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 王家新:“屈原奠定了一个伟大而无穷的开端”
    王家新:“屈原奠定了一个伟大而无穷的开端”
    • 作者:王家新 更新时间:2018-06-14 09:57:45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171
    [导读]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访谈录

    【诗人名片】

    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家新的创作贯穿了三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诗歌的历程,其诗歌创作、诗歌批评、诗学随笔和诗歌翻译在国内外均产生广泛、重要影响,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不是你老了,而是你的镜子变暗了”,这是著名诗人王家新《变暗的镜子》中的诗句,难怪美国当代诗人罗伯特·哈斯感叹道,阅读他的诗,你会再次感觉到诗歌并非文学运动或历史事件的产物,而是一种独立个人的声音。这种内省,在他的著名诗篇《帕斯捷尔纳克》里,则表现为一种个人对时代的承担,以至有论者认为,无论眼下的日子如何浮躁,王家新的诗歌已在暗中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极为重要的精神事件,是“中国当代诗坛的启示录”。

    出生于楚地的王家新,一直深信其血液里有楚人和楚文化的基因。每隔几年,他都会来到中国诗歌之城宜昌,与屈子对视,就像深入诗歌的内部。2010年夏,他首次来宜参加端午诗会,朗诵了其诗歌力作《橘子》,2014年端午节期间,他再次来宜参加诗会,并荣获“中国屈原诗歌奖”。下周,王家新教授将再次来宜参加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6月8日,正在德国柏林参加诗歌活动的王家新,来宜前夕通过微信接受了记者的书面专访。


    屈原创造了一种命运而我们仍生活于其中


    记者:屈原是中国诗歌之祖,您也多次来宜昌参加端午诗会,您觉得为中国诗歌贡献了楚辞的屈原,对当代新诗写作,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和影响?

    王家新:屈原是一个“原型诗人”,也是一个“源头性诗人”。他并没有过时,或只是一个干巴巴的象征人物。他对国家、现实、民众苦难的关怀和深切忧患,他对天地万物的终极性追问,他对一个民族的“招魂”,他对人生和艺术至高境界的追求和赞颂(如“橘颂”)以及他对生命内在矛盾的揭示,都为我们奠定了一个伟大而无穷的开端。可以说,他创造了一种命运,而我们仍生活于其中。每逢端午,我都会感念整个民族对这样一个诗人形象和诗人神话的尊崇。有机会,我也想就屈原的作品多做些研究,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汉语诗人的责任。


    创作的“动力”来自早年与诗歌的“神圣契约”


    记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今天,当代诗歌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许多早期的诗人或沉沦,或转向,您是持续的在场者,一直走在诗歌的最深和最高处,是什么力量让您持久地坚持下来?

    王家新:首先,“持续的在场者”有许多,远不止我一个,我们这一代人中有许多人的创作都在持续发展,这种现象在整个文学历史上都不多见。至于我自己,不能说是走在“最深处和最高处”,我只是要求自己不断向前走而已。创作的“动力”仍在,它来自早年我们与诗歌的“神圣契约”,也来自于整个命运对我们的要求。终生献身于文学,属于它,为它工作,而无论它给我们个人带来些什么。对诗歌我们也必须怀有这份忠诚。


    记者:在最新的一本著作《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中,您介绍了从叶芝到洛尔迦的16位外国著名诗人,对您来说,这些大诗人意味着什么?

    王家新:用一个说法,我写到的这些诗人大都是与我“来自同一个星座”的人,他们也是我人生和艺术的榜样,正是他们帮助我成为了我自己。他们一直激励着我从人生的长夜走到了今天。至于这个书名,出自叶芝,在人生的晚年叶芝仍祈求能远渡重洋,让拜占廷古老壁画中的圣者“旋转当空”,成为教他灵魂歌唱的大师。我们真能找到“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吗?当然,对我产生过影响或者说有着血缘关系的,远不止我在这本书里写到的这些诗人。从屈原到杜甫到鲁迅和穆旦,这是我同样想写的另一部书,或者说,这是我“精神家谱”的另一支。


     “即使明天地球毁灭,今天也要种上苹果树”


    记者:除了诗歌创作,您也在诗学批评和诗歌翻译上卓有成绩,被誉为“中国当代诗坛的启示录”,三者同时交织、栖居在您身上,是不是有互为镜子,或互为路标的一面?

    王家新:在一个自觉的、有深远追求的诗人身上总是携带着一个诗学探讨者、自我批评家、译者和散文家。它们都是我为诗歌工作的方式,或生命“换气”的不同方式。到了我们这一代人,也要重建一种诗人、批评者和译者三者合一的现代传统。我也曾经讲过,我是一个存在意义上的写作者,而不只是一个文类意义上的写作者。我的写作,甚至也超出了我自己的限定。但不管怎么说,我的全部写作,包括创作、评论、随笔写作和翻译,仍是一个以诗歌为核心的整体。


    记者: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诗歌何为?或者说诗歌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王家新:诗歌何为?在中国古人那里是“为天地立心”,在现在的商业和权力社会是不屈服于灵魂的死亡。去年我参加了韩国的一个诗会,韩国诗人黄东奎在演讲中引用了一句话“即使明天地球毁灭,今天也要种上苹果树”。我想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至于说诗歌在今天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有,天地仍很开阔,就看我们有没有这种敏感和能力。诗的写作,就是要不断打开精神的可能性、语言的可能性。就是能让我们不断听到生命的召唤。


    诗人要不断重写自己


    记者:去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珞珈诗派丛书,您的诗歌集《重写一首旧诗》名列其中。用这首诗题作书名,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王家新:我之所以用那首诗作为诗集名,因为我是一个不断“重写自己”的作家,多少年后由大学母校出版社出这样一部诗集,也有点“回望过去”的意思。奥登最看重一个诗人“持续成熟的过程”。而要“持续成熟”,就需要我们有眼光和能力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深化、拓展和校正自己。一个诗人,要有一种来自自身的生长力,也要有一种不断重写自己的能力。这种重写不是原地自我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有时,甚至是以“断裂”、“跨越”、“变容”的方式重写自己。


    今年将推出一部新诗集


    记者:说说您最近的写作与出版计划?

    王家新:去年我出版了一部诗集和两个诗论随笔集,今年我还有一部诗集《未来的记忆》要出版。前些年我在翻译上投入较多,近两三年写诗较多,写诗状态也更为自由和充沛,似乎“逮住”什么都能入诗,我也为自己打开了一些新的经验层面和艺术可能性。在翻译上,几年前译的《没有英雄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今年也会出版。还有一部译诗集已编好,都是新译,但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会费些周折。此外要着手两本新书的写作和整理。总之,我目前的状态是愈来愈坚定,但也愈来愈自由。我的一首近作,大概也涉及到我们生命中的这两面及其张力关系:


    在你的房间里


    在你的房间里,

    无论你的墙上挂的是一匹马,

    还是大师们的照片,

    甚或是一幅圣彼得堡的速描,

    都会成为你的自画像。


    而在你散步的街道上,

    无论你看到的是什么树,

    也无论你遇到的是什么人,

    你都是他们中的一个……

    你已没有什么理由骄傲。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