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赵聪:《兵峰》的审美化创新之路
    赵聪:《兵峰》的审美化创新之路
    • 作者:赵聪 更新时间:2010-08-24 04:08:4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915

     

     7月29日,军旅题材电视剧《兵峰》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剧是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广电集团、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联合摄制的。作为建军83周年的献礼片,该剧以驻守在祖国西南边陲边防官兵的一段战斗经历,聚焦了当代边防军人的生活和情感历程,表现了他们坚守边疆、默默奉献、不惧艰险的伟大精神。该剧主创历经六年的艰苦拍摄和打磨,使这部电视剧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军旅题材的创作模式,通过全新的演绎和独特的定位,塑造了边防军人的灵魂,即崇高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并在戏剧结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极其创新的意义。为此,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该剧的主题精神、审美意义、美学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该剧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传递当代中国军人崇高的牺牲奉献精神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寻找当代社会精神制高点上作出了新的开掘,将当代军人人性深度的探究推上了新的高度。

     

                                                                     

      创作使命

      《兵峰》中娜叶有一句台词:这个世界如今很热闹,大家都在动,可边防军人是安静的,正因为他们安静,国家才安宁。边防军人用自己的默默奉献,保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和从心底里对军人的敬意,导演刘岩决心创作一部讲述高原边防军人的电视剧。她六进西藏体验生活,历经三年高原行走积累素材,在拍摄过程中,曾遭遇无数艰难险阻,但她带领整个剧组坚持不懈地完成了拍摄,真正将《兵峰》中军人的“兵峰”精神从剧内延续到了剧外。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在观看片花和制作花絮后,都对剧组能够排除万难,坚持完成这样一部高品质的作品表示了赞许和钦佩之情。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影视主管李洋大校指出,《兵峰》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经了六年时间,拍摄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是很多电视剧所无法比拟的。在这个很多作品追求市场的最大化、利润的最大化、收视的最大化的年代,该剧把镜头对准艰苦环境下的一群边防战士,表现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国土安全而作出的奉献和牺牲,这在整个军事题材创作类型上也是少见的。

      崇高主题

      《兵峰》这部剧最大的价值在于歌颂了当代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是精神制高点的开掘。剧中朗措为了不拖累队伍的纵深一跃,肖沐天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古蒙儿的生命等等,乍一看是对于个体的歌颂,但其实是以一概全,是对军人崇高精神的有力表达,而“崇高”二字,也是在此次研讨会中被提及最多的。

      文艺评论家李准指出,这部剧的灵魂和主干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崇高”,非常真实而且推向了极致。它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一些人,不要忘记时代的精神是怎样的。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这部电视剧设置了精神的制高点,时代呼唤崇高,民族最需要的就是尊严。全剧开拓了当代军人人性的深度,恢复了艺术的本性和纯粹,在精神美感上是一流的,超越了单向思维,是一种兼容整合的辩证思维。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表示,这部剧是一个强强联合的组合,在揭示军人的“崇高”上能够把观众习以为常的兵魂、军魂放置到现代的社会中,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很多启发和范式。

      创新结构

      该剧的灵魂在于“崇高”, 用几个战士、两个女人、一条狗,贯穿了整部剧。主创将背景放置到雪域高原,全剧则采用了公路片的结构,即在行走的过程中,完成了整体的叙事。这种类型化的叙事结构、美学上的表达以及选取角度的独特切入,对于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是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对于军旅题材电视剧也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是一种新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兵峰》所体现的艺术家的美学追求是非常鲜明的,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对独特的雪域高原美的追求,第二是对真实美的追求,第三是对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第四是对独特的叙事结构的追求。文艺评论家丁临一认为,导演出色地完成了她的艺术探索,展示给观众一个“高原”的舞台,如诗一般,是一般电视剧难以想象的,作为自然环境有一种独特的、或者说绝美的审美效果,观众很容易被它的耳目一新与唯美风格所吸引。这不仅为电视剧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也为整个军队电视剧创作带来一些新鲜的理念。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认为,导演把一连串凶险迭生的故事,与戍边守卡的当代军人的奉献精神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其强烈的戏剧冲突、扣人心弦的情节,把边关军人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导演把历险、励志以及边关壮美的雪域风光这些颇具看点的诸多元素有机地融于作品中,把当代军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加以表现,使《兵峰》成为极具观赏性的表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其创新特点在于类型化的探索,使用了大量的巧合将这一群人放到一个与世隔绝、不能得到外界有效资源和有效信息的空间,实际上是赋予了一个任务片的框架,增加了叙事的紧张感和紧迫性,使得故事在整体上的节奏更鲜明,推动起来也更快,让所有人物的呈现也有了一个载体。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室主任张德祥认为,《兵峰》并没有采用寻常的叙事结构,没有有意地设置一个正方反方,围绕一个矛盾展开剧情,而是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发生在路上,是动态变化着的,以此给观众带来期待和意想不到的故事。这样一种戏剧结构,在军事题材的文艺创作中,在电视剧的创作中都是有创新意义的。

      生命价值

      在人物塑造中,《兵峰》抱着慎重又极其严肃的态度探讨了关于生命观的问题。这种讨论不是基于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而是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什么才是活着的价值,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牺牲”。对于像李貌这样的边防战士来说,在普通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爱情、家庭,柴米油盐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都变成了一种奢求。这种关乎生命观的思考是本剧所特有的,使得人物性格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真实。人物的命运起伏更像一枚蓄电池,从第一集开始,就敲击观众的心灵,然后又继续蓄积能量,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用“震撼”来形容该剧的整体感觉。他认为,这是一部对于生命的珍爱、对灵魂的拯救的作品。剧中突出的品格就是在强调牺牲的同时更加强调了生命的可贵,折射出现代生命意识与当今时代精神高度吻合的人文关怀。同时,该剧在一种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写出了人性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体现了难得的深度。尹鸿认为,这部作品把军营放到高原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当中,使得理想主义的东西表达起来更加自然、更加纯洁,在这种极致化的气候、环境、空间条件里,为人物塑造提供了空间逆向和空间支撑。丁临一称,这部作品在塑造当代军人形象的时候,不是封闭地写军人,也不是封闭地写军人的精神,是通过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等现代人的人生意识,通过朗措、古蒙儿,包括通过娜叶的婚姻传奇,水乳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作总结发言,她认为该剧既具备了崇高时代精神的高度美,又有感人的个体生命体验的支撑;既有戏剧性传奇的故事结构,又有鲜活质感的生活依据;既有创新性主旋律类型化叙事手法,又有现实主义人物关系、环境关系的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道少有的,具有高度审美和极具观赏价值的,需要细细品味的高品质的精神盛宴。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