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 何申:大道成诗
    何申:大道成诗
    • 作者:何申 更新时间:2010-03-15 03:24:01 来源:东方文学图书出版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707

      多年前,刘福君诗集《母亲》问世,如今《父亲》(作家出版社出版)又如约来到我们面前。

      封面上的老人穿着喜庆的红棉袄,在冬日的暖阳里和蔼地微笑。我立刻想起来,几年前在花果山庄里曾见过老人家。他言语不多,但觉得有一种厚重的纯朴感迎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

      读《父亲》,窗外正是明亮的秋阳,秋阳下的热河天地变得宁静而多彩。打开诗集,再次接近这位88岁的燕山老人,才读到《誓》,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小时候,长年累月不见一点荤腥。有一天母亲炖了两只鸡……突然父亲躲到旁边,说牙缝里塞了东西……”、“我一度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父亲吃遍天下的鸡,在有生之年把鸡肉吃个够。”前面几句,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把一位刚强辛劳又不善言语的父亲对子女疼爱的舐犊之情尽显出来;后面则是一个年幼儿郎欲报答父亲的一片真情。天下之大,美味佳肴数不胜数,但一个生活在山里的孩子,此刻觉得最好吃的莫过于鸡肉了。于是,就想自己长大了,要让父亲吃个够。

      这个目标应该是达到了,母亲在电话里说得清楚:“老四,不管是啥样的鸡,千万别再往家买了,你爸我们全都吃够了。”这是多么幸福的话语啊!老父老母当年的两只农家柴鸡,换来的是华夏各地有名的烧鸡、熏鸡、扒鸡……养育之恩,能有尽孝之时,不仅是父母的福分,更是儿女最大的幸福。

      我读这首诗,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他也有在饭桌不下筷子的时候,我也曾发过类似的誓。然而当我有能力了,他已经走了。我想不光我,世上许多人都会有这种遗憾。那么,福君的这首《誓》,让更多的人更早地明白幸福感是在怎样的情感中生成,又会如何实现。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早发“誓”,早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后的遗憾。这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溜溜达达的父亲》、《杏花》、《带血的鞋掌》、《坐在田埂上的父亲》等诗中,福君多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亲的往事与性格,真实传神;在《误会》、《飞机上的父亲》等诗中,让我们看到福君弟兄对老父的孝敬与祝福,一片诚心。在《冬夜》、《入梦》、《心屋》等诗中,福君用神来之笔写了年老的父亲,情深似海。而在《年夜饭》中,则让读者看到除夕之夜,红灯高照,鞭炮声声,全家两大桌22口人,“父亲的每一根胡须,都乐得发颤”、“眼睛一刻不停地说着,从未有过的灿烂。”他依然没有太多的语言,但只一句“要是天天过年该有多好!”就尽显老人对生活对后人是多么地爱恋。老人哪里盼天天过年,老人喜爱的是亲人团聚在身边。《年夜饭》如同一幕重头戏,将这部诗赞《父亲》的大剧推向高潮。

      福君的老家在燕山深处,那里风光绮丽,但也沟深路遥。我年轻时曾在那一片山里插队数年,很是了解贫困山村里的实情。实话实讲,多少年在那里,一个男人能把一家老小的日子支撑住,就大不易了。而于艰辛困境中能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成长,就更不易。“父亲借遍全村,只借到五元钱。再穷也得上学呀,父亲一咬牙把大哥送到北京黄村林学院。”而当村里遭受灾荒时,身为村干部的父亲,又为全村人去借粮,“把粮食分完了,父亲两手空空回到了家。母亲一见,急得呜呜直哭……”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父亲的呵护下,福君长大了。而今属于福君的,既有父亲的优秀品德,还有他个人的勤奋创作。大道成诗,这本诗集就是最好的证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