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 史映红:乐冰诗论
    史映红:乐冰诗论
    • 作者:史映红 更新时间:2015-11-03 03:00:3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79

    经常捧读乐冰的诗集《南海,我的祖宗海》,爱不释手,读的多了、久了,总觉得想说点什么,归纳一下,大致分为四类:爱国情结,游子情结,悲悯情结,哲理情结。

    一、他的诗中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正能量

    先来看看乐冰诗歌的爱国情结。《三沙颂》:“……走在三沙的北京路上∕虽然路牌上写着距北京2680公里∕但我愿意掏出一把尺子∕把它丈量∕啊,我的心与北京如此靠近∕仿佛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大家都知道,在当下网络与信息发达的情况下,黑白颠倒、混淆视听的信息大量充斥着人们视野,一些人、甚至一些公众人物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谈事,把领袖人物、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当作笑料,当做茶余饭后调侃的对象……,我们不得不说,在当下,很多人信仰缺失了,精神支柱坍塌了,迷茫了,缺少最基本的敬畏与感恩。乐冰却虔诚地爱着祖国和人民,情浓意厚,风骨凛凛。我们再看他的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渔村的上空∕突起乌云∕像一个变脸的无赖∕妄想把渔民的春天∕掳走∥南海,我的祖宗海∕我的爷爷葬身鱼腹∕南海就成了我的祖宗∕我的奶奶二十三岁守寡∕坚贞不二∕她临死前对我说∕你是南海养大的汉子∕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我们的祠堂、神庙在此∥清明,别人可以到坟头∕为祖宗烧纸、磕头∕我却面朝大海∕烧香、跪拜∕我的祖先日日夜夜在∕南海耕耘∕就像我家门后∕一亩三分田了如指掌∥每当傍晚∕遥远的海面灯火一片∕那是我的亲人∕打渔归来”。这首诗自2012年4月在网上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不到一个月数万人点击,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纷纷转载,多次获奖。诗中每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充满了浓浓爱国情怀,这在当下多么可贵。面对浩瀚的南海,像面对命运多舛的母亲,像战士面对神圣的界碑,他仰天长啸,他字字啼血,他泪流满面,给读者以激情、以斗志、以自豪、以正能量。

    二、故乡和亲情是他永远割舍不掉的牵挂

    乐冰诗歌的游子情结。上世纪九十年代,乐冰就是闯海人了,他与南海激情相拥,一边为生活奔波,一边为梦想奔走,但是故乡、父母和亲人,是他永远割舍不掉的牵挂,是他梦中的常客,他就像放飞的风筝,一根线,一根跨越千山万水的线,一根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的脐带,把他与故乡紧密相连。《风从故乡吹来》:“风从故乡吹来∕从母亲的白发吹来∕它一路向南,一刻不停∕走了三千里路,不知疲倦∕它摸摸我的脸∕摸摸我的手,摸摸我的耳朵∕摸着摸着,我就有了醉意∕我就沉醉在她的气息里”;再看看《抽烟的母亲》:“……可我的母亲抽烟啊∕她对我说,儿啊∕你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妈在安徽∕妈想你想得心慌啊∕抽支烟感觉就好一些了∕现在,看到别人抽烟∕我就能听到母亲咳嗽∕咳得我的心一抽一紧”。还有《母亲颂》:“……母亲啊,你胸前的草坡∕曾是我活命的粮仓∕如今已经塌陷、荒芜∕你一生无积蓄∕你就是五个儿女最大的债主”。看到乐冰这几首诗歌,我心有一种难以自控的震撼和疼痛,我与乐冰一样,十八岁从军,远赴雪域高原,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对年迈父母的牵挂与思念难以形容;不懂世事的少年,叛逆狂妄的青年,曾一度给父母找茬挑刺、对着干、暗中使劲,在漂泊中慢慢懂事时,特别自己有了孩子,明白父母多么不易,却已远隔千山万水,蓦然回首,他们已满头白雪、步履蹒跚,寄回去的钱物,他们舍不得花,积攒着,后来又以种种理由还给儿女……,这对异乡游子的心身是怎样的煎熬与折磨?乐冰用他感恩的笔写着这种感受,他不铺张、不张扬,没有太多的华丽和附缀,却让我们在朴素的诗句中生发出悠长的感动,生发出一种来自父母、来自故乡的原生态的道德力量,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惆怅、感动,甚至面对故土和亲人的惭愧……。

    三、他用善良的文字表达人民的心声

    乐冰诗歌的悲悯情结。文如其人,在乐冰的诗作中,你能感觉到他的善良。当前很多人说诗歌是小众的,但是乐冰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善美,读他的作品,总会被诗句里盈涌出来的爱包围,让我们为之颤抖和感动,从这方面来说诗歌又是大众的,因为人人都有善良的本性。请看乐冰《跪在祖先的坟前》:“……跪在祖先的坟前∕我还能有什么祈求∕除了一颗感恩的心∕我无以表达∥面对死去的人∕我很少流泪∕面对活着的人∕我时常泪水涟涟”。再来看《每一粒米饭都是我的亲人》“……从此,我不敢丢弃一粒米饭∕如果它掉在地上∕我会心疼地捡起∕就像抱起我摔倒的父亲”。

    我在西藏多年,常看到围着大昭寺、布达拉宫转经、朝拜的教徒,那些步履蹒跚的阿爸阿妈,他们会给一只蚂蚁让路,面对一棵小草不忍心下脚,为一些乞讨者不停地施舍……,这就让我很感动,感动他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对弱小的同情与悲悯。乐冰也一样,在他眼里,农民工、清洁工、修理工、残疾人、保姆,用旧的物品、一滴水、一粒米……,他都心怀敬畏,用仰望的目光致敬,用他善良的文字,写时代之痛、写底层之呐喊、写弱势群体之呻吟,再看《赎罪》:“暮色中,我看见那个拾荒人∕把一袋矿泉水瓶子拉回了家∕夜里,他悄悄地死了∕人们把他运到火葬场∕就像运到垃圾处理厂……”一个诗人的精神层次和思想水准的高下,决定了他对生活世界及其存在的判断,没有强大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思想,只对于形式、或者说写作技巧地追求,其作品是空虚的,乐冰以他的悲悯之心,写底层、写周围、写左邻右舍、写大街小巷,写他看到的一切。突然想起博尔赫斯的话“诗并不是外来的——正如我们所见,诗就埋伏在街角那头”。是的,从乐冰的诗里,我找到了在黄土地里把汗水摔成八瓣的父老乡亲,找到了在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寻找挣钱门路的哥哥,找到了被生活累的不到四十岁就停了月经的堂嫂……。我深信读过乐冰诗歌的读者,有与我一样的感觉,一样的痛楚。

    四、他的诗里饱含着岁月沧桑和世事规律

    乐冰诗歌的哲理性。读乐冰的诗,在字里行间总是氤氲着一种启发,一种哲理,饱含着岁月沧桑和世事规律,让诗歌美的空间和张力轻轻拉开,比如《土豆》“……土豆是土地的儿女∕因为它生来姓土∕土头土脑,又拙于表达∕仿佛和年少的自己相遇∥可这些年,我脱掉了土豆一样的外衣∕也渐渐地失去了土豆的味道∥还是要修炼得像一只土豆∕让生命像土豆一样饱满、厚实”。再看《隔世的伙伴》:“……美好的生活∕有冷风穿胸,也有人怀抱春风∕奔赴黄泉的路上∕我们终将随一片叶子归去”。我们看到了一种沧桑,一种忧伤,一种无奈,一种坦然,意境悠远又随处可见。读乐冰的诗,有时像是与一位博学的长者对话,茅塞顿开;又像是向一位智者请教,收获累累。

    纵观乐冰的诗,始终用一个“情”字相连,催生在于激情,成就在于感情,继而永留于情。我一直坚信,麻木、冷漠、颓废是不会产生诗的,最起码不会产生好诗。著名诗人雷抒雁曾说:“质朴真挚是诗歌最高的品格”,从这点上讲,乐冰的诗做了最好的诠释。与他相处的日子里,多次听他说过:“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写读者看得懂的诗歌,才是诚实的写作”。乐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大家喜欢他和他的诗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那里干燥、多风、少水,我是多么羡慕水,溪水潺潺、湖水潋滟、海水汹涌,要么给人以宁静,要么给人以激情。乐冰何尝不是南海岸边的浪花,他低吟着、轻唱着,那么执着,用情、用心、用爱。


    (作者系军旅作家,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九十年代入伍进藏,著有《守望香巴拉》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