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赞与弹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赞与弹
    • 作者:记者简芳 实习生 肖颖 黄小华 更新时间:2010-07-25 08:19:5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874

      22日,冯小刚的最新电影《唐山大地震》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从南都记者前晚于青宫电影城开展的问卷调查来看,虽然只有接近四成观众认为影片超出预期,他们还是给影片打出了4.4的高分(5分满分),并认为影片“很好很强大”,“感情实在,不造作。”根据记者观察,观影调查所在的8点黄金场,上座率超过9成,除了第一排,其他座位都是满满当当。青宫影院的杨经理告诉记者,当晚共开放七个院厅,每个院厅每个场次都放《唐山大地震》,而且几乎所有黄金时段的票都已经售罄了。据片方不完整统计的数据,其22日零点点映场票房达300万,首日票房达3620万,超过《阿凡达》3600万的首日票房。    

      赞

      瑕不掩瑜催泪重弹

      这大概是继《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最催泪的一部片,基本上看一个哭一个,我也不例外。尽管去看之前,已经知道了大概剧情,人物命运,甚至连几个哭点分别出现在什么桥段都了然于心。按理说,没有意外的观影,是很难落泪动容的。可是,毫无意外,我还是哭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就像考试前明明把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了,连出题顺序都已知道,却在临场发挥时慌了神,碰到难题一身冷汗,答案忘得一干二净,出来就知道自己考砸了。也像刚学车的新手,那些规则啊、要领啊、怎么换挡、怎么踩油门、怎么倒车,统统都知道,但真自己上了车,还是啥都不会。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么部电影,不管你之前看过多少介绍,知道多少故事,没用,真进了影院,在那个气场下,该落泪的地方,估计没几个人能扛住。我的意思是,冯小刚不亏是中国最成熟的导演,无论技术还是艺术,他在电影这个领域,的确是高手中的高手。不管他之前拍了多少部没心没肺的贺岁片,和多少部或悲或大的所谓正剧。他最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非常懂得拿捏观众心理,甚至可以说驾驭———让你笑你就笑,让你哭你不得不哭———没什么可辩驳的,就这点而言,中国没第二个导演有他这本事,不服不行。

      但并不是说,《唐山大地震》就没破绽。相反,这片子硬伤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很多场面都让人出戏,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就像遇到一个手法拙劣的小偷,他偷你东西时,你都能感觉到。但他却在你眼皮子底下跑了,你看着那个背影,空有一肚子火。

      比如,怎么就认定妹妹死了?抱着哭了一阵就让她跟丈夫躺在尸堆里走了?比如,1986年就装上电话了?5000元装一门电话,对一个唐山下岗工人来说,是不是太贵了,且还是装电池的那种电话?

      再比如,1996年李晨演的弟弟方达应该是28岁,刚发了点小财。但他已经开宝马,穿KAPPA(这个品牌应该没那么早进中国吧),他老婆希望出国旅游和买LV。更奇怪的是,他们把手机说得跟现在一样流行。要知道,1996年手机还远没有普及。

      还有,2008年的方达和方登都已经40岁了,可惜张静初和李晨,至少从扮相来看,真的无法想象是个40岁的中年人。尤其是方达,在汶川救灾时,跟一个唐山老乡聊天,也就是促成姐弟相认的那个夜晚。老乡说自己1976年才两岁,那么应该比方达小起码五六岁,可看起来,方达分明比他小不止五六岁。

      在演员的选择上还有个问题,让陆毅和张静初搭戏,演一对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情侣,明显不靠谱。这两人都离开校园这么多年了,气质完全不对。尤其在得知张静初怀孕,陆毅让她打胎的那场戏,全是脸部特写,两人满脸沧桑,哪里像个学生?李晨前半部都对,但到最后,也就是2008年,就觉得撑不住了。尽管留了胡碴,感觉还是太小。

      撇去这些“硬伤”(主要是年代感的误差,总觉得86年像96年,96年像06年),这片子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催泪重弹。难能可贵的是,冯小刚对某些段落的处理,非常节制。很煽,但煽得很隐忍,点到即止。比如,徐帆拒绝杨立新的那段,送走时两句“不可能”,干净利落。还有,把姐弟相认的场面完全剔除,直接切到回家认母,节奏感十足。这也恰好控制住了情感,让所有的点都聚到一块儿,最后迎来高潮——母亲下跪,母女相认。

      母亲下跪从洗番茄入手,这是编剧的高明之处。细节最是动人,开篇轻描淡写的一个伏笔,此刻成了最催泪的情感强心剂,任铁石心肠都被软化了。没别的,就一个番茄。千言万语,都在那一刻道尽。

      至于把姐姐怀孕后的命运,以及弟弟的成长经历都一笔带过,我认为也颇为明智。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母女如何相认?如何走出心结,宽恕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地震无非是个背景,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别的致命灾难,比如一场车祸,抑或一次意外,这个命题都能成立。

      也因此,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是部家庭伦理片。就是你如何宽恕亲人对你的伤害,如何宽恕与自我救赎,如何放下与释然?如此,“唐山”便成了一个形容词,逃不过劫难,却必然重生。

      去年陆川的《南京!南京!》把一场战争,拍成一次人性拷问;如今冯小刚用《唐山大地震》把一场天灾,变成一道命题,关乎血缘与亲情。有多恨,就有多爱;有多坚持,就有多痛苦。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血浓于水,亲人永远是亲人。爱,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感谢冯小刚!藤井树

      弹

      除了催泪还是催泪

      “你哭了吗?”“哭了多少次?”……《唐山大地震》上映,催泪弹威力之大,大到改变了电影院的观影语境,不得不服。上一部电影制造出了这种“举国同哭”的效果,应该是20多年前上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原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根柱子压着两个孩子,最终妈妈选择了救弟弟,被放弃的姐姐死里逃生后开始了长达30年的自我放逐和心灵救赎。电影以同样的故事为基础,但把重点放在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三口破碎重圆的过程。这个改动的意图很明显:冯小刚并不想探讨人性,他打的是“亲情牌”。

      所以,电影里的地震只有短短的四分半钟,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母亲独自抚养残疾的孩子,独居多年不愿再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勉力支撑;被领养的女儿一直难以摆脱被遗弃的噩梦,大学期间未婚生子,对母亲的选择始终难以释怀;儿子身残志坚地奋斗成了大款,非要媳妇把孩子留给妈妈抚养……每一条线索铺开来,都可以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黄金档”电视剧。电影里,冯小刚也娴熟地运用了国内电视剧惯用的苦情戏的路数,十分钟一个哭点,除了催泪,还是催泪,最后再来个大团圆的结局,如此一来,电影院哭倒一片,票房井喷,也在意料之中。

      正因为太过于“胸有成竹”,冯小刚在面临质疑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把“不感动的人”归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个逻辑彪悍到令人发笑的地方,恰恰在于冯导的“人性”之说。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家庭剧”,在表现天灾无情人有情方面,交足了功课。但在人性的思考和对灾难的反省上,实在乏善可陈。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停留在感情层面,没有深入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即使是片中最出彩的母亲,除了片段式的情感爆发外,对她终其一生的心灵救赎过程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现,所以,这个人物令人同情,却没有发人深思。而在对灾难的态度上,电影里除了赤裸裸的“唐山人民感谢解放军”外,对于当年的事前预防不力事后救援失当没有作出任何反省——当年的大地震,因为消息封锁导致不知多少伤患者无法接受国际救援的事实,如今早已不再是秘密,电影里却没有任何触及。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某一块柔软之地,已经值回票价,它并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内容这么重的责任。只不过,按照同样的逻辑,它就更不需要被作为检阅人性的标尺了。

      敏敏特穆尔

      观众调查:震撼在预期之中,广告植入并不惹人反感

      催泪效果:两只手都不够擦眼泪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唐山大地震》这颗“重磅催泪弹”的功力果然不俗,超过一半的观众表示“数次落泪”,还有近四成的人“湿了眼眶”。检票的小姐告诉记者,“看首映的时候我哭了很多次,第二天,当听到那个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又哭了。”还有女观众表示“两只手都不够我擦眼泪了”。相比之下,男士们比较冷静,但也有个别男观众在讲电话时对朋友坦白“还是哭了”。

      大部分观众认为,母女相认那场戏,李元妮跪下来哭着:“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啊?!”那场戏最为感人,记者在一旁甚至听到了观众席中传来的抽泣声。其他紧跟其后的哭点还包括李元妮对着天空哭喊“老天爷,你个王八蛋”,以及陈道明饰演的方登养父指责方登这么多年未曾联系等等。当然,也有三位观众表示自己从头到尾一点没哭,他们也不打算将影片推荐给朋友。

      广告植入:一出场必笑场但不惹人反感

      《唐山大地震》里有不少明显的植入广告,如某某某品牌酒,某某品牌汽车、某某某某品牌保险,以及养母给的存折上面赫然印着“某某银行”等,虽然每样出场都引发了观众的大笑和小声议论,但观众对广告植入却给出了足够的宽容,半数以上的观众都表示“还好,可以接受”,还有三成觉得“很笑场,不反感”。真正认为厌恶和反感只有13%,看来冯导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演技比拼:徐帆最感人陆毅最“出戏”

      在“谁的表演最打动你”这一栏中,被冯小刚称为“整部电影的魂”的徐帆以67%的绝对优势胜出。有观众表示:“徐帆演得太好太投入了,特别是最后母女相认那场戏,惊为天人啊!”而排在第二名的则是“小方凳”的扮演者徐子枫,虽然演出时间不长,但她自然不做作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饰演负心汉的陆毅则比较倒霉,以63%的高票当选了最令人出戏的演员。早前《大地震》来广州开新闻发布会时,就有记者向陆毅表示,当他出场时,有人惊呼“肖童!”外加上角色不讨巧,陆毅对此也颇感无奈。倒是之前颇有争议的女演员张静初虽然不算最动人,也没有最出戏,很是安全。

      本报同仁如是说

      冯小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草根”二字。他的电影,就像跟街坊拉家常说故事,只不过这次他的故事命题,比以往都宏大。怎样跟三叔六婶细侄小妹们说这个故事呢,冯小刚选择用家常鲜活的语言,家常平凡的物件,像西红柿,勾起每个人心里的小往事小纠结,触发集体情感,至于天翻地覆的灾难,那只是一个背景。冯导化宏大为家常,很巧很见效。———王赞媚

      尽管打了预防针,还是看哭了。相比起展示灾难到来时毁灭性的震撼、人们顿时的信仰缺失、以及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更吸引及打动我的是影片对中国老百姓的拧巴倔强、重视血缘、情感内敛的个性描写,细致且真实。就凭这一点,加上唐山大地震那么大个招牌,就算表演不尽如人意,叙事有如电视剧,这个戏在主流观众群中有足够大的杀伤力。———伍洁敏

      没有人性深刻,只是表面的煽情,但胜在剧本改编成功,并不生硬,值得一看。———戴乐

      在处理唐山大地震这个题材上,冯小刚选择了最安全,同时也最正确的切口,所以无可避免的,成品的效果也很平庸。———简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