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李准:电视剧《寻路》的三个看点
    李准:电视剧《寻路》的三个看点
    • 作者:李准 更新时间:2013-07-01 03:07:2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60

     

      电视剧《寻路》作为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一个新收获,也作为今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至少有三大看点。

      第一个看点,新鲜感、揭秘感。文艺创作有个规律,任何一次真正的文艺创作都是对创作对象的一次新的发现。《寻路》最大的特点是它内容的新鲜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2年宁都会议,这段历史至少几十部影视剧都表现过,但是看《寻路》仍然感到很新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就是内容的揭秘感,这源于王朝柱和他的创作团队对这段革命史的新的发现。比如说,在第一集描写“四·一二”大屠杀当天,周恩来只身去见蒋介石,冒着杀头的危险,大义凛然痛斥蒋介石,然后昂首阔步走出了蒋介石的司令部。从“四·一二”到“七·一五”,周恩来是如何在上海白区指挥反对蒋介石的斗争,这是过去所有影视剧都没有系统地表现过的。还比如说,红四军党的代表大会,因为对建军思想有认识分歧,再加上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红四军召开八大时,毛泽东患疟疾打摆子起不来,坚持用担架抬着过河也要去参加八大,结果赶到时会议开完了。这也是过去大量的作品,包括大部分重大题材影视作品都绕过,或者是一带而过的。在我们创作队伍中,可以说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这一历史的底蕴,更没有人能够真实深入地表现好这段历史。《寻路》这样放开写,真实地揭示矛盾冲突的结果,对领袖形象不仅没有损伤,反而给他们增光添彩。还有驻上海的中央和临时中央不断地派人到中央苏区去,对毛泽东展开批判,一直到1932年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剥夺了最后的军事指挥权,这也是过去的作品不敢写或者没有写好的,但《寻路》却非常真实而又从容地加以呈现,取得了令人震撼又鼓舞的效果。从始至终,只要是对中国革命历史感兴趣,对中华民族历史感兴趣的人,看了《寻路》都会被它新鲜的内容所吸引。

      第二个看点,创意致胜。《寻路》不仅对史料对历史本身有新的发掘、新的发现,而且对这5年历史特别是在共产党内部围绕走什么样道路的探索和争论,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表现创意。过去虽然也写到农村包围城市,也写到有人主张走中心城市暴动这条道路,但都没有像《寻路》这样紧紧抓住这个争论的焦点。当时的共产国际指导着全世界各国共产党的革命,就是要求走城市暴动的道路,准确地说是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有从莫斯科回来的、从法国回来的中央领导人,他们也只知道有一个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因为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国家政权是巴黎公社,第二次是俄国十月革命,不但是在城市暴动,而且是在中心城市暴动,是在首都暴动。在国际共运史上这是惟一的经验。《寻路》立足这样一个高度,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大革命失败了怎么办,走城市暴动还是走另外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论从中国共产党党内,还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半个多世纪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来看,都是一次很大的思想解放,而且从国际共运史来看,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寻路》将宏大主题和剧魂升华到国际共运史、世界发展史这样一个高度,所有的道路之争和寻路之举,都有了新鲜的意味,都让人感到非常新鲜。在剧中我们看到,在上海党中央机关不断地发动城市暴动,不断地失败,最后中央机关自己在上海也待不下去了,只能撤到苏区。而在苏区的毛泽东不断受到批评,不断受到压制,但是井冈山的斗争、中央苏区的斗争、反围剿的斗争却是不断地走向胜利。这两方面的强烈对比说明了正确道路的探索必须从实践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就像恩格斯说的,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是共产党最好的学习。立意高超而新鲜,赋予全剧以新意与诗意。

      第三个看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完美结合。重大题材影视创作有一个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对重大历史和重大决策事件的描写不能违背历史事实,但既然是电视剧,就必然有虚构,而且必须有大量的虚构。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一直困扰着许多创作者。王朝柱这次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而且引领整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寻路》中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都严格地忠于史实,抓住了戏魂,但在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台词上,又能够大胆按照艺术规律要求进行虚构,没有一部戏能像《寻路》这样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风格的追求上,也做出了新的探索,这给后来者带来不少启示。

      看过《寻路》这部剧,很自然就想到上个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时的一段精彩论述,“如果开始把《伊利亚特》当作历史来看,你会发现其中充满虚构;当你将它当作虚构文体来阅读,又会感觉它里面充满着历史。”《寻路》就是这样的作品,因为它把握了历史的本质、历史的精魂,所以就更能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

      以上是《寻路》的三大看点,在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中有明显的突破。当然该剧还有很多看点,比如年轻演员许铂岑饰演的毛泽东,几集看过后一定会发现,中国电视荧屏上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更接近红军时期毛委员的毛泽东艺术形象。

      另外,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部电视剧像《寻路》这样,先后塑造了近20个烈士,鞭挞了10多个叛徒。烈士的牺牲一个比一个更加气壮山河,如蔡和森被捕受刑时,被五个钉子将五体钉在墙上,他还痛斥叛徒顾顺章,痛斥蒋介石,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相反那些叛徒,像党的总书记向忠发,被蒋介石一抓住,还没等用刑就先出卖党的机密,随后带领特务去抓多次保护过他的周恩来。再如叛徒顾顺章,还没被抓捕,就先给蒋介石写好了效忠信。他们的叛变都是从信仰动摇开始的,他们的信仰动摇都是从生活腐败开始的。剧中的这种描写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有位史学家曾说,历史就是我的垂钓之溪。我很同意这句话。历史是一条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河流,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是自然存在,永远割不断的。观看电视剧《寻路》,将为我们今天带来很多启发和教益,一定会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激励全体中国人民继续奋斗求索,梦圆“中国梦”。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