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王建年的诗
    王建年的诗
    • 作者:王建年 更新时间:2018-03-29 10:09:22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3069

    王建年:笔名小建。生于上海,喝黄浦江水长大。作品入选《中国风》《诗中国》《华夏诗歌》《新长城文学诗集》《中国诗人》《渝水诗刊》《华东文学》,入围《中华文艺当代百强华语诗人榜》、《中华文艺当代诗歌精英榜》、陆水湖畔文学社诗赛一等奖,诗歌发表于《郴州日报》《蒲公英文学报》等报刊杂志。


    画面


    河流瘦了

    褶皱叠加着褶皱

    把两岸的绿一点一点

    挤成枯黄


    三五成群的老顽童

    禅坐在自己的意念里

    几根钓鱼竿

    把他们垂钓成

    弯曲的弓


    鱼儿上钩

    有箭射出


    之后

    他们佝偻的身子

    想靠一靠枯萎的蒿草


    叶影


    我是一枚失血的光阴

    躺在岁月的渡口


    秋风让我交出枯骨

    和春天的绿


    如果让我重立枝头

    无疑也是一条银练


    飞溅瀑布和水花

    让黄鹂鸟唱出山歌


    叶影下的留白处

    有飞禽走兽的森林


    ◆卜一赏评◆

         寻找一首诗的“切口”,在人的有限性的及物中,所见、所思、所感如何在某一个瞬间遇见那个此在的支点,并在这个支点上转化成一首诗?诗人王建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画面,从铺陈的“无”境进入诗歌的生成。“河流廋了”,三五个老人在晚景中品味时光,过往的一切集聚在那根钓鱼竿上,“有箭射出”,具象化的嵌入是因为诗人的所指,诗人不是画家,但诗人通过语言结构了一个画面,就像一件陶器的制作,读者看到的是淬过火的光泽,真正突出这首诗所赋予的意义的——“他们佝偻的身子/想靠一靠枯萎的蒿草”,从具象到心象,在这一刻一首诗得以完成。《叶影》一诗,诗人于“失血的光阴”寻找“岁月的渡口”,诗歌从来没有具体到细节的规定,至于“真性情、真血脉、真种子”也只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情怀返照,但诗歌必须是人与表达的关联。“叶影下的留白处/有飞禽走兽的森林”,在前面的叙述中诗人有意装“傻”,给阅读者布下一条语言小道,原来在这里,一个“森林”,诗意尽显,诗的“切口”与诗人的表达形成无缝交融!

    (注:收录在《东方作家》公众号chinadfzj并被主编点评的诗歌作品,择优收入《中国100家实力诗人作品赏析》一书,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欢迎投稿,拿出您最好的力作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