情的逻辑发展,两者都或多或少伤害了电影的本质。《唐山大地震》在传统的情感叙事和视觉手段的运用上紧密结合、交互作用,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这种对于视觉造型艺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的重视,为电影更好地以画面讲述故事、表达情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